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灯初上的北京城,喧闹的三里屯附近,一个不起眼的三层排练场里,《只因单身在一起》剧组刚刚吃过晚饭,正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聊天、抽烟。潘粤明独自坐在靠窗的角落,握着暖水杯,背靠一根四方柱子,安静地看着窗下灯火阑珊的三里屯南街。因为生病的缘故,潘粤明进组比其他人晚一些,直到采访时,病也还没有完全好。整个人看上去有些没精神,说话也有点有气无力。但他自己说:“快到春天了,把毒发出来挺好的。”
《只因单身在一起》是根据湖南卫视同名电视剧改编的舞台剧,潘粤明是男一号,搭档是戴娇倩、张予曦和来自后舍男生的黄艺馨,导演则是近年在戏剧界数一数二的青年导演黄盈。舞台剧《只因单身在一起》将把台上台下的互动推送至最极致,剧中人物遇到命运节点时,观众可通过微信投票,现场决定人物接下来的命运走向。换句话说,导演和演员都得多预备几手,谁也不知道观众会选什么。
这是潘粤明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演话剧,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上学时他的专业是编导,常常去北京人艺看戏,现在聊起来,他还能清楚地数出《狗儿爷涅槃》、《蔡文姬》和《茶馆》等经典之作。开始做演员拍影视剧后,这些年不断地有话剧项目找他出演,他一直忙,但心里还是痒痒的。年初这个当口,他刚刚杀青一部戏,琢磨着年前要是再不接戏容易长膘,看了看剧本,觉得有意思,于是就来了。
“在舞台上感受不一样,这个交流比较直接。影视剧是镜头的艺术,是不同的处理方式,话剧就像一场期盼已久的比赛,看回放没意思,即时的趣味感更浓,看的人也是,演的人也是。”潘粤明说。
说起和戴娇倩、张予曦、黄艺馨等人的磨合,潘粤明用了“好得很”三个字:“我觉得不像在电影或电视剧剧组,大家带着已有的生存法则和节奏去适应。感觉像回到了学校,所有人都很认真地排练,没有其他想法。”
于是,他用“其乐融融”来形容排练场里的生活,全剧组凑在一起创作,让他完全无心他用。“拍影视剧的时候,闲得上个网,一上午就过去了。可我现在连个电话都没看半天就过去了。排戏也不觉得累,脑子一直在转,过的很快。套话就是比较充实,实际上内容塞的还是可以,挺有效率。”
A=潘粵明Q=《北京青年》周刊
Q:听说《只因单身在一起》里你演的是个loser、屌丝?
A:导演说是类似于loser,但我觉得这个是对人物定位的符号。这部话剧是用这种方式成全人们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这个人与世无争,不愿妥协,仍然达到了期盼已久的目标。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成功者,是一直在奋斗当中的年轻人梦想成为的幸运的小人物。
现实人生也充满戏剧性,为了达到目标,有的人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有的人刚起步就实现了理想,大家都是努力奋斗中的人,没有失败者。人生不是跑步,没有要求说100米要跑到多少,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处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
Q:你的人生中有和这个人物类似的经历吗?
A:这个人物超级顽强,这种人需要空间,一种植物能够存活一定要有相应的环境,自闭到一定程度才能画一个中学同学十几年。他在大城市生存,把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肯定有这样的人,但我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该见过也都见过了。我跟他比起来,在外界看来还是相对健全一些。这个人是一个走运的loser,有执著,也有执著的运气。
Q:和黄盈导演是第一次合作,你们以前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形容一下这次相遇。
A:我们俩就像比赛中的那种遭遇战,完全不了解对方是哪个套路。缘分吧,我对他印象很好,他的整合能力很强,表现能力和欲望也很强。我自己也学编导出身,也写过不少剧本,写剧本时往往很自信,也遇到过笔头带着脑子走的时候。但没想过实际工作中如何让文字和搭起的班子互动,对我也是学习的机会。
他看东西准,这个就是价值所在。排练时间紧张,我进组也晚。他在我一遍或两遍走戏当中,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节省了大家的体力。使我们这条线进行得很快,对排后面的戏是一个自信的积累。
导演黄盈说
首先我觉得潘老师特别敬业。他进入人物的方法很多,这是我没想到的,剧中写到了loser比较爱吃便宜的土豆丝盖饭,这个盖饭既有米饭又有土豆,有点大饼卷馒头的意思。潘老师特意去尝试土豆丝盖饭的“屌丝生活”,看天天吃会有什么感觉。他会从人物的各个方面去接近人物,现在还坚持做这种事是特别让人感动的。
他进组时间很短,进入状态很快,他把对人物的理解不断用新的方式去尝试,有很棒的表演经验和直觉,我的工作就变得比较简单,帮着他看一下、筛选一下,结果会非常好。
