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47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菌,对其gyrA、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采用SAS(V 8.2)软件分析GyrA和ParC改变和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关联程度.结果 44株喹诺酮类耐药菌在gyrA、parC基因QRDR均发生有义突变,gyrA 83位密码子突变(TCG→TTG)最为常见,存在于43株耐药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yrA 83位、ParC 80位氨基酸改变与萘啶酸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1,R2=0.999),GyrA 83、87位氨基酸改变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5,R2=0.872).结论 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福氏志贺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关键突变,此单位点突变即可介导福氏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但对环丙沙星耐药需同时存在GyrA和/或ParC多个位点突变或其他耐药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可同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ropoB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S-PCR)的方法,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性.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rpoB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AS-PCR技术,分别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和rpoB基因中531、526和516三个最常见的突变位点.结果 19株INH敏感
期刊
草仙乙肝胶囊是由虎杖、川楝子、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猪苓、当归等21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已被证明具有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抑制HBV等作用[1,2]。
期刊
期刊
例1,男,8岁,学生.因腹痛、发热2 d于2004年5月16日入院.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间断伴腹胀,继而出现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
期刊
患者,男,45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 d"就诊于当地县级医院,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期间出现低血压休克及少尿现象,入院初无心律失常,于发病第5天出现窦性静止,第6天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检:体温36.7°C,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7 kPa(1 kPa=7.5 mm Hg);神志清,急性病容,结膜充血、水肿,咽部充血,软腭及右腋下可见出血点,两肺呼吸音增粗,
期刊
目的 建立一种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消化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2.15细胞,取1×106个细胞用小量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细胞内的cccDNA,抽提产物用绿豆核酸酶酶切纯化,所得酶切产物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进行选择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用对数生长期前的细胞培养上清液、4份HBV DNA阳性和2份HBV 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验证荧光
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特别是HBeAg阳性的婴儿,比母亲为HBeAg阴性的携带者的婴儿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出生前接触的抗原成分导致机体对这种物质的免疫耐受,Milich等[1]报道,HBeAg可以通过胎盘,在宫内暴露于HBeAg的新生鼠,其T细胞产生对HBeAg或HBcAg的耐受.但也有报道H-2b转基因小鼠HBeAg不能通过胎盘,且即使宫内暴露于HBeAg也不会使T细胞对HBeAg或H
期刊
目的 构建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基因开放读码框(ORF)73c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获得HHV-8潜伏态相关核抗原重组蛋白,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软件设计引物,分别在引物两端添加特异的酶切位点,以pGEM-Teasy/ORF73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RF73C基因序列,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ORF73c;转化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