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多功能节能冰箱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环保的古代冰箱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在这种炎热难当的日子里,回到家首先想做的就是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冰镇饮料,一气儿喝下去,立刻感觉浑身清爽,暑意全无。说起现代冰箱,离不开一个“电”字,我们往往叫它电冰箱。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冰箱,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不用电的节能环保冰箱。这样的冰箱在今天已经没有人再使用它了。要想看到它,只能到博物馆里去了。在首都博物馆老北京民俗展厅,就有这样一个“冰箱”:木质的外壳,上大下小,呈方斗形;两侧有铜环,以便搬运;上面有木盖,盖上还有四个镂空的圆孔。从外形上看,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冰箱。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储物柜呢。
  看到这个冰箱,有人不禁会问:不用电的话,这样的冰箱是怎么达到制冷效果的呢?其实它的运作原理非常简单。盛夏之时,往箱中放入冰块,将新鲜水果和饮品置于冰块之上,再盖上箱盖。这样就可以随时取用里面的食物,从而达到消热祛暑的效用了。在这个冰箱里面是一层锡箔,箱底钻有小孔,由于有锡箔保护,融化的冰水不会腐蚀木质箱底,还可以通过底部的小孔流出。
  这种冰箱不仅能冰镇食物,还能给室内降温。当冰箱里的冰块融化时就会吸收室內的热空气,再通过顶部气孔排出冷空气,从而调节室内温度,起到制冷降温的作用。
  这种冰箱的设计是不是非常奇妙呢?这样的木质冰箱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不过由于制作成本较高,普通百姓无福消受,只有当时的达官贵人或富商才可以享用到。
  储冰和冰窖
  于是又有问题出来了:古代没有冷库,没有电冰柜,大夏天的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冰块呢?原来,古人是在冬天把冰块从河湖中凿取出来,藏在冰窖里,到了夏天再取出使用。
  中国人用冰窖藏冰的历史非常悠久,周代时就有专门负责采冰、储冰、用冰的官职“凌人”。从周代到明清直至近代,冬季用冰窖藏冰的历史就从未间断过。到了清朝的时候,冰窖分为三种:官窖、府窖和民窖。官窖即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特供宫廷和官府用冰;府窖就是王府的冰窖,仅供王府用冰;民窖则是民间建立的冰窖,储存的冰主要用于售卖。
  古人取冰时是非常讲究的。以清代为例,立冬以后就需要开始做取冰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先要“涮河”,就是把河里的水草和杂物清理干净,打开上游的闸门放水冲刷,再关闭下游的闸门蓄水。冬至后河水冻结实了,即开始进行采冰。人们将冰块切割成整齐的方块,运至冰窖码好储存。清代的冰窖有很多,北京市德胜门外就有一处。如今冰窖已经不存在了,但留下了一个地名——“冰窖口胡同”,还可以让我们想见这里当年一到冬季运冰、储冰的繁忙景象。
  可以用作镜子的古代冰箱——冰鉴
  冰箱还可以当作镜子用,这是真的吗?在中国古代还真有这样的冰箱——冰鉴。所谓“鉴”,其实就是一种大盆,最初是陶制的,春秋时期出现了青铜鉴。
  到了夏天的时候,古人往鉴中装进冰块,用来冰镇食物,消暑纳凉;与前面提到的木制冰箱比较起来,冰鉴则更为古老。鉴不仅可以当作冰箱使用,还可以作为镜子用。原理很简单,就是在鉴中装满清水。
  古代早期时候没有玻璃镜,也没有铜镜。人们发现平静的水面可以照清人的影像,于是便在鉴中装满水,当作镜子使用。所以“鉴”这个字,在汉语里面就是镜子的意思,由此还可引申出观察、审查的含义,如“鉴别”、“鉴定”等。
  在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展厅”中,有一个“蟠螭纹兽耳青铜鉴”,是战国时期的,可以让我们一睹古代铜鉴的风采。铜鉴表面有非常繁密的蟠螭纹,“蟠”是弯曲、环绕的意思,“螭”是无角的小龙。在这个青铜鉴的表面,布满了这样卷曲、盘绕的小龙。在铜鉴的两侧还各有一条爬龙努力向上攀附,将头探进口沿,好像是要照镜子看清自己的长相,又像是要偷吃鉴中冰镇的食物。这一设计既富有装饰性,又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古代的青铜鉴出土很多,其中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最为有名,堪称国宝。如果有机会到湖北省博物馆,你一定要去看看哦。
  (责任编辑 何庆梅)
其他文献
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阿根廷西南部一片靠近大海的平原上,一群小贵族龙正在悠闲地进食。作为鸭嘴龙家族的一员,小贵族龙张开扁平的嘴巴,每一口都能咬下大片的树叶。当食物进入嘴巴中时,小贵族龙并不急于把它们吞下去。它们的嘴巴活动着,开始有滋有味地咀嚼起食物来。顿时,空气中弥漫着树叶被压碎后散发出来的清香味道。  在距离小贵族龙不远处的一座小土丘后面,一只食肉牛龙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寻找目标
期刊
在現代化的都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当我们在高楼之间抬头仰望时,天空显得非常拥挤,局促的视野常常令人不安。然而,法国艺术家拉马居·托马斯却在狭窄的天空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他以头顶上那些不规则的蓝色区域当作画板,手绘出一个个充满趣味和搞怪的人物造型,让之前呆板的空间瞬间豁然开朗。来欣赏一下吧!
