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居民居住格局变化的影响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间流动性的增强以及乡村战略的实施,加快县域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农牧民城镇化积极性不高、小县城吸引力小、就业机会少、农牧民集中性居住问题突出等是祁连县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祁连县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后来各民族在日常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诸多因素。随着祁连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加速了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城镇化;居住格局变化;影响;祁连县
  县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1]。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西北部,东面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骏县为邻,北部与甘肃省酒泉市接壤,是当地城鄉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1-2]。县境东西长280 km,南北宽185 km,县域总面积为14 781.18 km2,总人口为5万人。祁连县人口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裕固、撒拉等15个少数民族。全县辖3个镇、4个乡,分别为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扎麻什乡、阿柔乡、野牛沟乡、央隆乡,其中有2个农业乡镇和5个牧业乡镇。
  1 祁连县的民族分布格局变化
  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微观上是“聚族而居”,各民族共同塑造了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但是随着城镇化、国民收入增加、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等诸多因素,祁连县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以下变化。
  1.1 从“围寺而居”到“互嵌型社区”
  “围寺而居”的空间现象背后隐含着回族“聚族而居”、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内部特征。市场经济时代,在城镇化的推进下,祁连县穆斯林“聚族而居”的空间分布格局被打破,“同质社区、农村”逐渐消失,“各族杂居”的混合型社区、农村成为回族社区发展的未来样板。于祁连地区而言,城镇项目工程征地、生态迁移等都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主要因素。
  1.2 从“混合社区、村”到“互嵌社区、村”
  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需要单方面对社会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由于迁往城镇的人数逐渐增长,原来的小规模社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社会的划分不能以民族作为标准。另一方面,新迁移的人们层次不同,对职业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这就使得住房标准、民族群体和文化作为首选因素已不再是影响人们最重要的因素。“混合社区、村”讲究地域空间,不同民族的群众共同生活在同一社区、村,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互嵌社区、村”在混合的基础上,使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更为均等化。“混合社区、村”到“互嵌社区”的变迁,不仅符合我国民族社会发展的传统,也符合城市社区发展的要求。
  2 祁连县居民居住格局变化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祁连县居民居住格局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 城镇化导致的迁移
  从青海省来看,全省现有的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省政府确定“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方针,且这一举措已经产生了期望的效果。由于祁连地区城镇本身发展不充分,带动农村和牧区的发展显然能力不足。从县城周边的城镇化来看,个别村落也在逐步被城镇化所吞没,但城镇化的速度非常缓慢。
  祁连县空间布局呈东西狭长状发展,显然发展空间不足,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征用离县最近的村户和农田,以移民补偿进行搬迁。从2015年4月开始,祁连县城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八宝镇东村(367户,2 575人)、西村(411户,2 817人)和下庄村(453户,3 832人)共一镇三村进行现场丈量登记和土地征收工作,对搬迁的居民按政策要求发放拆迁款,采取拆迁户自行买房或者租房的方式进行安置。可以说,搬迁工程的启动打乱了原有以上庄清真寺为中心的居住分布格局,产生了将周围的穆斯林嵌入到城市社区中或是其他村落中的结果。
  2.2 以草定畜导致的迁移
  十九大的号召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南。生态保护是祁连山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祁连有着中国第二大美丽草原—祁连山草原,这里水草鲜美,八宝河悠悠,草原上都是成群的牦牛、马匹、羊。祁连7个乡镇中,5个是牧业乡镇,可见牧业在祁连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过度的放牧导致牧场退化及野牛沟乡国家公园的建设,使得牧场退化十分严重。几年前开始实行退牧还草生态政策,夏季牧场被封闭,只有秋冬两季牧场是开放的。虽然按季性牧场被禁牧,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牛羊数量没有减少,甚至在秋冬牧场上是以上升的趋势发展。以野牛沟为主的周围大队和散落的牧民都在逐步迁移,安置地点在县城新城区名为“野牛沟”的小区。
  2.3 子女上学导致的迁移
  教育在地区发展、民族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祁连县有民族中学一所,位于县新城区上庄;高级中学一所,位于县下庄八一路中段。在合并之前,牧区和农区学校数量便不一样,牧区没有幼儿园,只有乡镇府所在地段修有一所小学,小学年制为5年,家庭偏远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便是寄宿制,孩子小学毕业后家长便去县城租房或是买房给孩子陪读,有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后就回家放牧。高昂的房价、简陋的出租房及各种名目的生活花销等,求学代价之大使他们不得不望而止步(以5个牧业乡镇为例)。农区以前基本是一村一学校,也没有幼儿园,小学学制为6年,初中到乡镇府所在地去上学,离家远的孩子基本寄宿,相较于牧区,教育质量好一些(以两个农业乡镇为例)。
  研究发现,现在一村一个幼儿园,但是小学都合并到了县,这就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进城伴读,此时廉租房也随之出现,县下庄成了租房区,农村成了老人的独居地。   2.4 旅游业发展导致的迁移
  由旅游业带动的城镇化日趋明显,旅游业的新兴带动了景区周围甚至城市周围的乡村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旅游业带来的好处,都跃跃欲试。祁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即靠近城镇的农村地区因交通便利,靠经营家庭宾馆而生活条件富庶。就如冰沟村和东措台,离县城不到5 km,一到旅游季,满街一排排的人举着家庭宾馆的牌子招客;靠近景区的农村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依山傍水修建农家院,吃住一体,方便了游客,自己也从中获利不少,周围有卖玉石、特产,逐渐一体化。远些的农村人也两三家凑钱买块地,盖房招客,甚至举家迁地到此,老的小的、妇女经营餐馆事宜,男人负责开车接送游客、招客等。白杨沟村位于卓尔山景区脚下,占尽天时地利,一开始只有个别人家看到商机,经营规模慢慢扩大,现在农家院处处皆是,白杨沟村的人也有,其他村的人也在经营。农民的收入变得多元化,不仅因为是原有的小农经济回报率太低,还因为非农业所带来的利润和附加值更多,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经济收入格局。
  2.5 国家工程实施导致的移民
  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大规模人口地理空间迁移是全球最为明显的人口迁移现象之一[3]。我国因已建成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有2 500万人,因未来计划拟建的水利工程移民有80万人。水利工程的移民生计从断裂走向恢复的过程中,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因所处的弱势地位,随时有介入贫困的危险。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安排的黑河干流骨干调蓄工程,是黑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这项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20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总工期58个月,总投资278 209万元,电站容量4.9万kW,暂定搬迁人口为308户。
  就上述来看,祁连县城镇化的发展对居民居住格局影响较为明显,城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对县域也提出了一定的考验。
  3 城镇化对县域的考验
  3.1 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流动,导致农村低素质劳动力比例增大
  由于祁连县依旧是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在一些先进的城镇化地区,大量优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涌入县内,使目前境内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优质劳动力大幅度减少,部分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价格猛涨。农忙时,甚至急需的部分农业劳动作业有时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开展,贻误了农时,使农业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素质低下的劳动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虽然耗时长,效率却很低,影响了农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日益下降。
  3.2 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受到影响
