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手术与放射性敷贴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整形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整形烧伤科、皮肤性病科收治的瘢痕疙瘩69例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号分为两组,35例单号就诊号为观察组,34例双号就诊号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单纯整形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治疗,观察组切除瘢痕疙瘩的整形手术后1 d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美观满意度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4.28%、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41%、73.53%(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分别为60.00%、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70.59%(P<0.05)。结论:整形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较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关键词】 整形手术; 放射性敷贴; 瘢痕疙瘩; 效果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by Plast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active/JIANG Le-wen,GUAN Kui,ZHAO Ming-q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118-12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st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active application on keloid.Method:A total of 69 patients with keloid were treated with plastic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According to hospital number,they was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 of odd number)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of even number).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astic surger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fter 1 day of plastic surgery.The therapeutic effect,the aesthetic satisfaction after treatment and V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4.28%,91.4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9.41%,73.53%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VAS score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as similar(P>0.05).After treatment,VAS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P<0.05),and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Very satisfaction rate and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60.00%,94.2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2.35%,70.59%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last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active application in keloid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imple surgical treatment,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eauty for patients.
  【Key words】 Plastic surgery; Radioactive application; Keloid;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30
  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针等人体皮肤局部创伤后修复过程中,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瘢痕并继续增大和生长称为瘢痕疙瘩[1],是皮肤纤维化疾病的一种。瘢痕疙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肿瘤特性但不具有肿瘤转移性和异型性,有学者将瘢痕疙瘩视为一种良性皮肤肿瘤[2],主要有“蟹足样”浸润性生长和超过原伤口界限,患者常自觉有疼痛和各种瘙痒等症状的出现[3],病程较长且难以自愈,严重者甚至造成外形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4],临床上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激光、压迫、放射、冷冻、硅胶薄膜敷贴等多种治疗方法,但任何单一治疗方法的效果均欠佳且复发率较高[5]。为探讨有效的瘢痕疙瘩治療方法,本次笔者对2014年   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整形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整形烧伤科、皮肤性病科收治的69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瘢痕病史和皮损特征,且均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瘢痕疙瘩[6];接受本次研究前均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男女不限,年龄≥18岁,≤60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年龄<18岁,>60岁者;接受本次治疗前接受过其它治疗;有手术禁忌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全、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影响治疗效果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根据患者就诊号分为两组,35例单号就诊号为观察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18~60岁,平均(32.68±3.66)岁,病程1~4年,平均(1.91±0.68)年,胸部病变6例,肩背部病变8例,颈部病变9例,四肢病变7例,耳垂病变5例;34例双号就诊号为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
  年龄18~60岁,平均(32.51±3.66)岁,病程
  1~4年,平均(1.78±0.68)年,胸部病变5例,肩背部病变8例,颈部病变10例,四肢病变7例,耳垂病变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纯整形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治疗,沿瘢痕疙瘩外缘完全将瘢痕疙瘩切除,至正常基底组织,适当对周围组织进行锐性分离,再进行皮下组织减张缝合,皮肤缝合时基本达到无张力,无法直接缝合创口进行自体全厚皮片游离移植。观察组切除瘢痕疙瘩的整形手术步骤同对照组,术后1 d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90Sr-90Y放射性核素敷贴对瘢痕疙瘩手术切口外扩0.5 cm进行照射,1次/d,连续治疗10 d,总剂量为15~20 Gy,照射后采用3%的高效碘伏对照射区皮肤进行消毒,为防止感染再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年龄、个体差异等随时对放射剂量进行调整,若患者出现明显的水泡、红斑等不良反应暂停照射1次或减少照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定评定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美观满意度及治疗前后VAS评分。(1)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本次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无效。治愈:瘢痕块完全消退,痛痒症状全部消失,局部皮肤变平和变软,回访半年患者未出现复发;显效:瘢痕消退≥50%,痛痒症状显著缓解或减轻,瘢块消退,观察半年患者未出现复发;无效:治疗后瘢痕块无变化或重新长出与治疗前一样的瘢痕。总有效=治愈+显效。(2)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美观度评分法(VAS)评估美观满意度,具体方法:使用备有均匀标有0~10刻度的一把标尺,计0~10分,0分为最不满意,10分为最满意,根据患者对美观度满意情况进行评分,0~4分为不满意,5~9分为基本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4.28%、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41%、7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基本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美观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分别为60.00%、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瘢痕疙瘩是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又称结缔组织增生症,多发生于青壮年[7],临床引发瘢痕疙瘩的主要因素是皮肤伤口或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过度生长异常瘢痕组织且超过正常范围反应[8]。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尚未明确,蚊虫叮咬、针刺、搔抓等轻微皮肤损伤均可引起发生瘢痕疙瘩,手术创伤、严重烧烫伤和外伤等更易引发发生瘢痕疙瘩,遗传因素也是引瘢痕疙瘩的主要因素之一[9],遗传性瘢痕体质及体内雌激素水平均对瘢痕疙瘩的形成产生影响。瘢痕疙瘩具有强大且持续性增生力[10],突出皮肤表面并向周围组织正常皮肤呈浸润性生长,且伴有刺痛、瘙痒等症状,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瘙痒促使患者常常搔抓出现破溃甚至感染导致创面长时间无法愈合,甚至发生癌变[11]。瘢痕疙瘩病程较长且逐渐加大,多年无法自行消退,主要生长于皮肤张力性大的部位,按照发生高低和最易感染部位为胸部、肩部、耳垂、上臂、背部[12],瘢痕疙瘩的诊断主要有高于皮肤表面肿块、质韧且硬、颜色发红、呈现结节或条索或片状,病变大于原来皮肤损伤范围,瘢痕呈进行性生长且无自行消退迹象[13]。瘢痕疙瘩不仅对患者的美观产生影响,也对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4-15],故有效的治疗对瘢痕疙瘩患者的美观及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瘢痕疙瘩方法较多[16-17],手术治疗瘢痕疙瘩主要是将病变部位进行切除,可快速治疗,但治疗不彻底且易复发[18],放射性敷贴具有疗效确切和不复发等优点,但治疗周期长、易发生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19-20],影响患者美观,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疗主要是通过早期对胶原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而达到瘢痕增生抑制的目的[21-22]。研究认为,新鲜手术切口的幼稚纤维母细胞及不稳定膠原纤维对放射线较敏感,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性敷贴充分利用90Sr释放出B射线产生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而大幅度的对瘢痕组织中纤维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胶原纤维合成的减少,使已合成纤维细胞膜变性、减少基质合成、阻止前胶原合成、内皮细胞肿胀闭塞进而对瘢痕生长生长产生抑制,B射线还可对切口处毛细血管增生产生抑制进而减少炎性介质释放[23-24],有效防止瘢痕在形成。因而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4.28%、91.43%,与对照组的29.41%、73.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放射敷贴治疗后的治疗部位局部外观平整自然,未出现显著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对于头面部等主要瘢痕部位的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优,本次研究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美观度评分法对患者的美观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基本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观察组美观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分别为60.00%、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较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臨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卫,杨蓉娅.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治疗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6):447-449.
