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年,淅川县实验小学在南阳市教体局组织的全市小学教师“语文优质课”“数学优质课”“劳动优质课”“英语优质课”“音乐优质课”“自然优质课”等竞赛中13人获得一等奖,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达128篇,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一串串喜人的数字展示了淅川实验小学雄厚的师资力量,超强的教师专业素质。但凡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促使其奔向辉煌的奥妙。回眸沉思,是什么使淅川县实验小学教师快速成长?是校本教研,是应素质教育大潮而生的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为内涵的校本教研!
  
  一、以人为本,创新办学理念
  
  “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才能孕育出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而这一切,最终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位好校长。”学校领导的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专业文化,如果没有具有探究意识的校长的支持,校本教研就很难进行下去。
  实验小学很幸运,我们的校长姚吉亭是一位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他具有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善于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2001年冬,开始实施“三大战略”(即:环境育人战略;科研兴教战略;名师带动、各科联动、师生互动战略),全面启动“3323工程”。其内涵是:加强三大建设,完善三套机制,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其中,“三大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即“名师工程”和“十佳教师”机制。以重金奖励教学上冒尖,成绩上顶尖,科研上拔尖的教师,使那些教学上精益求精,态度积极端正好学上进,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在待遇上优厚起来,地位上高起来。二是评价机制,科学评估,综合评价,互相监督。三是用人机制。上到推荐校级领导,下至班主任的任用,都要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不论背景,只论能力和品德,使那些能力过硬,品德出众,大胆工作,敢于负责的人用在重要的岗位上。 “三个突破”,一是新的《语数课程标准》的研究实践与应用,二是教师电子备课能力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三是学生素质评价,特长教育,龙头班管理模式有新突破。创新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使学校在三年内荣誉接踵而至,“南阳市示范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园网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成绩轰动了山城,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
  今年4月,姚吉亭校长赴上海学习归来,在学校电教室做了“课堂教学改革及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报告,融见闻、做课、谈学习体会等为一体,促使学校与教育的最前沿阵地接轨。“校长之所爱即师生之所长,校长之性情即师生之特色。”也正是由于校长的全力引领,才使我校不仅有了长远发展的视野、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且已经在探索、实施中逐步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培训。
  
