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实境”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ang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画中的“虚拟实境”不是简单的模仿现实,而是作者通过主观想象将生活中的物象经过解构、重构、替换、叠加等手段处理之后形成的非现实存在的物象,放进作品中描绘的现实的空间中去,使之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可以信服的联系,在感觉上成为画面所营造的真实空间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实境的视觉体验。“虚拟实境”的艺术效果在勃鲁盖尔的《巴别塔》中有很好的实现。
  关键词:虚拟实境;绘画;勃鲁盖尔;巴别塔
  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一词,在我国有不同的译法,如虚拟现实、灵境、虚拟实在,虚拟境象,虚拟真实等,无论何种译法,“虚拟实境”从技术层面看,一般是指计算机和先进的传感设备构造出来并可使之与人产生交互作用的人工环境[1]。简言之,“虚拟实境”是通过虚拟的手段实现基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产生的真实场景体验。这种通过虚拟的方法营造的真实场景体验也存在于更早时期的绘画艺术当中,本文借用这一概念,从勃鲁盖尔的具象绘画艺术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绘画中的“虚拟实境”及其范例
  虚拟(Virtual),指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假设或制造假象,在具象绘画艺术中我们主要是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对现实世界中可感对象的模拟的重组形成新的主体;而实境,是指真实的情境或体验,指画面上的各个虚构对象的视觉特征与观者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产生真切的联系,并达到具有符合一般现实逻辑关系的三维空间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要讨论的绘画中的“虚拟实境”不是简单地模仿现实,而是作者通过主观想象将生活中的物象经过解构、重构、替换、叠加等手段处理之后形成的非现实存在的物象,放进作品中描绘的现实的空间中去,使之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可以信服的联系,在感觉上成为画面所营造的真实空间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实境的视觉体验。其主体物像的本质特点是超越现实的、幻想的,是一個看上去可以实现但并不存在的艺术对象。
  在美术史上,具有这一特征的代表性作品有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勃鲁盖尔①的《巴别塔》,以及勃克林②的《死亡之岛》等。本文重点讨论“虚拟实境”的艺术效果在《巴别塔》这一作品中的实现。
  二、写实绘画作品中“虚拟实境”的实现
  笔者将从勃鲁盖尔的《巴别塔》作品出发,进一步归纳虚拟实境的实现条件。
  (一)合符逻辑的模型设置。一个想象的主体如何承载作者的观念并打动观众?显然,如果它的形态是荒诞不经的,则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实境效果。当它具有真切可感的实体,人们才有进入它、思考它并领悟出它的意义的可能。勃鲁盖尔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是构想一座建筑并努力使之符合一般现实的逻辑关系。当然,这只是他的思想之中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模型。这座建筑不仅体现出创作者所描绘的人群对“高度”的激情,还体现出他对建筑的理解。有研究者认为勃鲁盖尔作品中形状古怪的巴别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画家所处时代中欧的建筑水准。同时还要考虑观众是否相信它。
  (二)真实的人类生活场景设置。塔上密布着无数工匠和各种建筑机械,海中繁忙的运输船只,在人们感叹画家高超的细密画技巧的同时,也为他们创造的场景的真实所震撼。对建筑场景的真实描绘,以致于《巴别塔》成为对当时建筑技术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画面上所描绘的密密麻麻的人物当中,能看到所进行的具体工作的人就有两百之多,而且每一组人物进行的工作都不相同。
  (三)真实的环境设置。贡布里希说:“尼德兰艺术家一直是被认为是精于模仿自然的名家。”[2]《巴别塔》描绘的是典型的尼德兰的湿地城镇的景色——河流远道而来穿过整个城市汇入海洋,密集的房舍让人相信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市镇,房屋之间穿插着其貌不扬的普通树木,有着倾斜陡檐的屋顶是北欧风雪地带的典型建筑——那一定为尼德兰的观众所熟悉,甚至我们可以猜想:站在勃鲁盖尔的画前,有的观众能找到自家的房子。
  此外,还涉及到风格和心理因素以及作为审美对象的真实性,比如说由线描风格带来的似乎可以触达的视觉满足。“虚拟实境”强调“虚拟”,是对创造性的保证,是对现实物象桎梧的超越、破坏和重建。这种重建,使主体对象承担起比现实物像所能承担的更深刻的意义。虚拟实境,强调“实境”,强调虚拟幻想后对真实现实的回归,越真实越美、越真实越震撼,以实境的效果直达观者的内心。
  三、“虚拟实境”与“模拟”及其他
  拿一般意义上描写现实生活对象的的写实绘画与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画家勃鲁盖尔《巴比塔》作一对比,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具有“虚拟实境”特征的绘画与一般绘画作品的差别,在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所作《你好,库尔贝先生》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画家二维平面上模仿三维空间的感觉,是真实生活的二维错觉。而《巴别塔》中作者将不存在的对象真实化。前者显然是一种模拟。这里我们可以把绘画中的虚拟和模拟作一比较。模拟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地把握对象原型,接近对象的原态、属性和所处环境的各种条件,达到仿真的效果。而虚拟更重要的是主观地构想原型并加以实现,在美术创作和一些研究中,当人们无法从现实条件中了解对象的全部内容时,便人为设定对象可能的状态和条件。原初对象和虚拟对象之间可以不受严格的逻辑关系和对应关系的限制。这也说明虚拟是超越现实的创造性活动。“虚拟实境”就是通过“虚拟”这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活动,通过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是数字化的中介系统,在绘画上可以是绘画的媒材,而创造的符合一般现实逻辑关系的环境。
  勃鲁盖尔作品《巴别塔》中的凌云高塔正是一个看上去可以实现但并不存在的艺术对象。绘画中的“虚拟实境”具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和符合一般现实逻辑关系的特征,还应强调以下几点:首先,绘画中的“虚拟实境”不是简单地无根据地编造事物,它所使用的绘画元素来自生活,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实现“实境”感觉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些元素是画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加工和重组,并赋予了新的意义,也使作者能更准确地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其次,它不像超现实主义者那样追求那些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潜意识的或梦幻的世界,而是力图营造可感的空间效果。它是不存在而可以实现的构想,是理性的组织,而非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运动。虚拟实境还具有追求三维空间感的特点,运用准确的透视、比例等营造深度的感觉,这一点与一般模仿现实的作品是完全一致的。大量模仿现实的作品的存在,在传达视觉错觉的真实感上为虚拟实境的作品做了非常好的铺垫。当我们面对《巴别塔》时,我们为那宏伟的构图和复杂的建筑物所感动,它显得很真实,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人们其真实性可以细细揣摸,大概没有人会认为那些建筑是不存在或不能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虚拟实境”特征的作品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都具有“虚拟性”,也就是说它们都有超越现实的一面,其中的共通点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当人们一看到“虚拟实境”这个命题就立即联想到超现实主义,并且《巴别塔》的作者勃鲁盖尔,也曾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对二者的混淆。