  [2] Malamitsi-Puchner A,Sarandakou A,Baka S F,et al.
  Concentrations ofangiogenic factors in follicular fluid and oocyte-cumulus complex culture medium from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association with OOcyte maturity and fertilization[J].Fertil Stenril,2014,76(1):98-101.
  [3]钟珊,梅雪岭,赵俊英,等.不同脉宽595 nm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759-765.
  [4]季江,王焱,张力元,等.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38(3):179-182.
  [5]潘雪娜,唐萍,窦宇,等.瘢痕疙瘩术后联合90Sr/90Y敷贴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24-127.
  [6]刁建升,马显杰.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3):187-189.
  [7]边曦,黄琛,李博仑,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5):444-449,467.
  [8]邹崎葩,杨娥,张恒术,等.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4):285-289.
  [9]黄志群,陆钢,谷世行,等.三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4):33-34,51.
  [10]陈斌,于东宁,秦泽莲,等.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6,32(5):359-364.
  [11]王量,李世荣,陶灵,等.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7):437-439.
  [12]张晓萍,林清,王美水,等.影响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6):8-10.
  [13]杨宏凤,高鸽,孙然,等.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7):1543-1544.
  [14]马继光,蔡景龙,宗宪磊,等.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方法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6):422-427.
  [15]严笠,曹蕊,潘博,等.TGF-β1诱导瘢痕疙瘩表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31(2):128-133.
  [16]高立伟,杨顶权,王继英,等.瘢痕疙瘩术后即时放疗83例临床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1):15-17,32.
  [17]刘畅,滕国栋,陈敏亮,等.基于重测序技术对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结构变异的初步探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30(4):279-282.
  [18]张鹏,纪亮,张翠香,等.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迁移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1-14.
  [19]高雁,郑惊雷,刘玉生,等.瘢痕疙瘩下埋置扩张器治疗胸前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122-125.
  [20]王朝阳,吴文艺,朱世泽,等.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7):1754-1757.
  [21]姚晓东,陈晓栋,杨立群,等.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治疗疗效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5):272-275.
  [22] Xiao Z,Zhang F,Lin W,et al.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in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hypertrophic scar:a preliminary report[J].Aesthetic Plast Surg,2013,34(4):424-427.
  [23]辛宇,Melia B,Zin M A,等.CD26分子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差异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1):39-42.
  [24]高雁,牛占国,刘玉生,等.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规律停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54-56.
  (收稿日期:2017-05-05) (本文编辑:邓朝阳)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的学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从学科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毕业生就业情况、面临的专业竞争等维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SWOT分析;课程
教育信息化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投入较大的方面。但理性地分析,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設进程中也有许多的问题,例如: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教学师资力量缺乏;对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未能进行科学管理及充分利用;等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科教育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训、技术信息运用”的目标,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走出误区找出不足,将信息技术与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经介入途径多疗法、多基因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120只大白兔建立肝癌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24只。第一组为单纯超液化碘油栓塞组,第二组为超液化碘油+P53(质粒-脂质体复合物)组,第三组为超液化碘油+TK/CD(浓缩的TK-CD逆转录病毒上清),第四组为超液化碘油+P53+TK/CD组,第五组仅进行生理盐水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Surivivin启动子调控的FAK shRNA靶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GenBank中Suriviv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上下游引物5’端引入相应酶切位点,以Hep G2基因组D
1 少数青少年学生早恋的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中的部分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中含有性激素,加之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普遍提前。作为学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子女的生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对孩子的青春期卫生应尽力提供保障。班主任教师对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女孩应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正常的生理现象,打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家长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早设防、早教育。青少年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教师不必回避更不
张扬个性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是呆板的,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同样是僵硬的。在阅读教学当中,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鼓励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读和赏析,求同存异,从而
针对PLC主模块可用输入点数少的缺点,提出采用SPI总线和移位寄存器HC165相结合扩展PLC输入点数的方法,并设计了输入扩展电路;根据SPI总线和HC165的时序特点,确定SPI的时钟模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明确意识并协调这些因素,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随着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所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
目的:探究乳腺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鉴别诊断的72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5个病灶,所有受试
介绍了饶平县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建设的主要设计思路和系统参数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络的运营维护作了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