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适应主题绘本在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大善、大美、大智慧”,体现了儿童性与人生哲学的交融。通过“体验-感悟”教学模式,在感知体验的环节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认知的提高,在领悟践行的环节中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在内化迁移的环节中促使社会适应意志的内化三阶段开展绘本阅读指导,能有效促进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如同情心、合作交往、解决冲突、环境适应等的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发展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绘本作为一种素材在亲子阅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中被广泛使用。绘本又称“图画书”,是一种运用一组连贯的图画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主题的图书形式。绘本分为“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儿童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的,贴近儿童生活世界,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教育价值的图画故事读物。儿童绘本在满足儿童兴趣的同时也起着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使儿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口语能力,为书面语言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拓展见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此,绘本阅读教学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概述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之同情心
同情心是道德感的一种,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基础,既有对弱者的同情,也有对强者、正义者的支持;既有情感的共鸣,也有“助人为乐”“声张正义”的动机和行动。通过绘本阅读获得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认知,将有助于同情心的培养。
(二)适应性心理品质之合作性
幼儿的合作是指在游戏、学习、生活中,主动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三)适应性心理品质之交往礼仪
幼儿的交往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主要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幼儿期可塑性强,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对其人际交往和自身人格塑造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绘本阅读指导的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模式
(一)“体验———感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完整性、独特性、操作性的特点。该模式包括“感知体验、导之以行、习以成性”三个环节。其中,感知体验环节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有益于其发展的、符合其兴趣的情境,唤起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达到以境生情、以情促知的目的。导之以行环节强调幼儿在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自我活动、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从而习得相应的行为。
(二)基于绘本阅读指导的实施策略
1.在感知体验的环节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认知的提高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双向沟通,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在对图画多义性的解读中,能够主动参与,运用想象,与文本、与自我经验互动,体会着阅读的成就感。无论是以语言学习为目标还是以心理素质教育为目标,都应关注儿童内心感受和内在体验,让幼儿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充足、最好的心理准备。
首先,营造愉快的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帮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投入感情读故事,用肢体动作、神态表情辅助语言来讲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提问设疑来吸引幼儿,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引导幼儿读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的绘本,其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共同构成整个故事。最后,教师图文结合讲解,师幼互动讨论。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对同一幅图画产生不同的解读,其中可能有不合理的解读。所以,在幼儿单独读图后,应为幼儿进行图与文结合的讲解,以助其正确理解绘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紧扣故事内容开展互动讨论
2.在领悟践行的环节中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幼儿绘本一般篇幅较短,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故事性强。为增强幼儿对故事主题与内涵哲理的体悟,在幼儿熟悉绘本故事内容之后,通过游戏活动如绘本故事表演、绘画手工等再现活动,在体验角色、辨析行为的是非中,强化社会适应行为。
一是根据绘本内容巧妙地设计游戏情境。游戏体验是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是孩子借助表演与创造活动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孩子天生是喜欢游戏的,绘本之于幼儿不是简单的阅读材料,而是能让他们放松和投入的玩具,绘本活动应当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喜欢上阅读,才能体会到绘本的精髓所在。在故事表演中,把幼儿带入绘本情境中,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口头语言诠释故事内容,模仿和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规范行事过程。例如,根据绘本《这是我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了三只一开始一天到晚吵吵闹闹的青蛙,受到了蟾蜍的批评。在暴雨来临后,他们相互依靠,团结在一起,最终战胜了恐惧和困难。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在亲身体验和行为的对比中强烈感受分享、合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角色扮演能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心情与处境,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人性局限。
结束语
儿童绘本在用文字和图画讲述的故事中蕴含了智力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备书籍,几乎没有其他艺术形式能像绘本这样全方位、综合性地对儿童起作用。因而,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培养其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各方面特别是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周文颖,左志宏.融合游戏与绘本发展情绪社会性——游戏式绘本指导阅读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167-174.
[2]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08: 50-54.
[3]刘延婷.家庭教育中绘本选择和應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05:87-88.
[4]车梦.以绘本阅读优化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1:7.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发展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绘本作为一种素材在亲子阅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中被广泛使用。绘本又称“图画书”,是一种运用一组连贯的图画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主题的图书形式。绘本分为“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儿童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的,贴近儿童生活世界,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教育价值的图画故事读物。儿童绘本在满足儿童兴趣的同时也起着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使儿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口语能力,为书面语言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拓展见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此,绘本阅读教学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概述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之同情心
同情心是道德感的一种,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基础,既有对弱者的同情,也有对强者、正义者的支持;既有情感的共鸣,也有“助人为乐”“声张正义”的动机和行动。通过绘本阅读获得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认知,将有助于同情心的培养。
(二)适应性心理品质之合作性
幼儿的合作是指在游戏、学习、生活中,主动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三)适应性心理品质之交往礼仪
幼儿的交往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主要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幼儿期可塑性强,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对其人际交往和自身人格塑造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绘本阅读指导的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模式
(一)“体验———感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完整性、独特性、操作性的特点。该模式包括“感知体验、导之以行、习以成性”三个环节。其中,感知体验环节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有益于其发展的、符合其兴趣的情境,唤起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达到以境生情、以情促知的目的。导之以行环节强调幼儿在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自我活动、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从而习得相应的行为。
(二)基于绘本阅读指导的实施策略
1.在感知体验的环节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认知的提高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双向沟通,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在对图画多义性的解读中,能够主动参与,运用想象,与文本、与自我经验互动,体会着阅读的成就感。无论是以语言学习为目标还是以心理素质教育为目标,都应关注儿童内心感受和内在体验,让幼儿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充足、最好的心理准备。
首先,营造愉快的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帮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投入感情读故事,用肢体动作、神态表情辅助语言来讲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提问设疑来吸引幼儿,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引导幼儿读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的绘本,其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共同构成整个故事。最后,教师图文结合讲解,师幼互动讨论。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对同一幅图画产生不同的解读,其中可能有不合理的解读。所以,在幼儿单独读图后,应为幼儿进行图与文结合的讲解,以助其正确理解绘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紧扣故事内容开展互动讨论
2.在领悟践行的环节中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幼儿绘本一般篇幅较短,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故事性强。为增强幼儿对故事主题与内涵哲理的体悟,在幼儿熟悉绘本故事内容之后,通过游戏活动如绘本故事表演、绘画手工等再现活动,在体验角色、辨析行为的是非中,强化社会适应行为。
一是根据绘本内容巧妙地设计游戏情境。游戏体验是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是孩子借助表演与创造活动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孩子天生是喜欢游戏的,绘本之于幼儿不是简单的阅读材料,而是能让他们放松和投入的玩具,绘本活动应当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喜欢上阅读,才能体会到绘本的精髓所在。在故事表演中,把幼儿带入绘本情境中,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口头语言诠释故事内容,模仿和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规范行事过程。例如,根据绘本《这是我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了三只一开始一天到晚吵吵闹闹的青蛙,受到了蟾蜍的批评。在暴雨来临后,他们相互依靠,团结在一起,最终战胜了恐惧和困难。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在亲身体验和行为的对比中强烈感受分享、合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角色扮演能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心情与处境,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人性局限。
结束语
儿童绘本在用文字和图画讲述的故事中蕴含了智力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备书籍,几乎没有其他艺术形式能像绘本这样全方位、综合性地对儿童起作用。因而,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培养其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各方面特别是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周文颖,左志宏.融合游戏与绘本发展情绪社会性——游戏式绘本指导阅读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167-174.
[2]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08: 50-54.
[3]刘延婷.家庭教育中绘本选择和應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05:87-88.
[4]车梦.以绘本阅读优化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