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之石”r——17—18世纪欧洲视域下中国古塔的重构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作为佛教在中原完成本土化转变的建筑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多层建筑形式.17世纪尼霍夫的画作和游记使得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形象在欧洲广为流传,“瓷塔”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建筑的符号象征.这种象征作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刻板印象,最终在威廉·钱伯斯为邱园营建的邱塔这一建筑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文章通过比较邱塔和传统中国宝塔建筑材料、营建技术、思想意涵的不同,分析17—18世纪,即西方对于中国古建筑有初步认知与了解的时期,欧洲的建筑评论中如何以“自我-他者”的视角凝视以宝塔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揭示了欧洲在“中国风”的建筑实践中,“主体”通过对于“他者”进行式的褫夺、改写,完成对于“塔”文化符号的意义重构.
其他文献
高铁是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站城一体是高铁枢纽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要求.文章以嘉兴高铁南站地区综合规划设计为例,以站城一体为理念,从区域、城市、站点地区三个层面出发,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目标、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站点地区交通、产业、活力等多个因素,提出了“融合、缝合、汇聚”三大策略,以期为国内相关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我国现阶段城市存量的老旧住区正临着环境日渐破败的现象,文章针对城市老旧住区公共区域存在的环境困扰,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老旧住区综合改造情况的跟踪调研,分析城市住区环境改造与综合治理之间的“耦合效应”,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协同治理的有益思路,体现城市治理逻辑的变迁.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城市历史景观因基础设施及历史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化发展的城市中正逐渐被同化,城市文脉也随之弱化.文章通过分析济南城市三个历史景观的营造手法,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及现阶段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种策略,以期对我国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城市文脉的延续提供借鉴.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商业空间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商业空间转型升级,新兴商业空间不断涌现.文章从消费目的与消费模式差异出发,实现对体验型商业设施与零售型商业设施的分类,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核密度分析对体验型商业设施与零售型商业设施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零售型商业设施整体低密度均质分布,于少数地段点状或条带式高密度集聚分布,呈现出扁平化等级结构特征;体验型商业设施则分布更为均衡,呈现出多层级化结构特征.最后文章剖析了这一特征的深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历史街区是体现城市的“专属记忆”的经典场所,是城市历史的社会文化、历史建筑的直观投射,和年迈的老人一样,历经风霜见证岁月,它就像被白雪覆盖的大地,深沉而辽阔.但随着现代化更新与改造,历史街区变得活力匮乏,人们认同感降低使其沦为了城市的孤岛.文章以保定市西大街的一条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当代城市的记忆再现与历史街区的活化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升历史街区的生活环境、恢复以往的商业氛围,充分发挥历史街区在提升城市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国家战略.文章在分析城市文化资本在老城更新中价值体现及其空间实现可行性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对古南门的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通过构建文化资本生产空间的方式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并从营建特色空间与传承地域文化两个角度提出古南门的老城更新策略,为此类文化资源丰富的老城区更新提供思路参考.
高校体育设施种类丰富、质量较好,向社会开放共享有助于缓解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分布不均、服务可达缺失、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文章以杭州市主城六区公共体育设施及高校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GIS等方法,从居民日常运动健身角度分析评估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共享对杭州市体育设施配置的实际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成为抗疫救治的重要载体.文章主要从布局、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组织对中小型城市综合医院前广场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在疫情前后医院广场空间变化的现象及原因,得出中小型城市综合医院的前广场在疫情紧急应急情况中发挥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临时缓解用地紧张、分流疑似患者与普通患者等重要作用,并对未来中小型城市院前广场设计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多模式交通模式越发普遍.大型公共建筑能够作为空间载体有效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优化多模式交通出行环境、提升组合出行效用.文章以城市综合体为例,对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整合优势进行分析,梳理出枢纽性、城市性、立体性等特征;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归纳相应的设计策略,从功能配置、立体换乘及公共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策略,为两者的整合设计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北宋是山水画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具备宋代独有的时代艺术意境.第一种意境是将山水结合,表达诗情画意;第二种意境是将情感与景色交融,以景抒情;第三种意境是禅宗悟道,以画表心.同时,宋代山水画中的园林建筑具有不同的构景特征,分别是主次有序、融入元素、结合山水和开合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