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人文价值、管理理念、办学理念的重要反映。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校,一定由特色的且达成师生共识的校园文化作支撑,而校本课程是体现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因势利导、将特色校本课程等同于特色校园文化等问题。将校本课程融入到中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校园文化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校园文化 基础教育 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58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ake Wuhan Xingou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LI Jun
  (Faculty of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school's humanistic values,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chool running ideas. A distinctive school must be supported by campus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China's current schoo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widesprea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not accepted b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the light of its general trend is not equal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etc..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campus cultur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onvex school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school's reput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ampus culture; basic education; education governance
  2006年,《教育部關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由工业化社会进入知识经济型社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创新,单一的学校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建设要突出特色与个性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而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为校园文化特色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更成为推动学校向精品学校、品牌学校不断迈进的强大内驱。[1]
  1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属于浩瀚无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弄清校园文化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辞海》中对于文化的定义,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牛津现代词典》中对文化的界定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即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
  校园文化包含“文化”的概念,它首先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吸收并赋予了自己学校意志和个性的文化范式。[2]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或无形的事物影响学校成员的价值信念而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所有成员接受学校的价值信念系统,并内化为行为自觉,形成有利于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行为。笔者对于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理解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通过整合学校中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因素,形成全体中小学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行为。   湖北省武汉市新沟中学创建于1958年9月,坐落于两河交汇的东西湖区新沟镇,学校本着“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理念,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认真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结合学校师资水平现状以及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进行以“叶子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对师生水平的提高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 当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象征。[3]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园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些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由之路。
  2.1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精神引领
  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很多人就会想到就是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校舍越来越漂亮,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备,然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没有自己的特色,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校领导没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行足够的重视,师生缺乏精神文化的引领。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建设,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隐形的精神力量对师生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使全体师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2 校园文化建设忽视了广大师生的重要作用
  目前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由学校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来决定的,忽视了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快速的影响,教师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他们能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了解学生有哪些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学校的各种举措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因此,建设校园文化不考虑教师学生的意见,那么各种建设只是形同虚设。
  2.3 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因势利导
  我国所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用特色来规划我国的发展方向,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决定。“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有特色的事物更容易被人们铭记。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学校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趋于雷同,相互抄袭的现象,如相似的校训、类似的校园环境设计等,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彰显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懂得因地制宜,利用学校自身的物质、文化,历史资源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而只是盲目攀比,有的学校看别的学校搞什么就立即模仿,而不考虑学校自身师资、办学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往往导致应然和实然相差甚远。
  3 利用校本课程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的能够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它的开发和实施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是:在共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推动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以特色课程的实施为轴心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3.1 加强中小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影响着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方式,精神文化能够使学校师生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校园文化的引导性和凝聚性功能,必须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4]
  3.1.1 充分发挥校长领导力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的战略眼光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一所好学校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发挥其领导力与执行力的作用,校长应当担负起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重任,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创建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如果校长会管理校园文化,那么校园文化一定会成就这个校长和他的学校。[5]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下,校长要着重进行精神文化建设,使全体师生形成思想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的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6]
  3.1.2 调动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教师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能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能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通过参加学校会议能将学校要求传达给学生,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每个教师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学校要重视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不仅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增加对学校的热爱,形成了一种温馨友爱的校园文化。
  3.1.3 提高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度
  现在社会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家长的参与,倡导家校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征求家长的意见,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家长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独特的意见,有利于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同时,通过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家长能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从而提高对学校的认同感,这无疑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外在动力。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联系社区,使社区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社区对校园的文化进行辐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与学校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环环相扣,让学生始终沐浴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
