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带儿子去动物园游玩。儿子被猴山上的猴群吸引了,趴在围栏上目不转睛地看猴子们追逐嬉戏。
猴王端坐在山头,很威武的样子。这时,有个游客向猴群扔了一把花生豆,一只小猴顺手捡起一颗扔进嘴里嚼了起来。端坐在高处的猴王看得真切,“吱”的一声尖叫,闪电般俯冲下来,直扑那只抢食花生豆的小猴,先把它打翻在地,又一通猛咬。小猴拼命逃跑,猴王则紧追不舍,刚才还算和谐的猴群一阵骚乱……
要说,观看猴群的游客离猴山的直线距离至少有20米,中间不仅隔着围栏,围栏内还有个巨大的水池环绕着猴山,猴子根本不可能跑出猴山伤到游客。可猴群的骚乱还是把我儿子吓得不轻,他就像那只受到攻击的小猴,连连后退,居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侧摔倒地,头上磕了一个大包。
我急忙扶起儿子,只见他一脸惊恐,号啕大哭。附近有好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都没有受到猴群骚乱的影响,看到我儿子吓得不轻,而且还摔伤了,几个小朋友都笑他“胆小”。
其实,儿子危急时刻方寸大乱的事情已发生过多次。记得有次我们去海边玩,儿子赤着脚正走在沙滩上,忽然有游客喊:“快看,浪来了。”只见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向岸边涌来,有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大家都没有慌乱,镇定地看着海浪一波一波涌过来,并做好了与海浪“抗争”的准备。可我儿子却慌张起来,把“浪来了”当成“狼来了”,生怕被海浪“吞吃”了一样,撒腿就跑。谁知,慌乱中他跑反了方向,竟迎着海浪跑进了海水里,结果被迎面而来的海浪打翻在水里,呛了水,湿了衣服,十分狼狈。
“危急”时刻儿子为何总是如此慌乱?其实与我的影响有关系——平时我也不够镇定。
就说这次猴群“骚乱”,儿子的慌乱就是受了我的影响——是我先下意识地往后退,儿子才跟着往后退的;那次海边的经历,也是我在慌乱中带着儿子“躲浪”躲错了方向,结果躲到海水里跌倒了。在“险境”之中,我这个当老爸的不镇定,自然会把慌乱情绪传递给儿子,让他也成为一个“慌乱”的人。
生活中,孩子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真危机。危机来临时,孩子最宝贵的品质就是镇定,只有镇定,才可以找到更多机会脱离险境。前不久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故中,就有人因为慌乱而不知所措,最终失去了生命;也有人因为慌乱而随波逐流,成为踩踏别人的加害者;但也有人保持镇定,手抓栏杆靠墙而立,成为幸存者;还有人镇定地高喊“后退”,成为危难的解救者。镇定与慌乱,关键时刻其实就是“生”与“死”的另一种标签。
如何让孩子成为“镇定者”而不是“慌乱者”呢?我决定从自身做起,首先自己做一个“镇定爸爸”,再把镇定的品质传给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名为《跳水》的老故事——
船长带着儿子周游世界。一天,一只猴子抢走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为了抢回自己的帽子,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越爬越高,孩子已经爬上了顶点,他站在桅杆横木的顶端,摇摇欲坠。如果后退,一步踏空就会摔落到甲板上。船长见儿子身陷险境,他的行动不是慌乱,而是镇定,船长非常镇定地举起枪对着孩子喊:“不许后退,跳到水里去,后退我就会开枪。”孩子在船长的“威逼”下,果然不敢后退,向前走直接跳到水里,然后被船员们救起。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真实的:危急时刻,爸爸不慌乱,孩子才不慌乱。镇定的爸爸才能教给孩子镇定的品质。
这天,我在厨房做饭,锅里放了油,我只顾着和儿子一起择菜,忘了锅里有油,结果油被烧到燃点,轰地一下着火了……
我没有慌乱地拉起儿子“逃命”,而是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迅速拿起锅盖扣在了锅上,并立即关闭燃气阀门……
儿子这次没有逃,亲眼看到了我的“精彩表现”,称赞道:“爸爸,你真厉害!”
