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康复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织损伤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6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男27例,女41例。按手术入路分组:DAA组35例,年龄(54.88±12.13)岁;PLA组33例,年龄(53.18±14.72)岁。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酸激酶(Serum creatine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步态参数、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等。

结果

DA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PLA组短[(11.23±0.97)cm与(15.16±1.12)cm]、手术时间较PLA组长[(73.77±9.20)min与(64.12±13.31)min]、术中出血量较PLA组大[(157.15±35.83)ml与(126.97±45.45)ml]、术后住院时间较PLA组短[(2.95±0.24)d与(3.35±0.51)d]。DAA组术后CK、CRP、ESR、IL-6值均低于PLA组。术后72 h内DAA组疼痛VAS评分低于PL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时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及步态参数均优于PLA组,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上髋臼前倾角DAA组(16.4°±2.3°)较PLA组(20.4°±2.8°)小。DAA组1例术中出现股骨大转子尖部无移位骨折,PLA组无早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肌肉损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早期髋臼假体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早期髋关节功能康复,但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福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北端,中亚热带南部,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19.7℃,年降雨量在900~2000mm,年积温6058~6563℃,无霜期300~340天,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一年多熟制的发展。为了综
秋延迟芹菜、早春黄瓜、越夏番茄连茬种植模式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茬口安排芹菜7月下旬育苗,10月上旬定植,元旦至春节上市;早春黄瓜1月初育苗,2月上旬定植;番茄5月上旬育苗,6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矫正股骨假体松动后髓腔变形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股骨髓腔矫正技术矫正股骨假体松动后髓腔变形24例(24髋),其中19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9例;年龄44~84岁,平均69.1岁。翻修原因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伴假体松动移位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术后4例;初次置换采用骨水泥柄14例,非骨水泥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采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20例获得随访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8~76岁,平均5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8 d,平均6 d。术后复查X线片,根据复查结果指导患者逐渐进行主动及力量锻炼。术前、术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
与翻耕稻田相比,免耕稻田的秧苗移栽后常因扎根不稳而引起立苗期长、始蘖期迟、有效分蘖终止期迟、遇到大风暴雨时容易倒伏的不良现象,增产效果不显著。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浮
1选茬与整地春播绿豆地块应与禾谷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倒茬。在上年收获前茬作物后进行秋耕,耕翻后随即耙耱。复播绿豆在前茬作物收获前,浇串茬水或收获后及时浇底墒水。结
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明确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判断预后、评估疗效,因此如何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成为目前肝脏病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肝纤维化诊断的进展包括多个国际共识指南颁布、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转归评价、非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发展、无创诊断新技术的日益更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