期刊
苍蝇总是令人讨厌的。看到一只苍蝇,你悄悄拿起一份报纸,叠成条状,然后猛地打过去——结果苍蝇飞走了,你没有打到苍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我们人类看来,打苍蝇只是一个瞬间的动作;但在蒼蝇的眼中,却是慢动作。人类的1秒,相当于苍蝇的7秒。最近,爱尔兰科学家在《动物行为》杂志上发文指出:小型动物对时间的感知更慢,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慢动作”的。这意味着,小型动物可以比大型动物更精确地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使
期刊
时间来到8月,北半球正处于盛夏,好多地方酷暑难当。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起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不过,你可能想错了,北极地区这个时候也是夏季。北极的夏季一点都不热,相反,整个夏季的平均温度也只有2℃—4℃。就是这么一点点温热,也给北极地区带来了无限生机:枯黄的苔原开始变绿,如茵草原上有几百种有花植物竞相开放,在这有限的夏季里尽情地生长。它们大多色泽鲜艳,惹人喜爱。北极燕鸥等候鸟也飞回来了,它们在海岸的
期刊
貓咪是人类的宠物,它们看上去非常温顺、可爱。但你知道吗?它们对于当地生态的破坏程度,是你想象不到的。在你没有注意它们的时候,它们去户外捕杀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等。据估计,在美国,每年家庭宠物猫和流浪猫会杀死24亿只小鸟和207亿只小型哺乳动物。  为了遏制猫咪对当地生态的破坏,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科学家们试验了很多种方法。他们发现,给猫咪戴上彩色的发带可以减少87%的小鸟惨遭猫咪的捕食,小鸟实
期刊
在我们的印象中,红色代表温暖,蓝色代表寒冷。不过,最近一个科学研究推翻了我们对于感官和颜色的普遍理解。科学家将参加研究的人带到一个恒温的黑房间中,要求受试者将双手分别放于两个盘子的表面。这两个盘子分别被照亮为蓝色或者红色,而且温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盘子的温度比蓝色盘子的温度高0.5℃。实验的结果出乎大多數人的预料,受试者在被要求回答哪一个感觉到温暖时,他们的选择却是蓝色。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研究人
期刊
暑假时,有很多小朋友会去海边玩。他们在海滩漫步,捡拾贝壳,或者朝海中扔石子,有时候还会下海游泳。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海浪飞溅,一不小心有海水钻进你的嘴里,那味道,又咸又涩——海水咸得就像在淡水中搅入一汤匙的盐。  那现在问题来了,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因为海水里含有盐,也就是我们吃的食盐,化学名称是氯化钠。盐是咸的,所以海水就是咸的。那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海水里的盐从
期刊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有四种假说,分别是: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最近,科学家的研究支持了撞击成因说。以色列和法国的科学家通过模拟研究,精确再现了早期太阳系内星球之间的冲撞。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我們的原始地球与其他星球发生了剧烈的冲撞。冲撞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重量约为地球重量十分之一的行星残骸,而这些行星残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月球。另外,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研究也支
期刊
人有千差万别,花有千姿百态。每到各种节日来临或亲友生日之时,或是浪漫婚礼之际,鲜花的出现总是能渲染气氛,增加亮点。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市面上常见的“鲜切花”,帮您在选择鲜花的时候提供一些参考。  鲜切花是一类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存活时间长、花茎长的鲜花,同种切花的颜色和大小比较相近。切花主要可以制作成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或胸饰花等观赏价值高的礼品或者艺术品。比如在母亲节,我们就可以用鲜花献上自
期刊
人们所感受的外界信息有80%以上是来自视觉感官,然而通过视觉感知到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中也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人们会产生视觉错觉,视觉错觉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外界事物时的不正确感知。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需要错觉来适应客观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视觉错觉的实验,来感受一下什么叫视觉错觉。  实验结论  当颜色涂满之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小手“长在”白纸上了,并且像是戴着一副彩色线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