  二、建章立制,规范校本教研
  
  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教研状态,确保学校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每学期我校都会制定出详细、合理的制度。如:
  ★活动考勤制度
  在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过程中,设置一本出勤册,对全体参与教师进行严格考勤,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源头活水。
  ★资料建档制度
  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并注意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表彰激励制度
  出勤情况、集体备课、作课情况、集体评课等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多措并举,夯实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是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因此校本教研基础在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思想、行动等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针对此,我校探索多种多样的教研模式。
  1.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基本都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文化素养、基本理念、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对此,校本培训把师德修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都德才兼备,爱岗敬业。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柳友荣教授到我校为老师们现场“号脉”,心理疏导,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全校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工作中的失意、困难、挫折和心理上的失落等,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利用教科研时间组织优秀教师召开了主题为“摆脱烦恼,轻松愉快生活”的经验交流会,会上由张少平、刘春阁、李改换等教师分别做了“对自己不苟且,善待心灵”“勇往直前,成功释压”“迁移思维,摆脱困境”的精彩发言,使广大教师都能坦然面对烦恼,理智解除烦恼,成了开朗达观、虚怀若谷的“笑面” 人。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体现尤为突出。2003年以来,我校实现了电子备课阅览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电脑、语言教学系统,信息编辑传输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的整合运用。可以说,在改革大潮中,我校及时确定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办校方向,并紧密结合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由简单的开机关机,到文字的录入,到幻灯片的制作,到课件的制作及网页的制作;由大规模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再到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全校老师在一次次的校本培训中,在一次次的自发学习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操作中,技术越来越纯熟,兴趣越来越高涨。学校教师先后有刘春阁、赵永红、张少平、谢保健、李士萍等十多位教师,在市县“创新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参加省市课件制作大赛中,有梁玉珠、刘晓、赵永红等28位分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的省市县少儿计算机表演赛,有74位同学分别获三等以上的奖励。高精尖的教学设备,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益,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更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说实话,教师们感谢校本教研,是校本教研,使大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弄潮儿!
  3.专题、专家讲座与自学自悟相结合。
  学校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继续教育内容的专题讲座,加强教师对理论的理解。针对我校师资的多层次这一现实情况,请校外的专家教授做学术讲座,如:请市教科所专业人士结合教学实际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理解等,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认真倾听和研讨讲座、报告的信息,从中开阔视听,接受新知,丰富自我。去年5月又聘请了《作文指导报》主编周录恒老师到我校进行现场授课,并与教师现场互动,以促使我校教师尽快地掌握作文课堂教学的特色。尤其是教研室的李国敏主任、侯林兆老师、李金山老师多次到我校进行指导,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如侯老师指导的张少平在南阳市所作的《小珊迪》获一等奖,深受在场教师、学生的好评。2004年7月,“家校通”走入我校。“家校通”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建的信息平台。被有关教育专家称为“家校互动教育”的一场伟大革命,“家校通”系统风靡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并席卷到淅川。由于我校的教育特色即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校内推广并使用,期间,聘请专职人员到我校多次进行讲解辅导,网上培训。教师们积极配合,主动实践,尽力创设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进一步密切了家校关系,基本形成了学生教育三位(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学生、老师、家长建立了学习中有提高,交流中有感悟,沟通中有新认识的循环互动关系。
  4.课题驱动。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出台之后,我校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建立,遵循“以校为本,服务教学,创新教学,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原则,为教师提供了4万多字的“科研100题”和“课题指南80题”,供教师选择研究,将这些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将所有的课题研究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中来,使全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人人有课题的局面。“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我校通过校本教研,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素质。教师参与教研系统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仅2004年申报教研系统课题就6项。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立项子课题3项,省级立项课题5项,其中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3项;市级立项课题36项,其中大多数是教学类课题。
  我校龙头课题是“导评式四环节作文教学实验”,该课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把课题进行分解,由各级段语文教研组长牵头,级段内语文老师共同参与进行实验,然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再将课题深化分解,分级段进行实验,这样不断完善充实丰富课题实验。该课题实验教师达到任课教师的50%。2004年6月,“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改”的专家组对我校参与的课题实验研究进行了评估验收,朱学思先生欣然命笔:“高起点定位,全方位发展”标志着我校此课题已通过顺利验收。该课题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
  ①2002年,张少平老师到湖北荆门参加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改课堂教学获得一等奖。我校课题组撰写的“强化导评,优化训练,全面提高”实验总结在大会上交流。
  ②2003年刘春阁老师到大连参加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改课堂教学获二等奖。
  ③2001届学生李乾统的长达一万字的《森林奇案》连载刊登在《南阳日报》上。
  另外,我校还有 10项成果获国家级奖,26项获省级奖,17项获市一等奖。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近三年来,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文章52篇,在市级刊物发表57篇,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省级奖的46篇,市级奖的有146篇,人均发表获奖4篇。三年来,教师中共有22人次获省市级荣誉称号,有7人次获省、市教学比武奖,1人次获省一等奖,3人次获省二等奖,4人次获市一等奖。教师中有省教坛新秀3人,省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名师1人,市教坛新秀2人。姚吉亭校长荣获首届全国小学百名明星校长称号,2005年被评为南阳市“十佳职工”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5.名师引领,共同提高。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因此我校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抓住机遇、培养尖子、推出新人,全身心实施名师工程。对名师的培养实行自愿申报制度,然后由学校名师评审小组严格把关评审,逐级培养、分层推广、扩大队伍。截至目前,我校已经顺利推出县级名师张少平、赵永红;校级名师李改换、陈红波、刘晓、刘春阁、李士平、别志敏、马中会、王红欣、谢保健。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提供必要的方便,组织“名师”外出学习。近两年,我校按计划派出多名名师、骨干教师到郑州、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20余人次,吸取他人成功经验,丰富提高自己。每次外出归来,或者汇报心得、或者做示范观摩课,都要把全部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总之,名师工程,不仅有效地激励了教师奋发向上,建功创业,催出了一批创新型、研究型教师不断向专家型教师迈进,而且通过名师带动,榜样示范,结对帮扶,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整体推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6.集体备课、捆绑评价。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集体备课、捆绑式评价便因此而诞生了。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探索中的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之一。它以课改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保障,以作课为形式,以评课寻差距,以反思促发展,使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真正的结为一体。具体措施如下:
  ①有固定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学校在开学初就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安排在级段主任的办公室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各备课组长在组织第一次教研时,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基本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组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教研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②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需做到“五统一”,即进度统一、内容要求统一、教学方案统一、作业统一、自测题统一;“六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备教法学法、备训练设计和板书设计。
  ③规范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不是分工轮流备课,绝不是为了偷懒,需规范操作,由“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即个备——集备——个备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人初备。由中心发言人即具体负责本部分备课的教师按照教学要求,认真书写教案,形成初案,人手一份复印好提前教给科组的教师,然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备课初稿进行修改。第二,集体研讨。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先由中心发言人说课,进行中心发言,向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说课,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的策略、课堂活动的准备、师生互动的教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目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然后,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由其他教师轮流为这节课的准备献计献策,提出各自的宝贵意见,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疑义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别人的意见。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最后由中心发言人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通用教案。第三,修正个案。各教师领到通用教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及各自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发挥个人特色。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写好教后感,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④按“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内推选一人作课——作课人自我反思——本组总结——全校评课——公平打分——评选优秀课”程序进行。(全校共分为数学、语文、常识科三组)。由于授课教师代表的是本教研组的思路、设计,所以评课针对的不是授课教师一人,而是一组的教学水平。这种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组内教师的沟通、合作、交流、探索、创新。而这种大规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课,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经验共享、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判中成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评选,第一轮各科顺利推出2节校级优秀课,此6节课作为第二轮的观摩课。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切实体会到:集体备课极大限度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捆绑评价更使每个教研组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从而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四、科学规划,开发校本课程
  
