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正”思维的流体静力学问题求解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现象总结出“加/正”思维的概念,并利用此概念,通过两个例题讨论了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压力问题的求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正”思维的解题方法,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加/正”思维;流体静力学;解题
  作者简介:栾秀春(1975-),男,黑龙江鸡西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流体机械及流体控制;高璞珍(1968-),女,辽宁鞍山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反应堆热工水力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批准文号:黑高教处函[2009]7号)的研究成果。
  
  我们先来看以下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
  (1)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计算问题都是从加法开始。
  (2)某人遇到朋友领着学龄前的孩子,为表示友好,会问孩子一道计算题,最常问的是加法计算题。
  (3)数学中涉及正负的问题,总是先论及正,后论及负。
  (4)建立一维坐标系,必须先确定正方向,并且优先在正方向上讨论问题。
  (5)建立二维或三维直角坐标系,优先在第一象限或第一卦角内上讨论问题。
  (6)某人有现金Y0元,花费了5笔,分别为x1元、x2元、x3元、x4元、x5元,计算还剩多少(Y1元),通常采用的计算式为:
   (1)
  而很少采用:
   (2)
  即,在进行大量的加减法运算时,尽量多算加法。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大多数人使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中,“加法”优先于“减法”,“正”优先于“负”。我们将这种思维习惯中的现象称为“加/正”思维,而“加”和“正”都采用“+”号表示,所以又可以称为“+”思维。人们遵从这一思维习惯来处理问题,通常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对于很多人来数,这是没有被意识到的潜意识习惯。
  下面,我们就利用“加/正”思维(“+”思维),来讨论重力场中静止流体的压力问题。
  一、“加/正”思维在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压力问题中的表现形式
  重力场是最常见的势力场,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流体基本上处于重力场中,因此讨论重力场中流体平衡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对于图1所示,均质流体ρ=常数,液体中距液面的垂直液体深度(淹深)为h的任一点,满足:
   (3)
  该式表示了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压强的产生和分布规律,称为不可压缩均质流体的静压强基本公式。该式表明:[1]
  (1)静压强由两部分组成,即液面压强p0和液体自重ρgh引起的压强。液面压强是外力施加于液体而引起的,可通过固体、气体或不同质量的液体对液面施加外力而产生。
  (2)连通容器内同一种液体内与液面平行的面上具有相等的压强,这个面称为等压面。例如图2中的:
  (4)
  式(3)和(4)的代数运算表达都采用了加法的形式,这就是“加/正”思维(“+”思维)的表现形式。
  二、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压力问题的求解过程
  参考文献[2]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1:图3所示为测压装置。假设容器A中水面上的计示压强pe=2.45×104 Pa,h=500mm,h1=200mm,h2=100 mm,h3=300mm,水的密度ρ1=1000kg/m3,酒精的密度ρ2=800kg/m3,水银的密度ρ3=13600kg/m3,试求容器B中气体的计示压强。
  参考文献[2]中给出的解题过程先列如下。
  解法一:标出如图3所示的1、2、3、4四个交界面,即四个等压面。在水中1点的计示压强为:
  (5)
  酒精中2点的计示压强比1点的计示压强小ρ3gh1,即:
  (6)
  酒精中3点的计示压强比2点的计示压强大ρ2gh2,即:
   (7)
  4点的计示压强比3点的计示压强小ρ3gh3,即:
   (8)
  由于气体密度小,故容器B中气体的计示压强PBe即为4点的计示压强,代入数值,得:
  2.45×104+1000×9.807(0.5+0.2)+800×9.807
  ×0.1-13600×9.807(0.2+0.3)=-34538(Pa) (9)
  容器中的计示压强为负值说明该容器处于真空状态。
  以上解题过程利用了不可压缩均质流体的静压强基本公式,采用从等压面1到等压面4逐次递推的方法列写压强平衡方程。既用到“加”运算,也用到“减”运算;而且方程列写与公式变化交织在一起,进行压强平衡方程物理意义分析的同时,还要考虑公式代数变换。对于初学者来说,妨碍了迅速掌握知识要点。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加/正”思维,列写压强平衡方程,而将方程列写与公式变化分开处理,解题过程如下。
  解法二:标出如图所示的1、2、3、4四个交界面(即四个等压面)和计示压强pe的液面。分别列写等压面1与液面pe、等压面1与等压面2、等压面3与等压面2、等压面3与等压面4之间的关系:
   (10)
  (11)
   (12)
   (13)
  由于气体密度小,故容器B中气体的计示压强pBe即为4点的计示压强,得:
   (14)
  解方程(10)、(11)、(12)、(13)、(14)构成的方程组,其中,ρ1、ρ2、ρ3、h、h1、h2、g、pe为已知量,pBe为欲求量,p1e、p2e、p3e、p4e为中间量。经过代数变换,消去中间量,得:
   (15)
  最后代入数值,得:
  2.45×104+1000×9.807×(0.5+0.2)+800×
  9.807×0.1-13600×9.807×(0.2+0.3)=-34538(Pa) (16)
  容器中的计示压强为负值说明该容器处于真空状态。
  在解法二中,解题过程分成三部分:式(10)-(14)为第一部分,根据不可压缩均质流体的静压强基本公式,列写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15)为第二部分,由前面获得的5个方程组成方程组,经过简单的代数变换,消去中间变量,得出已知量与欲求量之间的关系;式(16)为第三部分,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这样,将问题分析、公式变化、数值计算分开处理。第一部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学习的知识点,按照“加/正”思维列写的压强平衡方程,思路清晰,物理意义明确,对于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知识点大有裨益。第二部分,代数变换,属于纯粹的数学问题,不用再考虑物理意义,让学生自己处理就行了,可以充分利用学过的数学技巧。第三部分,数值计算,自不必多谈。
  这样,一道复杂的流体静力学问题的求解,被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别处理,同时又前后连贯,构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步骤明确。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参考文献[1]中的一道习题。
  例2:图4所示为一直煤气管,为求管中静止煤气的密度,在高度差H=20m的两个截面装U形管测压计,内装水。已知管外空气的密度ρair=1.28kg/m3,测压计读数h1=100mm,h2=115mm。与水相比,U形管中气柱的影响可以忽略。求管内煤气的密度ρgas。
  解:设煤气管内位置1处的煤气的密度为p1gas,位置2处的煤气的密度为p2gas;对应位置1处的煤气管外空气的密度为p1air,对应位置2处的煤气管外空气的密度为p2air。由于h1和h2相对于H,数量级相差很大,因此,认为两段U形管测压计内水与煤气的自由液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H;同理,认为两段U形管测压计内水与空气的自由液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H。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几何意义,列写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17)
