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感受音乐的温柔与力量——我的特教故事

来源 :辽宁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大学分专业时有两个方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没有与任何人商量。那时的我虽懵懵懂懂,却满腔热血,独自在心里画下宏伟的职业发展蓝图。也是从那时起,理想主义在我心里扎了根。毕业后,我成为特教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渐渐地,我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我曾以为爱心能融化所有事物,但在特教学校,教师仅凭单纯的爱不能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五育”并举,智育为基。我校落实学科育人,探索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发展途径,打造“博·思”教育团队,构建“博·思”多元课程,最终实现培养“博·思”智慧学生。“博·思”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博”即博学、博采众家之长,“思”即思考、思维、思想。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使命,助力“雅正”育人目标深度推进,成就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打造“博·思”教师团队  教师是“行走”的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寻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突破口,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聚焦“特色教师团队建设”这一主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鼓励教师由注重个体作用的发挥转向注重特色化团队作用。因此,研究教师队伍团队建设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发展机制、进行增值性评价、创造发展动力等环节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区域中小学特色教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应时而
摘要:准确、规范制定教学目标,是新岗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之一。掌握教学目标制定技术,既能够促进新岗教师对教学深入思考,帮助其找准教学方向,把握教学深浅程度,准确判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是课后反思、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采用区域通识培训、学科专项培训、学校集备引领、跟踪指导监督等策略,可引领新岗教师掌握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并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关键词:新岗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技能  新
运载火箭要求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组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然而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则是影响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可靠性评估模型已经不适用于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大电流脉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作为辽宁省首批课程改革优秀基地学校和锦州市小学集团化办学典型学校,我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抓住辽宁省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围绕“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
期刊
任何非预期的、突然发生的变化,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心理波动。当挑战来临时,心理韧性差的人往往会抱怨时事之艰难,担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可怕后果,就像没有韧性的绳子,拉长就会断;而心理韧性强的人则会选择将情景进行重构,使之变成对自己能力的考验,对压力做出积极的适应,就像一根有韧性的牛皮筋,被拉长后也可以恢复。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学生的“隔离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情绪加剧等问题,给每一位心理教育工作者
摘要:增值性评价采集入学起点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是一种能够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效能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模式,避免了因生源差异而导致评价结果偏差。教学研究、教育评估、教育科学研究等多部门参与,利用专业优势共同挖掘数据价值,同时针对不同的报告使用者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数据结果解读,让数据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评价内容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我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形成“博雅教育”文化特色,“博”指博学、博文,“雅”指文雅、善行。“博雅教育”理念下学校与社区德育共建,是以构建“博雅教育”体系为目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社区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博雅教育”理念下学校与社区德育共建的意义  
近年来,营口市站前区健康小学坚持特色办学,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共同育人格局,推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一、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共同育人格局的实施路徑  (一)举办家校论坛  我校的家校论坛活动至今已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每半年一次,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积极互动。  家校论坛把握四个原则和特点。一是把握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论坛题
“因材施教”一词,在字典里解释为:针对学习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先进》,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里的“材”,是指施教对象“学生”,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下,笔者认为这里的“材”还应当包括“教材”和“教师”。  一、学生之“材”  一般而言,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