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不仅要以理性为指导,以个体经验为基础,而且还应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其中师生在情感交流时的人格融合,是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全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首要条件。作为语文老师,应如何在无声中润物,在无形中与学生人格相融呢?
  一、重熏陶相染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勵、唤醒、鼓舞。”语文老师的职责,不只是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投入自身的真情,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熏陶学生。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一切真善美的热爱之情去感染学生,从而唤起他们美好的善根,提高他们的情商。
  二、砥砺相长
  语文课,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生本之间以物态化的文本作为媒介,以语文的学习品味和思维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生命沟通与交流。课堂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在多边对话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现场。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是讨论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讨论中与学生切磋砥砺,思想碰撞,互相分享,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上《行道树》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用旁批的方式解释“神圣”一词的含义,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批语,当一个学生念道:“行道树‘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天献出浓荫’这样的事业是为人类作贡献的,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是神圣的。”我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说:“这个批语独到、深刻,比老师批得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原来这位同学运用前面所学的《理想》一课的认识来理解“神圣”一词。听了她的发言,我深深感到教材的编者在语文主题的设计和课文编排上的独具匠心,学生学习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能够由此及彼,知识与思想达到融合。
  三、共赏相融
  1. 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语文的情,既指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内容,也指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教学《雨说》时,我引用多媒体播放动画《雨说》的朗读来调动学生情绪,然后选用班得瑞的音乐《春野》作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轻音乐中运用朗诵技巧诵读诗歌。音乐轻轻叩打学生的心扉,读着读着,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到“雨”喃喃细语的温情亲切。此时的“雨”幻化成一位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使者,它闪烁生命灵性布施着仁爱雨露,给孩子们带来自由﹑欢笑﹑快乐和幸福。同学们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角色,情深深,意浓浓,和雨走过奉献生命历程,完成一次愉快播种希望的精神之旅。
  2. 以意感人,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许多表现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的文章,无不融进作者独特的感受,带有强烈倾向性,并能给人以丰富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领悟和感知课文那些生动具体的艺术画面,感知语言形象﹑情趣﹑意境。通过语言和精神的领悟浸润,形成艺术美感,这对于熏陶学生性情,涵养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三峡》是一篇借境表意,情景交融描写山水的佳作。我以“审美”为突破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然后以疏通文意、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最后,用其他描写山水的文章作横向比较,理解文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3. 以道树人,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文学是人学,语文学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意志﹑品性﹑气质等方面丰富内容,具有深厚的鲜明文化特征和深厚感召力。在语文教学过程应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人的教育,因文释道。如讲《最后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散步》激发人间亲情向上力量;《音乐巨人贝多芬》激励学生追求理想,与困难作不屈不挠斗争;《伟大的悲剧》认识人的生命价值;《敬畏自然》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意识。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对人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而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独立尊严。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亚里士多德也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悟出了万有引力,瓦特能从蒸汽把壶盖顶起来,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力量,这都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可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促进相互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将变得主动积极,这将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充分发挥讲课的艺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環节,一般是用几句过渡性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所讲课的内容上来。结合课文特点,语文老师精心设计好这个环节,要求做到新颖有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投入到听课中来。导入方式各种各样,我觉得以下几种
目前,香洲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已经在全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小学科学的改革是本次全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名称由“自然”改为“科学”,我们不难看出其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以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应该是核心,是中心环节。探究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探究过程能够引起情感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式学习呢?  一、榜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自主探索,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以便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充分开展认知活动。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人格,大胆信任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共同探求新知的伙伴,是亲密的合作者,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
笔者有幸参加2011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的评卷工作,分配在实验题评卷组,试题中的第18题的第2小题的内容为:  (1)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A. 根据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B. 根据图丙和图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标准答案是:  (
传统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培养出的幼儿必然是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只会重复、再现、临摹。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但压抑了幼儿的思维,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勇于创新、有丰富情感、有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立足点  为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顺利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呢?  一、挖掘教材,提供保证  品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综观我们的品德课程,它所有的课程内容设置是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指导生活的!从而形成了“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这样一条清晰的“品育路线”!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教学《不贪小便宜》一课时,我是这样挖掘教材,
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其本质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主动、积极去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能使思想品德课因情境而精彩。  一、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景,这是思想品德课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借助富有道德寓意的童话,神话故事及现实中感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包含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變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主渠道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