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社团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各领域、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进。该文结合广东省科协近年学会工作的实践,对学会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作些探讨。
   [关键词]科技社团 融合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N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19)07-0049-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进入了融合发展新阶段。通过区域、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融合,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已成为我国各领域竞争发展的重要选择。科技社团如何发展自身优势,在融合发展的大势下有更大作为,是新时代学会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广东省科协在这方面的探索进行研讨。
  一、新时代学会工作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审时度势,连续推出一系列推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发表了“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发展”重要讲话,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年7月)和《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5月)等一系列文件,对推进我国军民融合、阶层融合、区域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和制度融合等作出战略部署。在“融合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全社会各个领域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激发全社会改革创新活力,向着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目标推进。学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党中央的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作为新时代学会工作重要落脚点,谋划学会未来改革发展。
   (二)“融合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出现的重大变革
   在党中央“融合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带来社会形态一系列变革,为学会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打开广阔空间。各领域在生产、生活和服务中推行“共享经济”方式,形成“求同存异,和衷共济”風气;各行各业要求打破分割禁锢,打通合作沟通渠道,共同培育发展新优势;各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提高产业收益等。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需要学会提供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学会工作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融入各领域各行业,为我国新一轮的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融合发展”是学会发挥优势做大做强自身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融合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科技高度融合,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已成为科技领域的主旋律。学会具有跨科学、跨专业、跨领域独特优势,但单一学会力量有一定局限。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是学会发挥优势,使学会与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之间更加紧密合作,进一步集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大做强学会自身的内在要求。
  二、新时代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为例
   近年来,广东省科协所属学会工作以党和国家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加大力度,顺势而为,有效拓展了学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空间。学会以构建新型学会经营平台引领和以互利联结为纽带,通过服务联动、产学研要素集聚、业务拓展渗透、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将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增强了学会社会服务能力。归纳起来,广东省科协所属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主要有十种模式。
   (一)“会会合作”提升学会发展空间
   “会会合作”是学会之间的合作。学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优势,通过学会合作,能使学会共享科协系统丰富的团体资源。目前“会会合作”主要有“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学会间“横向合作”指同级学会合作,如广东省电子工程学会通过与工科类学会合作开展技术职称评定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全省电子工程类人才培训评定覆盖面。学会间“纵向合作”指上级学会与下级学会上下合作,如广东省医学会与地、县级医学会合作,实行个人会员与单位会员二者合并捆绑发展,各市、县医学会会员同时享有省医学会会员资格,全省各地医学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省医学会以学术服务为突破口与单位会员联动,统一向全省各地各级会员提供学术资源服务和继续教育培训。
   目前,“会会合作”方式正由同类型学会间的合作,向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会间合作推进。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环境能源类学会正与农科类学会合作,共同开展对乡村绿色生态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服务。近年,省级学会的“会会合作”出现新的形式,由一学会牵头,联合多个同类型学会,按照“公开公平,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合作原则,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方式建立“学会联合体”,实现多学会资源整合互利、多学科优势互补和多类型服务互动。目前,省级学会已成立“广东省科协地球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体”等六个学会联合体。
   (二)“会企合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学会与企业合作是开始较早,也是最成功的合作模式。最初的“会企合作”是学会通过科技咨询形式,支持“星期六工程师”帮助乡镇企业技术革新开始,至1997年中国科协部署“厂会协作”行动,学会与企业实行“一帮一”结对,以技术项目帮扶形式合作。进入新世纪,“会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两个变化:一是合作内容全方位开展,双方合作已不限于技术帮扶,而向协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科技项目申报、人才培训等领域拓展;二是学会深入企业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深化了“会企合作”长效机制。“学会科技服务站”使学会科技服务直接融入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中,成为学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如广东省食品学会,近几年先后在中山、江门、潮州等市食品企业建立科技服务站11个,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认证服务128项次,开展技术攻关202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85个,推广新成果28项,开发新产品150个,举办技术培训班70场次,培训科技人员工2.4万人次,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5.2亿元。据广东省科协统计,近几年省市两级学会在企业建立科技服务站305个以来,为企业提供多种科技服务。“会企合作”已成为学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平台,多次受到中国科协领导的积极评价。    (三)“村会合作”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多年来,广东省科协与广东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部署“万名专家进农村行动”,省、市、县各级涉农学会积极参与,采取“一会一村”“一会多村”挂钩方式与村委会合作,组织专家小分队进村,开展农业科技引进、示范和培训等科技帮扶。广东省养蜂学会积极实施“粤北山区养蜂脱贫致富行动”,连续几年组织专家小组赴山村开展了“四个一”帮扶,即:引进一项脱贫致富技术,建立一个丰产养蜂技术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技术骨干,成立一个养蜂技术协会,帮助了一大批山区乡村养蜂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中,全省各地涉农学会加大了支农力度,开展“千会扶千村”行动,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村会合作”成为学会面向广大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有效方式。