  显而易见的区别在于,超现实主义是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而“虚拟实境”只是作为一种技术或是一种视觉的效果出现在有限的作品个案之中。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往往放任画面的荒诞性,而虚拟实境的作品不仅最大限度超越现实,又最大限度地回归现实。它综合想象和现实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作者的创造性,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作品的能量。不仅能体现出画家所处时代的精神特质,而且更能参与到时代精神的建构当中去,并影响现实生活本身。与此同时,运用这种方法的创作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使作者和观者的想象得以释放,并从中获得更大的精神的空间,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愉悦。
  四、结语
  虚拟实境在绘画上不是一种风格流派,而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存在于一些画家的作品个案之中,它既不同于现实主义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与再现,也不同于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或梦境的非现实逻辑的描绘。准确地描述这一特点,一方面能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一类作品,了解它们“为什么能如此”的原因,另一方面,认识这一方法,有利于我们在创作中借鉴这一方法,提供更大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并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财富。
  注释:
  ①勃鲁盖尔,尼德兰文艺复兴繁荣时期的最重要的画家,关于他不太为后人所熟知的生平,本内斯这样记述:“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死之后数十年,画家凯尔.范.曼德为他写了本传记,这本书过于贫乏,只是向我們提供了一些零星的记录和简单的史料。1569年,勃鲁盖尔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去了另一个世界。……由于这些记录,我们对他的了解要比博西多一些,但对于如此伟大的大师来说,我们了解得还是太少……”参见:奥托-本内斯.北方的文艺复兴[M].戚印评,毛羽,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86-162.
  ②勃克林(Arnold Bocklin,1827-1901),瑞士象征主义画家。绘画题材多取材于神话故事、英雄传说和罗马诗人奥德维《变形记》等作品。
  参考文献:
  [1]黄禧祯.虚拟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56.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82.
  作者简介:江山,硕士,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画家,佛山美术馆联盟秘书长。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我国行为医学科学与脑科学科研和应用工作的开展,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网站提供过刊全文免费阅读下载。欢迎以注册用户身份登录本刊网站,阅读下载杂志全文。
期刊
摘 要:文学与图像的结合历来有之,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彼此融通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奇妙景观。至宋代,画与词结合紧密,宋代题画词是两者结合的重要产物。词人将自己对原画产生的视觉感受,通过词句还原画作,或者构建词人心中之画境,读题画词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画之境。题画词作者在构建画中之境时,通过运用透视与设色等方式,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将画作的视觉效果呈现在脑海之中。  关键词:词画结合;宋代;题画词;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杨志寅教授领衔研究和编著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2010年9月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求真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在长期的医、教、研和养生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行为决定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灵魂,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的崭新理念。
期刊
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
期刊
本刊采用远程稿件采编系统进行投稿、查稿等,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作者投稿:登陆本刊网站下载模版,使用模版编辑稿件,登陆在线投稿系统,按操作提示投稿。原则上不再受理邮寄稿件和Email稿件。
期刊
期刊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科技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协办的“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大型学术讲座活动于2010年9月6~10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园公众参与馆进行。活动分2场,每场活动均包括主题报告、嘉宾对话和签名赠书三个环节。2010年9月6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
期刊
为促进我国行为医学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以及全民行为健康促进工作,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拟定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中华医学会行为分会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暨河北省首次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为医学分会,各有关单位,各位专家:根据宁夏医科大学申请,经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会讨论,初步确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由宁夏医科大学承办,拟于2011年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举办,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期刊
摘 要:“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碑帖融合;碑学;帖学;民国书风;篆分遗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