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他主体体验的过程,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对数学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趣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语言、多样的教学活动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新课程要求建立的新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案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的本质;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1 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提起“情境”,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好多情境创设显得画蛇添足,脱鞋戴帽。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
2 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启发激励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故事、问题、实物等情境中自主地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体会和感悟知识。
2.2 遵循直观形象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形象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应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自然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先用几何画板演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与函数,再分析、总结二次函数y=ax2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函数图象的性质,利用学生的认知建构特点,发展他们的数学思想。
2.3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注意一定的方式。
3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措施
3.1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2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3.3 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3.4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4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要是一个有效的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过程”。情境教学法以它独有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动力,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课,乐于思考,内心深处就会油然而生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在不自觉中自然得到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就有这一教学功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学生通过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后,自信心倍增,借助创设情境营造的气氛激发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结论。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新课程要求建立的新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案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的本质;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1 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提起“情境”,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好多情境创设显得画蛇添足,脱鞋戴帽。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
2 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启发激励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故事、问题、实物等情境中自主地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体会和感悟知识。
2.2 遵循直观形象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形象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应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自然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先用几何画板演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与函数,再分析、总结二次函数y=ax2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函数图象的性质,利用学生的认知建构特点,发展他们的数学思想。
2.3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注意一定的方式。
3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措施
3.1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2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3.3 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3.4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4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要是一个有效的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过程”。情境教学法以它独有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动力,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课,乐于思考,内心深处就会油然而生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在不自觉中自然得到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就有这一教学功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学生通过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后,自信心倍增,借助创设情境营造的气氛激发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结论。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