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成才
随着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知识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初中阶段设置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也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初中历史看上去教学非常死板,但是在教学中又非常时尚和灵动,对于初中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提倡质疑,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质疑空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在历史问题的质疑中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在讲到秦王朝的统一时,不能不提到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虽然教材中没有过多涉及,但这个知识点教师不能不讲。目前学术界对于“焚书坑儒”的事件过程及评价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说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在这堂课上,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自主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互联网和书籍的学习,让学生拓展视野,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敢于研究,善于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焚书坑儒”一事,教师不要过分地看重学生的评价结果,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评价结果的证明和注释上。学生之所以这样评价是怎么断定的呢,有什么样的证据。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列举和搜集证据的时候就开展了大量的学习,也经过了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轻松课堂,激活思维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很多的历史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生活实践来解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实践和操作,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并能解决历史问题,还能总结与反思一定的历史事件。但是传统的师生地位不平等,就造成学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老师不相信学生,总觉得学生没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这也就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新形势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归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和主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比如以生为本、生态课堂、合作学习等。这与以往那种教师主宰的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中来。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学生,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也应该相应改变,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以往那些滞后的教学思维,革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让师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构建轻松的历史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和督促者,一定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该放权的时候就要放权,给足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三维教學目标,突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就两岸的友好往来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自主探究,结合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但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会反思和总结,寻找学习规律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学生认真反思和总结就一定能找到学习的简便方法,也会让学生形成既定的学习体系。初中历史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依靠机械地死记硬背,其实这是历史学习的最大误区,作为记忆性的学科,初中历史在记忆上也有规律可循,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总结学习的规律,把知识归类,做到理解性记忆与掌握。例如,在学习秦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口诀帮助学生做到规律性记忆: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方法[J].读写算,2013(9).
[2]张颖.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2013(11).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成才
随着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知识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初中阶段设置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也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初中历史看上去教学非常死板,但是在教学中又非常时尚和灵动,对于初中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提倡质疑,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质疑空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在历史问题的质疑中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在讲到秦王朝的统一时,不能不提到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虽然教材中没有过多涉及,但这个知识点教师不能不讲。目前学术界对于“焚书坑儒”的事件过程及评价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说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在这堂课上,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自主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互联网和书籍的学习,让学生拓展视野,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敢于研究,善于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焚书坑儒”一事,教师不要过分地看重学生的评价结果,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评价结果的证明和注释上。学生之所以这样评价是怎么断定的呢,有什么样的证据。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列举和搜集证据的时候就开展了大量的学习,也经过了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轻松课堂,激活思维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很多的历史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生活实践来解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实践和操作,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并能解决历史问题,还能总结与反思一定的历史事件。但是传统的师生地位不平等,就造成学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老师不相信学生,总觉得学生没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这也就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新形势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归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和主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比如以生为本、生态课堂、合作学习等。这与以往那种教师主宰的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中来。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学生,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也应该相应改变,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以往那些滞后的教学思维,革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让师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构建轻松的历史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和督促者,一定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该放权的时候就要放权,给足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三维教學目标,突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就两岸的友好往来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自主探究,结合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但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会反思和总结,寻找学习规律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学生认真反思和总结就一定能找到学习的简便方法,也会让学生形成既定的学习体系。初中历史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依靠机械地死记硬背,其实这是历史学习的最大误区,作为记忆性的学科,初中历史在记忆上也有规律可循,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总结学习的规律,把知识归类,做到理解性记忆与掌握。例如,在学习秦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口诀帮助学生做到规律性记忆: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方法[J].读写算,2013(9).
[2]张颖.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2013(11).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