  (18)
  (19)
   (20)
  解方程(17)、(18)、(19)、(20)构成的方程组,其中,、ρair、H、h1、h2、g为已知量,ρgas为欲求量,p1air、p2air、p1gas、p2gas为中间量。经过代数变换,消去中间量,得:
   (21)
  最后代入数值,得:
   (22)
  三、结论
  “加/正”思维(“+”思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本文将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并应用于流体静力学问题的求解。通过上面的两个例题,可以看出,整个解题过程被划分为问题分析与列写方程、方程代数变换、数值计算三部分,将数学求解与物理问题分析分开,这样既突出了问题中的物理意义和概念,又能够充分利用数学求解的一些技巧,使得整个问题的求解前后连贯统一,各部分又自成体系。因此,采用“加/正”思维的解题方法,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有利于初学者将精力集中于问题的物理意义分析上,从而迅速掌握知识要点,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建忠,阮晓东,陈邦国,王建平,周洁,任安禄.流体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孔珑.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教会大学是指西方教会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民国时期;教会大学;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黄馨馨(1982-),女,辽宁大连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文化;罗克文(1983-),男,湖北黄石人,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指出在培训体系中实施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三方联动的机制。通过对培训现状的剖析揭示了三方联动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三方联动机制的基本要素、核心内涵、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了三方联动机制,为在培训体系中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三方联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培训体系;三方联动机制;特征描述  作者简介:丘佛田(1955-),男,广东惠东人,广东电
期刊
摘要:“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电机学教学经验,在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学习吸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们进行“电机学”课程建设的一些探索。首先阐述了我们的课程观——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面向实际的应用问题为对象,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手段,由师生共同形成对学科的认知与理解;其次介绍了引导式电机学教学的教学总体设计等方面的一些观点与做法,以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认知结构”和“学习迁移”的概念及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中,通过分析研究并调节影响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从而优化了学生在实际大学物理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这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认知结构;正迁移;大学物理  作者简介:李阳(1969-),男,辽宁鞍山人,五
期刊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有成效的。  关键词:麦克斯韦方程;静态场;MATLAB  作者简介:杨红军(1980-),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
期刊
摘要: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任务。为建设金属材料工程的特色专业,新的培养方案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优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打造特色课程群的思路出发提出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来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特色专业;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胡建文(196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的热处理、材料表面
期刊
摘要:在电力生产中存在一个危险点的概念。危险点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在生产上有效地控制危险点,对于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把不按有关制度、规定、程序办事,可能导致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行为作为廉洁风险点,提出了党风廉洁风险预警管理的理念,并逐步构建起了廉洁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经过数年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是积极的、有效的。  
期刊
摘要:主要介绍阜阳供电公司输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该系统与国网公司PMS系统紧密结合,实现输电线路现场作业的组织、作业流程、现场监督、缺陷管理等方面作业现场检修质量与风险控制的管理创新。目前该系统已在阜阳供电公司7条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现场使用,应用情况良好,为供电企业实现现场标准化作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输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开发;应用;功能  作者简介:徐云峰(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考试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可大大缩短考试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考试成本,增强考试的客观性。本文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ASP技术的校园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考试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网络考试系统;ASP技术;系统设计  作者简介:袁斌(1981-),男,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图书馆学等信息管理专业为例,选取国内外在该专业有影响的院校,通过对这些院校的研究,比较国内与国外高校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主要分析职业教育在各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渗入情况的异同,并结合国内外高校职业教育指导模式的比较,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职业教育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杨洪美(198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