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为幼儿所喜闻乐见, 以往“老鼠”与“猫”的天敌关系在动画片的演绎中逐步变得诙谐幽默,深受孩子喜爱。我决定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规则,体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想象,了解音乐游戏《猫和老鼠》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学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上肢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发展幼儿身体灵活性。通过游戏和故事情节的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游戏的节奏和变化。
  3.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猫、老鼠”头饰各一个,PPT一个,音乐Mp3,食物若干。小篓子4个、中篓子1个 ,布置游戏场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扮演
  师:我是鼠妈妈,你们愿意当我的鼠宝宝吗?到妈妈这来。宝宝们,咱们老鼠最怕谁?见到猫之后要怎样?为了不被猫发现?出门的时候,动作要怎样?(踮起脚,悄悄走)
  播放音乐,师带领幼儿模仿小老鼠动作。
  二、初步熟悉音乐和游戏规则
  师:玩了半天,累了,咱们回家休息吧!瞧,天黑了,大家都睡着了!听,隔壁好像来了一个小家伙……
  PPT播放一只机灵的小老鼠说话:“嘿!伙伴们好!嘘~大家声音小一点,千万别惊动了大花猫。我肚子饿了,厨房里有许多好吃的,嘿嘿,这会兒,我要去碰碰运气,再见!”)
  1.情境故事,引出游戏(边讲述边放音乐,在讨论中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师讲述:这天,隔壁的小老鼠闻到了美味的香肠,决定夜晚悄悄的去拿。可是他发现老猫在厨房附近走来走去,小老鼠就一直躲在老猫身后,走一走 停一停,当离香肠很近的时候,趁老猫不注意时,迅速拿起香肠跑回家。
  “小老鼠是怎样靠近并得到香肠的?”(趁老猫不注意,走走停停,去靠近香肠的!)
  2.欣赏音乐,共同分析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听!厨房传来了什么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猫叫)
  师:小老鼠听到猫叫声应该怎么办?(趴下,一动不动,老猫就发现不了)
  教师哼唱旋律。幼儿初步感受《猫和老鼠》的游戏。
  师:你们觉得刚刚听到的声音里,哪一句最像小老鼠快快拿香肠并跑回家的动作。(很快的声音、紧张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模仿紧张的声音,熟悉音乐,并播放“偷香肠”的片段音乐,进行操练。
  3.游戏后,幼儿相互讨论
  得出:离香肠很近的时候,把香肠拿起来,迅速跑回来!一定要快!要躲到老猫的身后,不被他发现。并且趁他不注意时赶紧跑过去把食物拿走。
  三、听音乐熟悉游戏
  1.熟悉游戏
  师:为了顺利拿到大家想要美食,我们用双手变成小老鼠,在身上练习一下本领吧。(教师唱音乐带孩子玩一遍)
  2.分角色扮演
  (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
  师:现在我是那只凶狠的老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看哪只小老鼠在我身后,不被我发现。(初步感受游戏)
  四、听音乐玩游戏
  1.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花猫,教师扮演大老鼠
  师:哇!厨房的食物真香,这次我先去一趟,给你们带点好吃的回来,好吗?老猫就在前面,我好紧张,谁想提醒我,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师:好,大家等我的好消息!(老师游戏示范,拿一根香肠回。)
  2.教师拿回香肠,鼓励幼儿发现游戏中要注意的问题。说说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3.总结经验,鼓励部分老鼠兄弟去体验
  4.全体幼儿共同游戏体验1-2次
  五、提高音乐游戏难度
  师:主人发现厨房里的食物少了,它把好吃的东西转移了地方。放到了高高的柜子上。所以,这次去的时候,不仅要爬柜子、跳下来,而且还不能被老猫发现,你们敢吗?
  分“鼠哥哥和鼠妹妹”玩游戏两次。
  六、结束
  今天咱们在厨房拿了这么多好吃的,老猫一定会发怒来找我们。咱们赶快把这些东西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吧?(音乐声中,小老鼠静悄悄的走)
  活动反思:
  “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活动中,将孩子带入故事情节,借助情景感受音乐,把握追问巩固规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老鼠拿到食物,为了不被猫发现,而尽力逃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给小学习作评改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的新要求。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究,我们总结了信息技术在小学习
期刊
一、科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性  1.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学科学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 在情境创设中就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致,从而使他们愿意去学科学,爱科学。科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很严肃的,我们在严谨的科学背后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产生兴趣,如何创设一个可以让他们喜欢学,愿意学、乐于学的环境,这是比较重要的。我
期刊
一、深入剖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  在讲评前根据统计,收集好哪道题错误率高,学生主要在哪里出错,或者对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教师要有预见性,预测到学生会出现的错误和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重点讲清楚错误的原因,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求函数f(x)= x2-lnx的单调递减区间。在做题时有不少的学生不习惯或者老师强调不够,没有先求函数的定义域;而是直接求导数f ′(x),然后解
期刊
一、研究缘起  由于父母工作忙,幼儿从小基本由爷爷姥爷两家老人带,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幼儿常常与父母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老人常常是包办代替,宠爱有加,呵护备至,父母则是严加管教。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名幼儿常常欺负小朋友,出现打人,推人,抢别人的玩具,在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时大哭大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
期刊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梳理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1]。但多数教师对复习课不够重视,对知识简单回顾后,让学生不断进行机械的题海训练。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僵化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复习课的目标。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复习课中。 
期刊
一、初心不改,育人使然  1.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我既注意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又坚持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及业务知识,时刻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作风建设上,我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思想上积极上进,以一个“思想统一、顾全大局、责任为先、爱岗敬业”的管理者和合格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以身作则,发挥表率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堂这个充满创造的教学领域,从让抽象空间与图形直观化、数形结合不忘操作、两方面作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 空间与图形 主动学习 认识     在生活中存在无数的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策略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直观性与实践性,能够更
期刊
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教师这个所谓“教书匠”的要求也就有了更高的标准,也许“育人师”更符合这个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与称呼。“育人师”,不仅要会教书、教好书,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教,怎样教的更好,在不断创新中 “给生以渔”、“给生以仁”。因此“新时代”需要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研究再研究。而这样的育人师不是需要一个、一批,而是整个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个学习型研究团队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自1921年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能够
期刊
修订后的《新课标》中,对于课程目标提出了二维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其中,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而总目标也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由此可见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作为数学课标载体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