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润泽课堂”是我们对“润泽生命、倾听花开”这一办园理念深度理解与扎实践行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我们尝试,从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寻找落脚点;我们期待,能营造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真正倡导心灵自由、关注倾听、自主合作,能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助推,共享生命拔节的美好。
【关键词】材料投放;助推;润泽课堂
润泽课堂中“润泽”体现在内容选材、目标定位、材料投放、环节设计、过程推进、资源利用、互动评价等多个方面,单从“材料投放”这一方面来说,在设计、投放、互动、调整中,处处彰显着“润泽”。
一、追根溯源
●润泽课堂的特质
以尊重、倾听、助推、点亮的理念为基础,从教学设计及组织实施两个方面入手,聚焦内容选材、目标定位、材料投放、环节设计、过程推进、资源利用、互动评价七个板块为抓手。
●材料的投放包括
投放什么?投放材料的选择、数量、种类、呈现方式(实物、多媒体、图片等)……
如何投放?投放的时机、摆放的位置、材料的补充、与材料的互动……
二、实践落实
1.材料投放设计中所蕴含的润泽理念
●材料自主开放,尊重需求,鼓励自主
在科学活动中,尤其是探究操作类的,通常都会投放许多材料,而这材料选择、数量、种类的考虑上则非常重要,我们主张自主开放式的投放,以便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行选择,这其中蕴含的是我们对幼儿需求、发展的尊重。在一个操作任务中,可能会有多种方法,我们应做的是提供多于幼儿人数的操作,首先保证每个幼儿均有操作材料,并尽可能考虑到有幼儿能操作2到3次。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从装有大半瓶水不能动的瓶子中取出回形针,可以用到的方法很多,吸、夹、勾、拨……我们提供数量充足的铁丝、筷子、条形磁铁等,就能充分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个体需求及时间要求,便于其自主选择、反复试验、观察验证。
●材料层次鲜明,直面挑战,激发思维
科学活动中同一操作环节中,虽然问题、要求相同,然而我们设计时对材料选择的考虑却常常是蕴含层次的。有时只是难度上的层次差异(如难度和要求递增的星级材料或星级任务),有时却是方法上的层次差异(如同一任务中不用材料的运用),能给予幼儿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摆弄和操作中发现不同的方法能解决同样的问题,从而激发并拓展其思维。
如大班科学活动《骨牌游戏》,前后三次的操作是有层次的,那么是如何通过材料来控制的呢?只见地面贴上了标注点,第一次A—B的10块骨牌、第二次A—B—C的10块骨牌,第三次A—B—D需拐弯的20块骨牌,地面标注点的位置设定层次鲜明,要求不断深入,对幼儿的挑战也是层层递进。
●材料适度留白:点亮智慧,创造生成
材料的投放也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同种但不同形态的材料会决定实驗的成功与否以及实验的复杂性,可以满足或激发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的科学品质(坚持性、探究欲、合作性等),助推着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而往往多种方法的呈现和创意生成的智慧就蕴含其中。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每一组的筐子中分别有条形磁铁2根、圆形磁块3块,带柄磁棒2根。放的三种不同的磁铁会引发不同的实验方法,可直接使用,可组合成功。还有铅丝,或弯折改变形状,或绕圈捞出,或组合运用,这都需要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老师的引导中迸出一些灵感和智慧。
以上所述,都是我们在设计时对于材料投放所做的一些思考,我们期望,在这其中,或尊重需求,或激发思维,或点亮智慧,从而让润泽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贴地践行。
2.材料互动过程中所彰显的润泽理念
●观察材料,猜测预设——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科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方法的交流大多是建立在材料上的,因此观察材料尤为重要。很多活动主要有“猜想记录——实验验证——经验分享——拓展运用”这样几个流程,在猜想记录这一环节中,我们往往借助大记录表和材料板等方式来呈现材料或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及记录。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幼儿通过操作台上的材料观察可以发现,瓶子不能动,里面装有大半瓶的水,怎样取出回形针?提供的材料有筷子、竹签、磁铁和铅丝,哪个能帮忙取出回形针呢?这其中,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培养其细致观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学习品质。
●摆弄操作,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动手动脑,设法解决
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并发现的,材料要真正去用才有意义。老师应做的是: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的用一句追问、一个点拨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从而找到方法。实验后的记录也能及时呈现结果、理清思路。
如中班科学活动《小瓶盖找朋友》,“为什么提供是看上去差不多的纸杯,却并不能都和杯盖紧紧吸在一起呢?”一个问题能引发争议,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会发现1号杯完好无缺,2号杯杯口呈花边有缝隙,3号杯杯身有洞。在反复验证、观察比较、经验分享中幼儿方能感悟:必须形成密封空间才能吸附。
●呈现过程,实验验证——帮助幼儿分享经验,习得方法
科学活动中通过交流验证来分享经验和方法,呈现探究过程中的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给幼儿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关注他们实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倾听他们的疑惑或方法。集体的材料摆弄和结果验证能让幼儿更直观地习得方法、获得经验。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用那几种材料有没有取出回形针,交流的同时记录实验结果。如果对某一材料有争议,可请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另铅丝是比较特殊的,直直的很难取出回形针,如果有幼儿出现了改变其形状或组合其他材料成功的,可作为亮点资源进行交流、分享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没有出现,可追问引发深思:“铅丝真的不能取出回形针吗?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成功呢?”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助推其发展。