很负责任地说,大家一定要走进剧场看潘老师的表演,他一定会给所有喜欢他的文艺青年以意外的惊喜。潘老师的表演在我看来有几部重要的作品,《夏日暖洋洋》、《租期》以及刚刚完成的《脱轨时代》,好像一直在演屌丝。但这次的屌丝更与众不同一点,既有《脱轨时代》的伤痕,还有青涩的一面,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特别棒的潘粤明。
《只因单身在一起》是根据湖南卫视同名电视剧改编的舞台剧,潘粤明是男一号,搭档是戴娇倩、张予曦和来自后舍男生的黄艺馨,导演则是近年在戏剧界数一数二的青年导演黄盈。舞台剧《只因单身在一起》将把台上台下的互动推送至最极致,剧中人物遇到命运节点时,观众可通过微信投票,现场决定人物接下来的命运走向。换句话说,导演和演员都得多预备几手,谁也不知道观众会选什么。
这是潘粤明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演话剧,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上学时他的专业是编导,常常去北京人艺看戏,现在聊起来,他还能清楚地数出《狗儿爷涅槃》、《蔡文姬》和《茶馆》等经典之作。开始做演员拍影视剧后,这些年不断地有话剧项目找他出演,他一直忙,但心里还是痒痒的。年初这个当口,他刚刚杀青一部戏,琢磨着年前要是再不接戏容易长膘,看了看剧本,觉得有意思,于是就来了。
“在舞台上感受不一样,这个交流比较直接。影视剧是镜头的艺术,是不同的处理方式,话剧就像一场期盼已久的比赛,看回放没意思,即时的趣味感更浓,看的人也是,演的人也是。”潘粤明说。
说起和戴娇倩、张予曦、黄艺馨等人的磨合,潘粤明用了“好得很”三个字:“我觉得不像在电影或电视剧剧组,大家带着已有的生存法则和节奏去适应。感觉像回到了学校,所有人都很认真地排练,没有其他想法。”
于是,他用“其乐融融”来形容排练场里的生活,全剧组凑在一起创作,让他完全无心他用。“拍影视剧的时候,闲得上个网,一上午就过去了。可我现在连个电话都没看半天就过去了。排戏也不觉得累,脑子一直在转,过的很快。套话就是比较充实,实际上内容塞的还是可以,挺有效率。”
A=潘粵明Q=《北京青年》周刊
Q:听说《只因单身在一起》里你演的是个loser、屌丝?
A:导演说是类似于loser,但我觉得这个是对人物定位的符号。这部话剧是用这种方式成全人们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这个人与世无争,不愿妥协,仍然达到了期盼已久的目标。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成功者,是一直在奋斗当中的年轻人梦想成为的幸运的小人物。
现实人生也充满戏剧性,为了达到目标,有的人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有的人刚起步就实现了理想,大家都是努力奋斗中的人,没有失败者。人生不是跑步,没有要求说100米要跑到多少,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处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
Q:你的人生中有和这个人物类似的经历吗?
A:这个人物超级顽强,这种人需要空间,一种植物能够存活一定要有相应的环境,自闭到一定程度才能画一个中学同学十几年。他在大城市生存,把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肯定有这样的人,但我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该见过也都见过了。我跟他比起来,在外界看来还是相对健全一些。这个人是一个走运的loser,有执著,也有执著的运气。
Q:和黄盈导演是第一次合作,你们以前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形容一下这次相遇。
A:我们俩就像比赛中的那种遭遇战,完全不了解对方是哪个套路。缘分吧,我对他印象很好,他的整合能力很强,表现能力和欲望也很强。我自己也学编导出身,也写过不少剧本,写剧本时往往很自信,也遇到过笔头带着脑子走的时候。但没想过实际工作中如何让文字和搭起的班子互动,对我也是学习的机会。
他看东西准,这个就是价值所在。排练时间紧张,我进组也晚。他在我一遍或两遍走戏当中,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节省了大家的体力。使我们这条线进行得很快,对排后面的戏是一个自信的积累。
导演黄盈说
首先我觉得潘老师特别敬业。他进入人物的方法很多,这是我没想到的,剧中写到了loser比较爱吃便宜的土豆丝盖饭,这个盖饭既有米饭又有土豆,有点大饼卷馒头的意思。潘老师特意去尝试土豆丝盖饭的“屌丝生活”,看天天吃会有什么感觉。他会从人物的各个方面去接近人物,现在还坚持做这种事是特别让人感动的。
他进组时间很短,进入状态很快,他把对人物的理解不断用新的方式去尝试,有很棒的表演经验和直觉,我的工作就变得比较简单,帮着他看一下、筛选一下,结果会非常好。
很负责任地说,大家一定要走进剧场看潘老师的表演,他一定会给所有喜欢他的文艺青年以意外的惊喜。潘老师的表演在我看来有几部重要的作品,《夏日暖洋洋》、《租期》以及刚刚完成的《脱轨时代》,好像一直在演屌丝。但这次的屌丝更与众不同一点,既有《脱轨时代》的伤痕,还有青涩的一面,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特别棒的潘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