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曾经说过:“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人类的不朽!”此话一语道破天机。诗人和作家追求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写出人类的不朽之作。
  诗人和作家是人类赋予文学创作者的极致称呼和极致期望。大凡能抵达文学最高圣殿的古今中外的作家,其成名作皆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及生老病死等核心主题密不可分。这对于生于山东日照,求学于河南商丘,教真育爱于大理永平,笔耕不辍于春城昆明,供职于时代名流杂志的青年作家吴安臣而言,概莫能外是必然。
   早在2007年初秋时节的一个中午,祖籍大理的一位文学同事小何,带着一位年轻人,匆匆跑到我位于省委干休所内的办公室里,我见这位年轻人的第一瞬间,觉得他有些不同凡响:紫色的西装,深褐色的领带,帅气十足的发型,温文尔雅的气质,不善言辞的表现力,痴于文学的执著,离别时的彬彬有礼……短暂的相遇其实并没有留给我有关作家层面的更多印象。但他的名字却深深刻在了我记忆的最深处。
  其实在这之前,在我所能涉猎的主流纸质媒体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就已不断出现在我阅读的视线里,包括我极少翻阅的《边疆文学》《滇池》等云南知名纯文学月刊皆有这个名字,其他诸如中国期刊翘楚的《读者》、云南报刊的权威《云南日报》等纸媒上也经常有这个名字闪耀其间。其后一段时间,我还特意进了几次图书馆,在期刊如林的浩瀚主流纸媒阵营里,我发现《天涯》《散文百家》《中华散文》《华夏散文》《散文世界》《中国校园文学》《散文诗》《海燕》《鸭绿江》《青年文学家》等中国纯文学的主导期刊以及《中国剪报》《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时文博览》《读者俱乐部》等颇具影响力的文摘类报纸期刊也经常有这个名字,这让兼具诗人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我有些汗颜。
  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名字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种情愫像我陪同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到大理、丽江、泸沽湖采了一周风一样的深刻。之后,我向同事小何具体打听,这才知道他供职于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家他并不喜欢,特长又得不到发挥的单位。这真是委屈了这位令我迫不及待想再次见面的文学青年了,于是我以领导的口吻让小何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请到我的陋室。没几天,这位在文坛早已崭露头角的银行职员似乎从南高原忽然“降临”到了我的陋室里。我们的第二次见面有点像红颜遇到知己,彼此萌动的是相见恨晚的惆怅和对故友的依恋。
  很快,这位文坛新秀便与我成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事。在志同道合的纸媒事业的共同愿景感召下,他很快融入了我领导的这个团队,因他的专业素养好和出众表现,一系列重头文章均由其执笔,他很快便在团队里鹤立鸡群了,从一名务实、踏实、求实的记者很快晋升为编辑部主任;因其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讲原则的领导风范,一跃成为了杂志的副总编辑,并因其文学天赋、采编审天赋的卓尔不群,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也赢得了团队的一致拥护。从初涉纸媒的记者到编辑、编辑部主任,再到杂志的副总编辑,直到省级纸媒的执行总编辑,他仅仅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在云南新闻界实属罕见,在中国新闻界也属少见。
  这位文坛新秀到底何许人也?其实他就是中国文坛阵营里的新兵、中国媒体界的老将,采编审是他神圣的职业,中国作家才是他惟一的天性,同在彩云之南的蓝天下,我朝夕相处的邻人吴安臣。忙忙碌碌痛并快乐的两年多时间里,安臣先生一面率领编辑部一班人马挑灯夜战,一边奔赴商界、政界的新闻前沿阵地,采写重头大稿,还没日没夜地指导团队成员精雕细琢每一篇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体裁的大部头文章,唯恐字里行间出现纰漏和遗珠之憾。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媒体岁月里,在夜深人静的夤夜时分,常常有他精神饱满的文学身影定格在他那间拥挤的办公室里。每每这个时候,作为直管领导的我就倍加自责,安臣的办公室再大一点,灯光再亮一点,硬件再好一点,那该多好?但对于一家刚起步的省级媒体而言,面对纸媒残酷得近乎血腥的竞争局面,要实现这些目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创造纸媒奇迹,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于纸媒管理者而言,确实委屈了安臣,但是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巨擘在其成名、成家、成大师之前,其创作的环境大抵如安臣一样简陋。700多天同仁时间,安臣不仅夜以继日穿梭在中国新闻的时空隧道里,更多时间是被文坛巨擘们的宏篇巨制所折服、所浸润。偶尔,我也能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阔别多年的《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散文》等中国的顶尖期刊,这让我顿生朝花夕拾的文学空白感。毕竟自己远离文坛已经十多年了。
  新中国六十华诞的钟声刚刚敲过,安臣便将一沓厚厚的书稿小心翼翼地交到我手上,问我能否忙里偷闲,看看这沓书稿,并嘱我作序。给作家即将出版的文集作序是我平生经历的第一次。至于读后感、文学评论之类的文章,我倒写过不下十万字左右见诸报刊杂志的文字。这让我有些忐忑不安,诚惶诚恐,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恭敬不如从命,况且我与安臣已共事10000余个小时。用我俩经常挂在嘴上的话说就是,“一小时太久,只争分秒”。是啊,只争分秒是我们彼此对文学的执著;只争分秒是我们彼此的人生座右铭;只争分秒让我们感叹人生短暂,要倍加珍惜缘分;只争分秒是我们相互激励并激励他人的时间观、人生观……