儿子的夸赞让我感到骄傲,我知道我的镇定影响了他:面对火险,他没有慌张。
人生的危急时刻不仅仅是遇到“火灾”时,道路不通的时候,挫折出现的时候,希望渺茫的时候,这些都是“危急”时刻。要想让孩子度过人生的危急时刻,就必须让他拥有镇定的品质——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充满信心地寻求脱险的路径,则能化险为夷;如果自乱方寸,就会把原本有希望的事搞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编辑:冯士军〕
猴王端坐在山头,很威武的样子。这时,有个游客向猴群扔了一把花生豆,一只小猴顺手捡起一颗扔进嘴里嚼了起来。端坐在高处的猴王看得真切,“吱”的一声尖叫,闪电般俯冲下来,直扑那只抢食花生豆的小猴,先把它打翻在地,又一通猛咬。小猴拼命逃跑,猴王则紧追不舍,刚才还算和谐的猴群一阵骚乱……
要说,观看猴群的游客离猴山的直线距离至少有20米,中间不仅隔着围栏,围栏内还有个巨大的水池环绕着猴山,猴子根本不可能跑出猴山伤到游客。可猴群的骚乱还是把我儿子吓得不轻,他就像那只受到攻击的小猴,连连后退,居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侧摔倒地,头上磕了一个大包。
我急忙扶起儿子,只见他一脸惊恐,号啕大哭。附近有好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都没有受到猴群骚乱的影响,看到我儿子吓得不轻,而且还摔伤了,几个小朋友都笑他“胆小”。
其实,儿子危急时刻方寸大乱的事情已发生过多次。记得有次我们去海边玩,儿子赤着脚正走在沙滩上,忽然有游客喊:“快看,浪来了。”只见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向岸边涌来,有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大家都没有慌乱,镇定地看着海浪一波一波涌过来,并做好了与海浪“抗争”的准备。可我儿子却慌张起来,把“浪来了”当成“狼来了”,生怕被海浪“吞吃”了一样,撒腿就跑。谁知,慌乱中他跑反了方向,竟迎着海浪跑进了海水里,结果被迎面而来的海浪打翻在水里,呛了水,湿了衣服,十分狼狈。
“危急”时刻儿子为何总是如此慌乱?其实与我的影响有关系——平时我也不够镇定。
就说这次猴群“骚乱”,儿子的慌乱就是受了我的影响——是我先下意识地往后退,儿子才跟着往后退的;那次海边的经历,也是我在慌乱中带着儿子“躲浪”躲错了方向,结果躲到海水里跌倒了。在“险境”之中,我这个当老爸的不镇定,自然会把慌乱情绪传递给儿子,让他也成为一个“慌乱”的人。
生活中,孩子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真危机。危机来临时,孩子最宝贵的品质就是镇定,只有镇定,才可以找到更多机会脱离险境。前不久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故中,就有人因为慌乱而不知所措,最终失去了生命;也有人因为慌乱而随波逐流,成为踩踏别人的加害者;但也有人保持镇定,手抓栏杆靠墙而立,成为幸存者;还有人镇定地高喊“后退”,成为危难的解救者。镇定与慌乱,关键时刻其实就是“生”与“死”的另一种标签。
如何让孩子成为“镇定者”而不是“慌乱者”呢?我决定从自身做起,首先自己做一个“镇定爸爸”,再把镇定的品质传给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名为《跳水》的老故事——
船长带着儿子周游世界。一天,一只猴子抢走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为了抢回自己的帽子,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越爬越高,孩子已经爬上了顶点,他站在桅杆横木的顶端,摇摇欲坠。如果后退,一步踏空就会摔落到甲板上。船长见儿子身陷险境,他的行动不是慌乱,而是镇定,船长非常镇定地举起枪对着孩子喊:“不许后退,跳到水里去,后退我就会开枪。”孩子在船长的“威逼”下,果然不敢后退,向前走直接跳到水里,然后被船员们救起。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真实的:危急时刻,爸爸不慌乱,孩子才不慌乱。镇定的爸爸才能教给孩子镇定的品质。
这天,我在厨房做饭,锅里放了油,我只顾着和儿子一起择菜,忘了锅里有油,结果油被烧到燃点,轰地一下着火了……
我没有慌乱地拉起儿子“逃命”,而是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迅速拿起锅盖扣在了锅上,并立即关闭燃气阀门……
儿子这次没有逃,亲眼看到了我的“精彩表现”,称赞道:“爸爸,你真厉害!”
儿子的夸赞让我感到骄傲,我知道我的镇定影响了他:面对火险,他没有慌张。
人生的危急时刻不仅仅是遇到“火灾”时,道路不通的时候,挫折出现的时候,希望渺茫的时候,这些都是“危急”时刻。要想让孩子度过人生的危急时刻,就必须让他拥有镇定的品质——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充满信心地寻求脱险的路径,则能化险为夷;如果自乱方寸,就会把原本有希望的事搞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