  城市化、城镇化的过程是大量优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的过程,导致在农村留守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大多对新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年龄比较大,家务负担繁重,使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3 农村闲置住房增加,造成资源浪费
  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使农村闲置的住房日益增多。农村住房的价值最近几年不断下跌,在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下,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家中的已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4 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关怀
  大量农村劳动力日渐涌入城市、城镇,导致目前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留守农村者以老弱病残居多,这些弱势群体对很多传统农业的农活都难以操作,导致大片良田、耕地无人耕种,长此以往便成为荒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粮食的安全,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4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4.1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城镇化水平越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就越快。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较快改变全镇农村的落后面貌。
  4.2 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祁连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能有效促进农村自然经济发展格局的瓦解,形成区域性經济、人口和公共服务的中心,不断加强对周边农村产业和就业的集聚能力。
  4.3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祁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小城镇与农村具有较密切的空间联系,就业成本和定居成本比较低,在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带动祁连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杨传开.县域就地城镇化基础与路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14-122.
  [2] 祁连县志编纂委员会.祁连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3] 杨健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应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烹饪专业新教师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必须克服目前的“一少二单一三不”现象,必须构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学校需要的教师专业素养,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投身于烹饪教育事业。  关键词: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新教师;专业素养;构建  1 我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概况  我国烹饪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人类的生活同温度息息相关,温度是各类工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温度采集系统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对于温度采集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主要研究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现状并通过分析得出其优劣性,为新的高效的炉温系统的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传统;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信息化,该技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我国教育领域为迎接信息技术所发起的挑战,将信息技术升级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策略中的一大重点,而信息技术也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動性与效率,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新型教学手段。以税务会计课程为例,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及两者关系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一体化,企业风云变幻,公司战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内部控制环境是指确保或提升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辅助因素,主要反映了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对内部控制的接受程度以及愿意以此切实努力的节点。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企业会受到公司战略的影响。因此,在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以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为主要分析对象,针对公司战略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做实例阐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博物馆文创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内设计界更加注重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设计创新。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其自身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以敦煌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创新及价值体现,为敦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创新方向。  关键词:文创产品;敦煌纹样;文化符号;创新设计 
期刊
摘 要:以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与苏州农业技术学院合作的“3+3”高职衔接项目为例,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与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岗位)面向及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及教学要求等。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研究背景  江苏省中高职
期刊
摘 要:在教育部建设“新工科”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等三大职能,在全体本科生中开展工程训练,提升工程素养。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学科竞赛引导他们参与工程实践、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应用创新和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培育的模式,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实践证明,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即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大量调研掌握了无锡地区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教学依据。特别是为“一体融合,能力递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园林行业;调研;中高职衔接  随着园林园艺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尤其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园林园艺行业正在走向一条“智能化”的道路。因此,在不断完善中职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职教
期刊
摘 要:对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和阻力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中化学课程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提出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完善化学课程评价、建立“互联网+”的高中化学课程量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3种路径实现高中化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
期刊
摘 要:选取乌鲁木齐市12家上市公司的12项财务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构建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12项财务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计算1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的综合得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2018年乌鲁木齐市的12家上市公司可以分成4类,分别是高效型、高成长型、均衡型和低效型。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均衡性,其中,高效性和高成长型上市公司较少,总体经营绩效水平有待提高,并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潜力因子得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