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石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多样化的冲击下,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事业中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 思政教育 以人为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而提出。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解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消弱,这是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1严峻的挑战提醒我们,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这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1、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西方敌对势力以全球化为载体,极力鼓吹西方民主制度,夸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目的就是企图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党的信任。2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的政治多元化使得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各个高校面临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挑战。3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多元中成为主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2、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带来的现实生活虚拟化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世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是一些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征”日夜沉溺于网络的一个原因。如何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辨析网络信息、增强抵制虚拟世界各种诱惑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3、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家长和社会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生存教育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少数大学生已经形成懒惰、依赖、享乐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和众多佼佼者的竞争以及学业、就业压力,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4、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尚存缺陷
一是德育的培养模式与德育的形成规律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德育知识的传授,轻道德实践活动。二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合力,甚至严重脱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并举。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多、创新少,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针对性、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实效性对策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最终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高等学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力度,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内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体系的探索
1、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体化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本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好地做到了“五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自学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把系统教育与开展专题教育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相结合,坚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发挥党校、团校和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立体化工程。4
2、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立足提高层次,坚持严把入口关;重视培养、使用与选拔,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这些措施和制度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5
3、不断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是培育大学文化精神,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二是支持高品位、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是主动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实现校园网站管理规范化。
做到以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总体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才能管用有效并进入协调和谐境界,实现教育与者、教育过程的和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重点、基础 、目标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制度建设、保障机制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创新的和谐,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和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吴新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
[3]侯文军.和谐校园建设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朱白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
[5]李晗龙,高志刚,闫广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关键词】多元化 思政教育 以人为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而提出。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解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消弱,这是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1严峻的挑战提醒我们,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这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1、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西方敌对势力以全球化为载体,极力鼓吹西方民主制度,夸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目的就是企图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党的信任。2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的政治多元化使得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各个高校面临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挑战。3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多元中成为主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2、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带来的现实生活虚拟化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世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是一些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征”日夜沉溺于网络的一个原因。如何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辨析网络信息、增强抵制虚拟世界各种诱惑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3、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家长和社会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生存教育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少数大学生已经形成懒惰、依赖、享乐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和众多佼佼者的竞争以及学业、就业压力,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4、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尚存缺陷
一是德育的培养模式与德育的形成规律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德育知识的传授,轻道德实践活动。二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合力,甚至严重脱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并举。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多、创新少,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针对性、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实效性对策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最终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高等学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力度,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内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体系的探索
1、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体化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本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好地做到了“五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自学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把系统教育与开展专题教育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相结合,坚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发挥党校、团校和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立体化工程。4
2、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立足提高层次,坚持严把入口关;重视培养、使用与选拔,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这些措施和制度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5
3、不断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是培育大学文化精神,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二是支持高品位、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是主动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实现校园网站管理规范化。
做到以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总体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才能管用有效并进入协调和谐境界,实现教育与者、教育过程的和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重点、基础 、目标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制度建设、保障机制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创新的和谐,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和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吴新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
[3]侯文军.和谐校园建设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朱白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
[5]李晗龙,高志刚,闫广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