  可以说,在这几学期的校本教研的尝试、探索阶段,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明显的收效。但是, 校本教研的外延是广阔的,因此,我校初步计划尝试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以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搞得更扎实、更具特色。
  1.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品位和教师的科研水平。
  我们每个学期还要邀请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名师、市县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教学调研,为课堂教学把脉,向广大教师传经送宝。每学期的公开课开放周、课改实验年级举办的“课改论坛”,为广大教师尤其是许多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提供与专家名师亲密接触的机会,获得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提升科研品位,增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契机。
  2.有效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提供研究情报、信息。
  我们利用校园网优势,让教师通过网络获取最新教育资讯,了解最前沿教科研动态,教科室通过综合比较,向广大教师推荐教育领域的一些著名网站,并将逐渐积累的有关信息资源开始组建学校自己的教科研信息资料库;充分发挥学校征订的数量可观的教育教学报刊的作用,每天下午开放学校的阅览室,为教师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学教改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便利;努力办好《教科研信息》网络期刊,及时传递课改最新信息,加强教科研工作情况反馈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构筑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展示课改实验过程中的成功范例。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校本教研因势而生,淅川实验小学师生因思而变,因变而进。相信淅川实验小学能乘校本教研之强势而大展宏图!明天会更灿烂!
其他文献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像往常一样,我早早地到了教室,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班长赶忙告诉我,张浩东打了刘童,被公寓老师留在了宿舍。我想起了这个刚从上海转学过来寄宿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
一、设计策略1.找准—个支点——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本课力求通过新鲜别致的桌椅摆放,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师生的平等交流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把
2006年深秋,在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数百篇反映少先队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和各级学会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的论文、书籍汇集到学会秘书处。本着“面向全
河北省衡水市重要生态工程——衡水湖荷花景观工程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被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的衡水湖将建成中国品种最全的“荷花精品园”。 Hengshui Lake, Hengshui La
记忆语录  我还记得,我当年听话的顺从了我的语文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我初中的那个暑假,读了她向我推荐的《牛虻》,而不是《母亲》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我都佩服她的品位与选择。   我也还记得,就在我买回《牛虻》的当天,在安静的夏夜,翻开第一页,便再也放不下。那个夏夜,总是万籁俱寂,只有秒针跳动的声音,似乎现在都在耳边回响。而《牛虻》也成为我的这些零碎记忆中一个不会让人忘却的故事。当牛虻还不
教师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团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本文
普实是“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简称。普实的内容包括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教学和小学的自然实验教学。普实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
教材分析: 1.《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2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文字携带着深厚的文化信息,英、汉语言中的一些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及社会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科学 社会 文化 文字  有一个问题问“冰变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作为一道正式问答题,其答案是“加热,把冰打碎,再加热”。而如果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问题,那么答案可以是“去掉两点水”。  若是再问“冰有几多水?”或者“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