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务必统一实施的课程。活动课主要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史活动课具有活动课的普遍特点,但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和实践,具有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
目前活动课缺乏专门的教材,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研究上,活动课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活动目标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活动领域狭小,大多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之内;活动课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严重,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甚至形同虚设,这些成了制约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操作过程
历史活动课的具体组织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1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目标。
历史活动课一般围绕着一个历史主题,恰当、合理的活动主题是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前提。设计的历史问题不能太简单,需要学生通过集体合作,运用历史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在选择活动主题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定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向,这更能体现活动课的民主性。
现成的教科书配有大量的活动课,这些经专家精心设计,经过实践检测,切实可行的案例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历史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课直接拿来,或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即可。以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为例,它共设计《我看商鞅变法》、《我走丝绸之路》、《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我说民族交往》等活动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目标、要求、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就完全可以满足活动课教学的需要。
制定活动目标是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基础。活动目标设计要有历史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的规定,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确定活动目标时,要明确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2确定合作小组。
学生合理分组是开展活动课的有效保障。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后,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保证在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一般分成4~6组为宜。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避免部分组员在活动中无所事事,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每个组员的具体责任,让学生各司其职。
1.3资料搜集阶段。
学生分组确定后,就进人资料搜集阶段,搜集资料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自己发现,教师只做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如,提供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帮助他们正确筛选材料,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引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成果展示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核心。成果展示可有多种形式,让每组推出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也可让学生自由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1.5活动的评价与总结。
活动的评价与总结是活动课中重要的内容。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可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和进步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信心不足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和情感的体验等;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历史活动课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作品鉴赏与分析、小组答辩、教师观察评价、价表分析等。
2.历史活动课类型
2.1研讨交流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如让学生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辩论的能力。
辩论是研讨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围绕某一个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定向式的辩论,辩论类活动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分成自由式辩论和分组式辩论两种形式。如《活动课——辩论会:我看拿破仑》
2.2调查类活动。
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目的,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的问题,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的方式,比如采用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史料等方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并写成调查报告。活动课《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就属于这一类。
2.3观赏体验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是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革命圣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等。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观察鉴赏活动写出感受等等,以强化活动的教育效果。
2.4编辑撰写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撰写历史小论文、出板报、办历史手抄报等等。板报、专刊之类还需要学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以下方式:如表演历史短剧,开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地图粘贴画或是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如制作京剧脸谱、临摹历史名人像等。
3.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操作的反思
历史活动课目前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优化设计活动方案。
历史活动课主题与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活动课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历史活动课主题与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尽可能选取“大众化”的题材与形式,尽可能创设保证人人都能参与活动的机会。
3.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要有机结合。
新课标重视能力的培养,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课要贯穿于教学过程,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习的内容要起到强化、反馈的作用。活动课要让学生体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收集、思考、判断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在乐中学、趣中学、做中学。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忽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可兼容的,活动课要与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要互相渗透、整合,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3教师要把握好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尺度。
历史活动课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而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所以,历史活动课不可搞得太多、太滥。对于需要课下做大量准备的综合实践历史活动课,如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历史活动课等一个学期开展1~2次就可以了,且要充分准备、全员参与。对于小型活动课,如讨论课、成语接龙、讲故事等可以随时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切不可使学生感到负担沉重,那样就会适得其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4历史活动课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应是活动的倡导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课的主人,在活动课中尽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及时把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过来,开展历史活动课,它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应变能力。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目前活动课缺乏专门的教材,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研究上,活动课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活动目标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活动领域狭小,大多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之内;活动课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严重,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甚至形同虚设,这些成了制约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操作过程
历史活动课的具体组织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1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目标。
历史活动课一般围绕着一个历史主题,恰当、合理的活动主题是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前提。设计的历史问题不能太简单,需要学生通过集体合作,运用历史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在选择活动主题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定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向,这更能体现活动课的民主性。
现成的教科书配有大量的活动课,这些经专家精心设计,经过实践检测,切实可行的案例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历史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课直接拿来,或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即可。以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为例,它共设计《我看商鞅变法》、《我走丝绸之路》、《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我说民族交往》等活动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目标、要求、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就完全可以满足活动课教学的需要。
制定活动目标是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基础。活动目标设计要有历史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的规定,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确定活动目标时,要明确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2确定合作小组。
学生合理分组是开展活动课的有效保障。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后,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保证在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一般分成4~6组为宜。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避免部分组员在活动中无所事事,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每个组员的具体责任,让学生各司其职。
1.3资料搜集阶段。
学生分组确定后,就进人资料搜集阶段,搜集资料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自己发现,教师只做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如,提供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帮助他们正确筛选材料,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引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成果展示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核心。成果展示可有多种形式,让每组推出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也可让学生自由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1.5活动的评价与总结。
活动的评价与总结是活动课中重要的内容。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可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和进步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信心不足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和情感的体验等;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历史活动课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作品鉴赏与分析、小组答辩、教师观察评价、价表分析等。
2.历史活动课类型
2.1研讨交流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如让学生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辩论的能力。
辩论是研讨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围绕某一个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定向式的辩论,辩论类活动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分成自由式辩论和分组式辩论两种形式。如《活动课——辩论会:我看拿破仑》
2.2调查类活动。
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目的,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的问题,指导学生确定调查的方式,比如采用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史料等方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并写成调查报告。活动课《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就属于这一类。
2.3观赏体验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是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革命圣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等。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观察鉴赏活动写出感受等等,以强化活动的教育效果。
2.4编辑撰写类。
这类活动课主要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撰写历史小论文、出板报、办历史手抄报等等。板报、专刊之类还需要学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以下方式:如表演历史短剧,开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地图粘贴画或是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如制作京剧脸谱、临摹历史名人像等。
3.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操作的反思
历史活动课目前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优化设计活动方案。
历史活动课主题与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活动课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历史活动课主题与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尽可能选取“大众化”的题材与形式,尽可能创设保证人人都能参与活动的机会。
3.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要有机结合。
新课标重视能力的培养,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课要贯穿于教学过程,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习的内容要起到强化、反馈的作用。活动课要让学生体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收集、思考、判断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在乐中学、趣中学、做中学。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忽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可兼容的,活动课要与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要互相渗透、整合,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3教师要把握好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尺度。
历史活动课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而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所以,历史活动课不可搞得太多、太滥。对于需要课下做大量准备的综合实践历史活动课,如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历史活动课等一个学期开展1~2次就可以了,且要充分准备、全员参与。对于小型活动课,如讨论课、成语接龙、讲故事等可以随时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切不可使学生感到负担沉重,那样就会适得其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4历史活动课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应是活动的倡导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课的主人,在活动课中尽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及时把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过来,开展历史活动课,它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应变能力。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