  诗味十足是安臣这本散文集《草从对岸来》一书书名的打眼之处。全书五大部分精挑细选了80余篇文章,数十万字的精致力作。面对这些曾见诸中国纯文学期刊的散文作品,我真有点头脑发懵,惟恐进入不了安臣苦心经营的散文世界。终于摆脱了诸多夜不能寐的应酬,利用闲暇和周日有限的时间空隙,我字斟句酌,穿梭在安臣劳其心智多年,汇集而成的这部沉甸甸的《草从对岸来》散文专著的字里行间。我才深知安臣老弟对文学,特别是对散文近乎如痴如醉的追求。这种圣洁而严谨的为文之态,在当下文学被极度边缘化,极度冷清、极度缺少市场的今天,令我有些吃惊乃至汗颜。驻足在《草从对岸来》的诸多篇章里,我像沉浸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里,让我有些难以割舍,不忍放弃对百花园里任何一株艳丽奇葩的欣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以安臣的名义进入其散文的情感世界里,我依稀走近到了安臣的人生历程中:幼儿时期便过早失去父爱,孩提时期随继父颠沛流浪。从山东日照回到云南,再从云南迁徙到河南商丘,从河南商丘又辗转回到彩云之南,其间他遭遇了诸多的人生大悲伤:失去母爱之后,再次失去继父之爱。安臣从幼儿时代到青年时代的前夜,人生的天空始终笼罩着阴霾,无依无靠的他踽踽独行,孑然一身的漂泊和无知无畏的人生境遇给了安臣少儿当自强的人生风骨和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韧性,煅造出了安臣生命亦可承受之重的男子汉气概!
  掠过《草从对岸来》的每一篇文章,我悦读到的是安臣散文世界里的惊人之处:诗化的散文、小说化的散文、散文诗式的散文、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化的散文,这是我二十多年来极少能在一本著作里一次性完全欣赏到的文学风景。在这道文学风景的彩虹盛宴里,诸如《悬浮的巢》里的人生哲理、《手势里的爱情》里的人间大爱、《迁徙的树》里人生的大悲与无奈、《迷失的布谷》里的人生失落、《草从对岸来》的深邃感悟、《雨落在平原上》里的祈愿、《竹签穿起的母爱》里的亲情。其他诸如《淹没》《裹挟着秋风的记忆》《滇西话酒》《暗红》《乡村短语》等绝大部分篇什都是我比较欣赏,并值得广大文学评论家们进入研究视线的精美散文。
  透过《草从对岸来》这部精美的散文集,我可以肯定的是青年作家安臣较之于中国文坛的同龄作家而言:其文风是比较成熟的,其文学的功夫是比较到家的,其为文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其多元化驾驭文本的能力是值得同龄作家们借鉴的,其对亲情、友情、乡情的感悟是刻骨铭心的,其对散文、诗歌、小说的理论功底和融会贯通、独辟蹊径的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其对文学创作的要求是圣洁而高贵并值得尊敬的……从这些角度出发,《草从对岸来》这部专著的出版于中国文坛而言,无疑是可喜可贺的。于作家吴安臣同龄的青年文学家而言,《草从对岸来》这部散文集何尝不是他们文学创作中的又一面镜子。于渴望精神世界得到充实的青少年朋友而言,当《草从对岸来》汹涌澎湃地出现在图书馆、书店的时候,它又何尝不是照亮九零后一代大学生们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因为透过《草从对岸来》抵达作家吴安臣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读到人生的诸多境遇乃至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从这些层面出发,我依稀听到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腊诗人奥迪塞乌斯·埃利蒂斯的一个声音:“每一声霹雳都是驰骋天空的死亡,每一声霹雳都是一个笑对死亡的人——让命运随意怎么说吧,让命运。”这就是作家吴安臣奉献给当下这个时代和读者们的精神尚品,这是对人类生命历程的另一种诠释和另一种高度的解构。这对于一位少壮派的青年作家来说,能在33岁时便创作出这样一部力作,实属难能可贵和极其不易,这应该算是同龄作家中的上乘之作。
  吴安臣是一位既严肃勤奋又有责任和良知的敏锐型作家,多年来笔耕不辍,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这是每一位立志写出人类不朽之作的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大凡当过编辑的人,对作品都有求全责备,爱挑剔的老毛病,我也跟诸多编辑一样,想对安臣的这部散文集提点建议:著作中有极少数的作品略显美中不足,在语言和语境上欠厚实的内蕴;表现技巧上略显单一;大气魄、大气势、大家风范的大气之作显得不是很多……这也许对一位势头正劲的实力派青年作家来说,有些过于苛刻,但要抵达福克纳对作家的要求,我想一点也不为过。
  愿我朝夕相处,家人一般的老友吴安臣继《草从对岸来》之后,能创作出版更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生活,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以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是为作家吴安臣《草从对岸来》散文集序。
  2009年12月27日凌晨3:00于风光杂志社
  (蔡金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著名作家、诗人、传媒策划运营专家。中国骏马文学奖得主、云南省政府文学奖得主。时代名流传媒董事长、总经理;风光杂志社总编辑、执行社长。)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新形势下烟企将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如何打造烟企软实力?对于保持行业稳定发展,软实力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软实力建设究竟能量几何?作为国际知名企业红塔集团的工会主席曹航特别撰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相信读完之后,您会很快找到答案。    2010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突破5000亿元。  这意味着,该行业已然从快速发展时期进入了高位运行时期。  同时,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烟草
