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包世臣的文学思想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文艺论坛上,迥出时流,卓然成家的,有一个包世臣。他对待社会改革态度比较温和,但在文艺问题上,却是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对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古文理论展开了尖锐的批判。首先,从“文”的方面说,他立下古文与时文的严格界限,然后说,“古文言皆己意,八比则代人立言”,“古文虽短章,取尽己意,故转换多变态”,“八比虽长篇,取协题情,故推勘少回互”。虽然时文在艺术手法上有可资借鉴的地方,但毕竟是“利禄之途,人怀侥幸”,“朝驾南辕,暮从北辙,前邪后许,谬种流传,
其他文献
<正>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归结为“直接结合方式”和“间接结合方式”两种。认为“所谓‘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统一”;“所谓‘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理论(以下简称“直接结合”论)。从生产资料所有权出发探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具有
会审公廨是设立在租界内的中国司法机构,经历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其发展演变呈现出与时代的不同步,在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内糅合了西方法律因素并最终对整个法治
分析了国外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以伦理准则为中心的职业伦理和面向工程实践的伦理研究.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应当加强
信息是广泛存在的,也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和保护的客体。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脑力劳动成果,从研究信息入手,采用逻辑推理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的内在特征、人们对信息的
针对目前我国医院产权归属和经营目较为模糊的现实情况,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目前医院产权和经营目的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医院经营
<正> 理论上怎样认识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直接影响到在实践中能否坚持和正确贯彻按劳分配。李运福同志的《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弊病》(以下简称《弊病》)一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表现了理论工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但我对于文章的主要论点,感到难于同意,现在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李运福同志商榷。
<正> 马克思曾说:“关于第Ⅱ部类的两个分部类 a 和 b,我们会得出下列公式:(Ⅱa)1600c+400v+400m=2400(Ⅱb)400c+100v+100m=600总计:2000c+500v+500m=3000与此相适应,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的、要和2000Ⅰ(v+m)交换的2000Ⅱc,其中有1600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分配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过程中实行了什么样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
读了黄枬森同志的《列宁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一文,感到其中有三个问题,我们的看法与见解,与黄枬森同志有所不同: 1.实践唯物主义是否能看作认识论? 2.《巴黎手稿》中阐述的历史观,是否有唯心主义的残余? 3.马克思是否把自然界看作“人化的自然界”? 下面依次提出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供大家讨论,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人”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的范畴。人本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正是由人的内在本质矛盾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也是以人的本质矛盾为内在动力的。本文试图把人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分析,并由此出发,对人类道德的本质、起源,它的异化、复归发展规律作一番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