   (四)“会府合作”拓展学会服务功能
   “会府合作”是学会伴随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移而开创的学会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模式。“会府合作”由于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广,推进有一定难度。在广东省科协努力下,目前已有1/3的省级学会和部分地级学会承接了政府转移职能。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与广东省社会人事保障厅合作,获得机械工程类技术职称培训评审资格的职能,为打通广东省民营企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培训认定渠道作出贡献。2015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级学会的“会府合作”范围进一步向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制定和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方面推进,与15个政府部门实现100多项“会府合作”项目。如广东省材料研究会发挥学会涵盖专业领域广泛、专家学者集聚的优势,先后承接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产业基地布局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十二五”新材料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方案》《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等10多项软课题任务和决策咨询项目。学会通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智囊服务的同时,也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发挥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学会的社会服务功能。
   (五)“會社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会社合作”,即学会与城镇社区的合作。学会积极配合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社区组织合作,发挥学会科教宣传作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居民健康生活环境建设。例如,广东省医科类学会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国家医疗改革,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学会首先与广州市10个社区展开培训合作,完成了对2000名医师的全科培训。学会还加强了对广州等中心城市的医学资源的整合,实施“学术直通车”计划,组织中心城市医学专家到边远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等服务,为改变边远地区医院医疗技术落后状况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向全省推进,学会培训服务的空间不断拓展。
   (六)“会校(所)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会校合作”是学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模式。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云集,是学术和科技创新的研发基地,其大量科研成果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学会在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对企业的需求比较了解,可以起到中介作用,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目前,“会校合作”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新思维新观点的传播;二是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如广东省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发挥学会专业行业人才信息密集优势,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共建“建筑防腐蚀实训基地”和“材料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技术培训基地”等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会院双方开设的建筑防腐蚀与检验检测技术课程成为学院办学一个亮点。双方共建的培训基地填补了学校在材料腐蚀防护专业方面的空白,更成为广东省中小企业腐蚀防护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学会的社会服务领域。
   (七)“会网合作”促进宏观决策管理
   “会网合作”是学会近年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合作模式。广东省药学会打造“广东省医院用药信息网”,从1994年开始,对广东省重点医院用药数据进行跟踪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每月定期形成报表,为政府、行业部门的决策不断提供数据支持而日益显示其价值。一是促进药学学科建设,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二是为政府部门(省卫生厅、省食品监督管理局、省物价局等)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是为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数据支持。该信息网创建10多年来,不断扩大合作面,样本医院从开始的9家,扩展到目前的99家,实现全省覆盖。
   (八)“会银合作”为农民排忧解难
    “会银合作”是学会近年开创的科技与金融跨界合作模式。学会发挥科技社团具有的社会公信力和科技资源优势,与金融部门合作,实现学会科技服务业与银行金融服务业融合拓展。广东省农技协与广东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协议,从2014年开始联合开展对农户小额贷款服务。双方经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开发农业贷款科技信誉担保途径。由于农民可变现财物不多且市场价值不大,财物抵押方式难以作为农民信贷担保而获得农贷。省农技协通过对专业户种养技术培训跟踪服务,使农业经营形成以“科学种养资质”为内涵的信誉结构,为金融机构农贷提供较可靠的“信誉”担保,破解了农业小额信贷难题。二是实现“融资”与“融智”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结合了农技协关于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服务,这对农村金融信贷风险综合防控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搭建起面向现代农业集约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结合农技协的会员创业培训、科技示范等活动,开创了科技社团与金融机构共建“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模式,实现农村农贷集约担保,使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产品服务落实到一系列符合规模化、专业化需求的农业经营集群中。目前广东省已在肇庆、阳江等市建立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基地17个,对1000多户农户共计发放6500多万元贷款。农技协依托金融部门信贷支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科普组织建设和科技示范基地发展。    (九)“会外合作”推动全省招才引智
   “会外合作”是学会通过对外民间科技交流渠道,与境外科技团体及境内相关对外机构合作,拓展对外科技交往空间。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与香港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澳门金属结构协会合作,共同签署《粤港澳钢结构建筑产业联盟倡议书》,成立粤港澳钢结构建筑产业联盟,在产学研互动框架下开展合作。一是三方在设计、产能、工艺、质检等方面形成“良性互补,总体提升”的合作机制,共同突破钢结构产品外标出口的瓶颈。二是合作制定相关钢结构产品的规范标准,引领钢结构市场规范化发展。三是加强粤港澳科研合作,支持推进粤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前瞻性高新科研项目。近几年,学会配合国家关于海外智力引进方针实施,以共建“海智工作站”形式,与国际、境外科技团体合作建立一批海外境外“海智工作站”。目前,广东省已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和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0个,境外“海智工作站”9个,各地市“海智工作站”29个,在推动全省海外、境外招才引智,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区域合作”发挥学会整体合力
   区域合作是发挥大科协优势及学会组织网络优势,开展跨区域合作一种模式。即在特定的区域内由学会(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围绕实现区域内共同目标的实现开展合作。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与泛珠三角区域大学合作,举办“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赛事由学会牵头,联合泛珠三角区域学会、协会、大学轮流举办。近年该项比赛在“泛珠9+2”基础上,应求增添台湾地区参加,成为我国中西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一个品牌。目前,“区域合作”以结盟形式推进。如近年积极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钢结构产业联盟”、深圳市科协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等区域合作联盟”,进一步发挥了学会的整体合力,推进了学会跨区域跨界大联合、大协作。