材料的投放怎样来助推润泽课堂?其实,材料投放仅仅是一个方式,是一个凭借,更多的要我们借此来彰显“润泽”理念下我们对幼儿的尊重、倾听、助推和点亮。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和发展,让其真正地快乐成长。
【关键词】材料投放;助推;润泽课堂
润泽课堂中“润泽”体现在内容选材、目标定位、材料投放、环节设计、过程推进、资源利用、互动评价等多个方面,单从“材料投放”这一方面来说,在设计、投放、互动、调整中,处处彰显着“润泽”。
一、追根溯源
●润泽课堂的特质
以尊重、倾听、助推、点亮的理念为基础,从教学设计及组织实施两个方面入手,聚焦内容选材、目标定位、材料投放、环节设计、过程推进、资源利用、互动评价七个板块为抓手。
●材料的投放包括
投放什么?投放材料的选择、数量、种类、呈现方式(实物、多媒体、图片等)……
如何投放?投放的时机、摆放的位置、材料的补充、与材料的互动……
二、实践落实
1.材料投放设计中所蕴含的润泽理念
●材料自主开放,尊重需求,鼓励自主
在科学活动中,尤其是探究操作类的,通常都会投放许多材料,而这材料选择、数量、种类的考虑上则非常重要,我们主张自主开放式的投放,以便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行选择,这其中蕴含的是我们对幼儿需求、发展的尊重。在一个操作任务中,可能会有多种方法,我们应做的是提供多于幼儿人数的操作,首先保证每个幼儿均有操作材料,并尽可能考虑到有幼儿能操作2到3次。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从装有大半瓶水不能动的瓶子中取出回形针,可以用到的方法很多,吸、夹、勾、拨……我们提供数量充足的铁丝、筷子、条形磁铁等,就能充分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个体需求及时间要求,便于其自主选择、反复试验、观察验证。
●材料层次鲜明,直面挑战,激发思维
科学活动中同一操作环节中,虽然问题、要求相同,然而我们设计时对材料选择的考虑却常常是蕴含层次的。有时只是难度上的层次差异(如难度和要求递增的星级材料或星级任务),有时却是方法上的层次差异(如同一任务中不用材料的运用),能给予幼儿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摆弄和操作中发现不同的方法能解决同样的问题,从而激发并拓展其思维。
如大班科学活动《骨牌游戏》,前后三次的操作是有层次的,那么是如何通过材料来控制的呢?只见地面贴上了标注点,第一次A—B的10块骨牌、第二次A—B—C的10块骨牌,第三次A—B—D需拐弯的20块骨牌,地面标注点的位置设定层次鲜明,要求不断深入,对幼儿的挑战也是层层递进。
●材料适度留白:点亮智慧,创造生成
材料的投放也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同种但不同形态的材料会决定实驗的成功与否以及实验的复杂性,可以满足或激发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的科学品质(坚持性、探究欲、合作性等),助推着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而往往多种方法的呈现和创意生成的智慧就蕴含其中。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每一组的筐子中分别有条形磁铁2根、圆形磁块3块,带柄磁棒2根。放的三种不同的磁铁会引发不同的实验方法,可直接使用,可组合成功。还有铅丝,或弯折改变形状,或绕圈捞出,或组合运用,这都需要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老师的引导中迸出一些灵感和智慧。
以上所述,都是我们在设计时对于材料投放所做的一些思考,我们期望,在这其中,或尊重需求,或激发思维,或点亮智慧,从而让润泽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贴地践行。
2.材料互动过程中所彰显的润泽理念
●观察材料,猜测预设——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科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方法的交流大多是建立在材料上的,因此观察材料尤为重要。很多活动主要有“猜想记录——实验验证——经验分享——拓展运用”这样几个流程,在猜想记录这一环节中,我们往往借助大记录表和材料板等方式来呈现材料或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及记录。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幼儿通过操作台上的材料观察可以发现,瓶子不能动,里面装有大半瓶的水,怎样取出回形针?提供的材料有筷子、竹签、磁铁和铅丝,哪个能帮忙取出回形针呢?这其中,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培养其细致观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学习品质。
●摆弄操作,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动手动脑,设法解决
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并发现的,材料要真正去用才有意义。老师应做的是: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的用一句追问、一个点拨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从而找到方法。实验后的记录也能及时呈现结果、理清思路。
如中班科学活动《小瓶盖找朋友》,“为什么提供是看上去差不多的纸杯,却并不能都和杯盖紧紧吸在一起呢?”一个问题能引发争议,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会发现1号杯完好无缺,2号杯杯口呈花边有缝隙,3号杯杯身有洞。在反复验证、观察比较、经验分享中幼儿方能感悟:必须形成密封空间才能吸附。
●呈现过程,实验验证——帮助幼儿分享经验,习得方法
科学活动中通过交流验证来分享经验和方法,呈现探究过程中的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给幼儿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关注他们实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倾听他们的疑惑或方法。集体的材料摆弄和结果验证能让幼儿更直观地习得方法、获得经验。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中游戏》,用那几种材料有没有取出回形针,交流的同时记录实验结果。如果对某一材料有争议,可请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另铅丝是比较特殊的,直直的很难取出回形针,如果有幼儿出现了改变其形状或组合其他材料成功的,可作为亮点资源进行交流、分享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没有出现,可追问引发深思:“铅丝真的不能取出回形针吗?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成功呢?”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助推其发展。
材料的投放怎样来助推润泽课堂?其实,材料投放仅仅是一个方式,是一个凭借,更多的要我们借此来彰显“润泽”理念下我们对幼儿的尊重、倾听、助推和点亮。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和发展,让其真正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