期刊
入刊理由:   这是崇山峻岭上的史诗,这是大山腹背上的巨画?弯曲的田埂,是岁月的年轮;层叠的梯田,是历史的见证。”这就是元阳哈尼梯田,在元阳县委和县政府的挥斥方遒下,元阳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梯田旅游龙头即将舞起,从高层到地方,资金的支持,政策的倾斜,企业的参与,民众的愿望,这一切让元阳梯田的开发从“闺中”真正走向了世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哀牢山的皇天厚土、
期刊
入刊理由:  窖出云南,香溢世界。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历经24载的厚积薄发,一款代表云南高端白酒的浓香型白酒——云南老窖的横空出世,坚定了滇酒“一定要走出去”的必胜信念。    一杯酒,醇香四溢;一首赋,流芳千古。  在彩云之南的红土高原,在植被茂盛的澜沧江畔,海拔高达2000米,绝无任何工业污染的1017口窖池中,陈香悠远、回味无穷的传世美酒——云南老窖在此诞生。它从大山深处走来,凝聚着云南人
期刊
入刊理由:  “掘”起云酒品牌,使云南白酒品牌跻身中国名酒之列,始终是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董事长刘光汉的一大愿望。在2010年云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刘光汉对如何推进和振兴云酒产业发展做出了颇具远见卓识的解读,为云南白酒品牌的发展指明了航向!    2010年1月23日,在昆明市海埂会堂,云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经济、农业、科协等组界别联组会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会上,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
期刊
入刊理由: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总经理都是最会用脑子去管理和经营公司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未来不是聪明的竞争,而是智慧的竞争。    经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经商不仅需要资本,更需要精明的头脑。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它只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智商高的人未必是经商高手,但经商高手一定具有很高的智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高智商的总经理?如何才能让经商成为一个有技巧、有思考、符合客
期刊
入刊理由:  如果说中国曲靖房地产发展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东盛的表现一定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在土地市场上的活跃程度,还是在产品市场上的优越表现;无论是开发出曲靖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珠江源古镇,还是曾经建设的珠江源大道,都让世人记住了东盛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  作为曲靖房地产行业的领头兵,经历十二载风雨兼程的洗礼依然屹立于珠江源头。而每一次大飞跃背后,都有着东盛人太多的付出,凝结了
期刊
入刊理由:  毕世之功,上海世博,举世瞩目,刷新过往,“十一之最”,无出其右者!外媒评说,不吝美辞,雄哉中华,伟哉中国,奇哉明珠,当惊世界殊!聚焦上海,凝眸云馆,猎获多矣!  请随中国时代名流杂志的记者一起走进上海世博会,走近云南馆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云南馆馆长、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罗应光,聆听他讲述何谓“世博之博,云馆之彩,领导之情”,共同聆听靓丽云南馆开馆前,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期刊
入刊理由:  诗人臧克家说过:“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需要有人引领与指导,云南省青年联合会以激昂的斗志、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和凝聚起各行各业的杰出青年,唱响了新时代的欢歌。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在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中,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群意气
期刊
入刊理由: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顾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维系顾客忠诚、增加顾客拥有量,进而捕捉最有价值的顾客?著名营销管理专家李政权先生为您解惑支招!请看——    许多企业的负责人、营销及服务部门的人士,都会在心里犯这样的嘀咕:自己的产品质量已经提高不少,服务水准也越来越高,可顾客却似乎越来越难伺候,最糟糕的是顾客拥有量在减少、满意度与忠诚度在降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抛开顾客受
期刊
入刊理由:  这是一节尊贵生动的健康生活体验课,这是一次完美优雅的健康交流活动。2009年12月12日,由本元健康商盟领衔主演的“本元领袖精英俱乐部活动”,在昆明佳华酒店四楼倾情上演,其精彩缤纷、健康别致的节目,为精英人士们诠释了健康消费、愉悦生活的本真。本元健康,擎着健康标杆的领跑者一路总是遥遥领先,甘当表率。    冬日寒意浅,缤纷溢彩夜。2009年12月12日晚,本元五星级健康会所盛装以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