  三、新时代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 )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党和国家赋予学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在履行社会职责前提下,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产品为目标,使学会“四个服务”与社会相关各行各业各领域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增强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应主要从科技服务的拓展切入
   根据中国科协章程关于“科协是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的定位,在学会融合发展内涵中,学会应主要从科技服务的拓展切入,通过科技服务的互利合作、跨界合作、协同合作等方式,使学会服务与相关领域、其他专业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科技服务链延伸和服务范围扩展,从而更大地提升学会的社会服务履职能力和实现学会发展能力。
   (三)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学会生存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思路
   这一理念就是充分发挥学会的組织网络和人才智力优势,与社会方方面面合作,通过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科技攻关等方式推动学会与部门、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融合中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其思路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项目为纽带,搭建一系列合作平台,使学会服务形式更加活跃,服务联结程度更加紧密,服务对象主体更加多元,服务功能更加多样,服务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会的社会价值。
   (四)学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把握的原则
   学会融合发展,其中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行为,但绝非相互“吞并竞争”,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宗旨原则。学会无论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或互联互通等融合发展方式,要坚持有利于深化学会“四个服务”职能,有利于拓展学会服务渠道,有利于增强学会的生存发展能力。二是平等原则。“融合”目的是寻求发展,不以损害他方利益为前提,所有合作不应存在相互替代和兼并。三是互利原则。资源“独有独享”观念已非所取,“合作与共享”已成为利益各方获取占有资源的主要方式。只有坚持互利基础上,才能实现资源整合,互通有无,实现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的特点,进一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调查分析《福建稻麦科技》2015—2018年载文作者及文章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群作者队伍建设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19)100054-05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
期刊
[摘要]哈尔滨市环境科学学会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探究,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从治理体系、治理结构、科技服务、职能定位等方面探索学会改革新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预期成效。  [关键词]学会改革治理体系治理结构科技服务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20039-05  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
期刊
[摘要]科技馆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随着科技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变,人民群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日益增强。展品作为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完好率是科技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潍坊市科技馆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馆展品维修维护的几种模式和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潍坊市科技馆在免费开放背景下展品维护维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维修维护模
期刊
[摘 要]气象知识的科学普及对于增强人民群众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笔者参加的2018年“华风杯”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及2019年福建省第三届科普讲解大赛,对气象科普讲解的选题、内容、展现形式及讲解人员的现场表达等因子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一次气象科普讲解中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气象科普 讲解技巧 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
期刊
[摘要]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工作为例,总结科技社团在抗疫中团结和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实践,包括组织会员直接服务疫情防控、学会秘书处抗疫实践、组织学会分支机构积极抗疫等,以期为相关学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社团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20033-03  新冠肺炎疫
期刊
[摘要] 自主创新时期,我国科技社团应该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能力链条中的载体功能,着力打造引领科技发展的科学共同体。然而目前我国科技社团面临定位不清、融资困难、管理模式僵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发挥。弗朗霍夫协会是德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市场化运营的成功典型,其在治理结构、运营机制和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自主创新时期我国科技社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自主创新弗朗霍夫协会
期刊
[摘要]加强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科技社团组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切实保持科技社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举措。浙江省科协结合工作实践,以实现科技社团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提升学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探索党建与科技社团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使学会党建工作整体
期刊
[摘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该文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剖析现实困境,提出把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增加“线上+线下”科普资源供给,缩小城乡群体“发展差”,构建“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格局,提升薄弱群体科学素质水平,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和支撑,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驱动公民科学素质抽
期刊
[摘要]社会力量设奖是科技社团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是科技社团参与国家创新治理的实现途径和模式之一。该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访谈调研法和国际比较法,对美国、英国、日本国家级规划科技社团设立的重大科技奖励进行梳理,提炼了国际知名规划科技奖励在提名规则、评审流程、评价标准、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科技社团自主设立学科或行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奖励,提升中国科技社团科技奖项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摘要]该文以广西图书馆学会跨界合作、开展生态科普活动为例,探討学会间资源共享、提升学会影响力的途径,促进学会创新发展。  [关键词]学会生态科普活动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N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19)08-0054-05  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