【摘 要】
:
2015-2019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美国白蛾成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其种群发生动态.通过5年的监测,大兴区美国白蛾各年发生量较平稳,零星发生,主要发生地域分散.美国白蛾成虫在本地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2019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美国白蛾成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其种群发生动态.通过5年的监测,大兴区美国白蛾各年发生量较平稳,零星发生,主要发生地域分散.美国白蛾成虫在本地区的最早始现期是4月7日,最晚终现期是10月14日;发生期间共有3个峰期,大部分年份第1、3峰期诱虫量较高,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旬、8月-9月下旬.露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种植环境美国白蛾成虫发生量更大.依据美国白蛾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及发生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桉天牛(Phoracantha semipunctat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桉属等植物的危害性极大。本文主要介绍了桉天牛成虫的分类地位、寄主、分布、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和与近似种的差异。该虫世界传播广泛,适生能力强,寄主范围广,且在我国尚无分布,应加强对其的检验检疫,严防其传入危害。
2020年7月-10月在我国南方3大稻区的6省(区)12个点开展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的食诱监测试验,并与性诱、灯诱和田间赶蛾等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食诱监测可准确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其峰次、峰期与性诱、灯诱和田间赶蛾基本一致。4种监测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区、单季中稻区和华南双季晚稻区同期监测到3个、2个和1~2个峰次,峰期依次为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旬。从日均诱蛾量和峰日蛾量看,食诱监测总体优于性诱,但差于灯诱和田间赶蛾;食诱监测的专一性较高,靶标数量占总诱虫量的比
甘蔗螟虫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掌握目前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4月-5月,对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害种类及其为害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并分析了螟害种类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宿根蔗地,甘蔗苗期黄螟为害最严重,造成的枯心苗率为5.59%;其次为条螟,造成花叶苗率为5.29%;黄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枯心苗率以桂西南和桂南两大蔗区相对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7.34%和6.76%;条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花叶苗率以桂西南蔗区最高,平均值达7.82%,桂中和桂南蔗区其次,其平均值分别为4
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PCR技术相结合(PMA-qPCR),对PMA质量浓度、暗孵育和曝光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十字花科黑斑病菌活菌的方法。结果显示,当PMA质量浓度为10μg/mL,避光条件下孵育5 min、然后曝光10 min,此条件下能够抑制10-7CFU/mL十字花科黑斑病菌死菌的DNA扩增,对活菌扩增无影响,通过对比qPCR和PMA-qPCR的灵敏度可知,两者灵敏度差异不大,最低检出限均为10-3CFU/mL,将PMA-qPCR方法用
为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9年上海市5个草莓主产区的90个灰葡萄孢菌株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并分析了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SHD)亚基序列。结果显示:敏感性频率分布基线呈一个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平均EC50为(1.68±0.91)μg/mL,氟吡菌酰胺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
采用大面积普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平凉市苹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全市苹果病虫害至少54种,其中害虫37种,病害17种,优势病虫害9种。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花叶病毒病和金纹细蛾是普遍发生的优势病虫害,以苹果树腐烂病和斑点落叶病发生最重,前者病株率为19.72%~30.54%,后者病园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95.83%~100.00%、11.11%~95.56%和2.22~34.56;苹果黑星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和绣线菊蚜是局部发生的优势病虫害,其
春小麦品系‘MY002894’和‘YJ006793’对小麦条锈病具有成株期抗性。本研究分析了这2个品系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规律,促进其有效利用。通过‘MY002894’与‘Taichung 29’(T29)抗感杂交和‘MY002894’与‘YJ006793’抗抗杂交构建F 2∶3代分离群体,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条锈病自然病圃进行了两年的抗病表型鉴定。遗传分析结果显示,‘MY002894’与‘T29’F 2∶3杂交群体卡方测验符合7R∶9S的抗感分离比,表明‘MY002894’中含有2对独
为了解黏虫和劳氏黏虫在河南原阳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2015年-2019年两种害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对两者的发生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2019年间在河南原阳监测的黏虫和劳氏黏虫成虫均发生4代。两种成虫在原阳的发生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黏虫以第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5.4%~93.6%,主要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劳氏黏虫以第三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4%~87.8%,主要发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本研究为河南省原阳地区黏虫和劳氏黏虫的预测
本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10年间(2010—2019),东盟输华水果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贸易量、截获批次、有害生物种类、来源寄主及重要来源国等方面。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东盟输华水果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61种(属)37547批次,其中大洋臀纹粉蚧是截获最多批次的有害生物,共计10155批次,香蕉是疫情截获量最大的水果,占截获总量的18.2%,芒果是携带有害生物种类最多的水果,共截获有害生物26种(属),泰国、越南、菲律宾和缅甸分别是疫情来源最多的4个输出国,根据其特点进行了详细
2020年5月,北京海关首都机场口岸检疫人员自南非进口的鲜切花帝王花中发现有害生物鳃金龟,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及德国慕尼黑动物博物馆Dombrow博士鉴定、复核,确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