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学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互联网给当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也应该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契机和新途径。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30-01
信息时代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互联网工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各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
一、“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教育手段和学生接受的规章制度不相符
通常情况下,在我国大多数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会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顺利完成自己认为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仅仅达到学生考试要求的目的。当今社会,我国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准备,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将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老师规定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获取相应的分数就可以完成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任务。这种模式是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对课堂内容主要是作为接收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方面的探究。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会受到老师的约束,很难实现自身理念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是模块化的,因为老师也仅仅只是对大纲中的内容进行摘取式的讲解,针对主要内容进行剖析,可是在学生角度,他们很难做到自身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做到对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单主体难以融合
任何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这是任何教育行业都不能否认的话题。这个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时经过教师的指导而接受教学内容。在当今这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下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键。从过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居于主体的地位,一直是教育的被动者和接收者。这种状况下,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处于消极的一方,这也被称为教学的单主体。这种状况让教育活动缺乏内在推动力,导致我国教育现状难以适应当今教学改革,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突破。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与突破
(一)在形式方面将互联网与教育工作相结合
结合主体的资源,让教育主体相互融合。首先应该将互联网教育背景与文本资源相结合。虽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非常多,可是每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种教学书籍也并不完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搜集有效的素材和最权威的理论,在课堂中将这些有效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教师应该结合互联网整合相应的音像资料。过去的教学过于单调,很难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所以当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电视节目等的录像让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门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感动中国中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将他们有关诚信的节目放给学生,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到诚实、诚信的重要。
(二)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教育工作的创新
在教育手段上,老师应该结合每位学生的特征,進行教育手段的突破。大学生的精力比较旺盛,喜欢学习新鲜的事物,容易跟紧时代的潮流。因此,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针对性的突破。
首先,老师根据学生喜欢新鲜事物这一特征,在授课时重视教学资源新能量的引进,加强网络资源教学,形成强大的课堂沟通能力,让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完善的解决。另外,老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和QQ群,一旦学生在课下有什么问题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及时的回答。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大多数时间交给学生,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话题不断涌现,各种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引起学生独立地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针对“老人倒了扶不扶”这样的热门话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
“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促使我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手段进行了极大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邱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30-01
信息时代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互联网工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各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
一、“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教育手段和学生接受的规章制度不相符
通常情况下,在我国大多数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会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顺利完成自己认为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仅仅达到学生考试要求的目的。当今社会,我国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准备,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将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老师规定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获取相应的分数就可以完成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任务。这种模式是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对课堂内容主要是作为接收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方面的探究。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会受到老师的约束,很难实现自身理念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是模块化的,因为老师也仅仅只是对大纲中的内容进行摘取式的讲解,针对主要内容进行剖析,可是在学生角度,他们很难做到自身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做到对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单主体难以融合
任何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这是任何教育行业都不能否认的话题。这个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时经过教师的指导而接受教学内容。在当今这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下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键。从过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居于主体的地位,一直是教育的被动者和接收者。这种状况下,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处于消极的一方,这也被称为教学的单主体。这种状况让教育活动缺乏内在推动力,导致我国教育现状难以适应当今教学改革,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突破。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与突破
(一)在形式方面将互联网与教育工作相结合
结合主体的资源,让教育主体相互融合。首先应该将互联网教育背景与文本资源相结合。虽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非常多,可是每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种教学书籍也并不完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搜集有效的素材和最权威的理论,在课堂中将这些有效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教师应该结合互联网整合相应的音像资料。过去的教学过于单调,很难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所以当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电视节目等的录像让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门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感动中国中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将他们有关诚信的节目放给学生,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到诚实、诚信的重要。
(二)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教育工作的创新
在教育手段上,老师应该结合每位学生的特征,進行教育手段的突破。大学生的精力比较旺盛,喜欢学习新鲜的事物,容易跟紧时代的潮流。因此,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针对性的突破。
首先,老师根据学生喜欢新鲜事物这一特征,在授课时重视教学资源新能量的引进,加强网络资源教学,形成强大的课堂沟通能力,让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完善的解决。另外,老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和QQ群,一旦学生在课下有什么问题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及时的回答。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大多数时间交给学生,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话题不断涌现,各种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引起学生独立地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针对“老人倒了扶不扶”这样的热门话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
“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促使我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手段进行了极大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邱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