  3.2 深入挖掘学校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一所学校的产生不是简单的说建设就建设,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决定的,每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要深入挖掘学校的这些优势,使之成为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依据,从而以点带面,使特色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入了解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创新,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历史基础,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形成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3.3 基于校本课程加深拓展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在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独特优势、了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新沟中學目前的问题是只有特色课程“叶子画”,但没有将特色渗透到各学科,也没有延伸、渗透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与特色课程脱节。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语文、科学、生物、科学、品德、美术等课程中渗透以“叶子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抓住优势资源,站在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深化、延伸、拓展,将其形成校园文化,以使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师生心目中的共同的发展愿景。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挖据、渗透与“叶子”有关的校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叶子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到成熟之后的脱落所经历的成长变化,可以启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感悟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联想自身的成长经历,从婴儿到长大成人,犹如叶子从嫩芽到成熟,从家庭教育的启蒙,到学校教育的正规化习得和成长,再到步入社会并回馈社会,正如叶子的成长过程,是土壤给了叶子发芽的内在条件,空气、阳光给了叶子成长的外在条件,最后叶子又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形式回馈给土壤。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教育课程,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将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在校园文化充分体现出来。
  科学课程中渗透校本课程,能够使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叶子画,有利于学生动手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
  生物课程中渗透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过程、需要怎样的呵护,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建立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植物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了一套分析事物的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进行栽种树木花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新沟中学学生创作叶子画所使用的都是自然掉落的叶子,品德课程中渗透“叶子画”校本课程,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学校的环保理念,有利于学校形成干净整洁的校园文化环境。
  美术课程中渗透校本课程,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自主创作,并通过对叶子画的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在学校中可以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融合课程,利用融合课程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课程学习教学、教师、学生以及校园建设之中,积极促进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新沟中学通过“叶子画”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利用学校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校本课程体现特色校园文化,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形成了全体师生认同和遵循的核心价值,确立了指引学校发展、激励师生行为的的共同愿景,培育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学校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汉地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项目代码:090-044035)
  参考文献
  [1] 潘亚军,卢尧,汪学余.以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三峡红叶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5):34.
  [2] 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4.
  [3] 周友富 .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2):116.
  [4] 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4.
  [5] 张东娇.论学校文化与校长领导力[J].教育科学,2015(1):25.
  [6] 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22.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匠精神的价值集中体现为“精、勤、执、乐、新”。这些特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多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秉承工匠精神之思想,培养高素质硕士研究生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并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经历,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单一、评价言语匮乏、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偏差、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学校升学制度的影响、教师的思维定势等原因。并提出教师应终身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多主体、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等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师 评价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教育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近年来兴起的校外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与思考。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将教育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进行对比,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优势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今学校教育的日趋完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 发展 学校教育 审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70
期刊
摘 要 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职业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有效、能够运用于实践的贫困生职业指导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 贫困生 就业困难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
期刊
摘 要 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自主修改设计作品的能力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自主修改设计作品的能力是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结合学生自主修改作品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生自主修改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明确修改目标、明确修改思路、及时反馈和及时归纳四个方面。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
期刊
摘 要 随着专业语境、传播媒体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面临治学陈旧管理固化等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自媒体时代特点提出建构微信公众平台辅助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并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展和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上进行实践探索,促进毕设教学改革和创新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视觉传达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儿童本位的教材开发是是语文建设的基石,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因素,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时代需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缺失主要集中于选文注重“教材体”、插图吸引力不足和练习偏向成人化三个方面。应试教育的压力,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以及对儿童的误读是导致语文教材中儿童本位缺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本位缺失 成人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
期刊
摘 要 变易理论认为变易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机制,它讨论的是教师如何处理学习内容,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从变易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试图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四步操作性建议: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用变易图式开展教学设计;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变易理论 课例分析 变易图式 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广东工贸职教集团,集团实行行理事会负责制,通过理事大会整合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多方诉求,均衡资源配置,以理念创新、民主决策、精细分工、严格把控等治理原则为基础,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育人机制体制。以“校政行企”四方联动为基础,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 产教
期刊
摘 要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本研究依托于知识论坛平台,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试图开展以“植物的采集与标本的制作”为主题的项目,探究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学习 教学设计 知识论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