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泉州盐场地区多籍策略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避赋役是明代户籍赋役制度运作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明中叶福建泉州盐场人群普遍通过顶替绝户、相冒合户附籍、析户等办法获得新户籍,进而同时支配民、军、灶等多重户籍,灵活安排丁田的户籍属性,最大限度获取优免、降低应役负担及风险。地方势要甚至同时勾结有司、盐司以偷漏役银、规避户役。利用多重户籍规避赋役的行为,是民间在国家财政、户籍管理制度框架下,结合自身财力、人脉和军役共同体、宗族等地方资源对户籍赋役制度的灵活运用。多籍策略的普遍性说明户籍赋役制度在明中叶成为民间制度套利的重要资源,不仅左右地方人群交往,还严重影响国家、地方财政。
其他文献
教育不平等的生成机制不仅来自微观视角下家庭内部的再生产,也来自宏观视野下教育系统的制度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特征以及把握中国教育不平等程度在国际上的相对位置,本研究根据分流模式的差异性将22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划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并讨论了各系统的分流模式对教育不平等的媒介作用。结果显示,在不同教育系统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学习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差异。在相同教育系统下的各个国家,其教育不平等的结构特征是相似的,而在不同教育系统下的各个国家,其教育不平等的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原
以“共享美石+美景”为主题的广西武宣县首届赏石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将于2011年11月2日至8日在仙城武宣隆重举行,这将是一场独具魅力的赏石、观光旅游、艺术体验的盛会,美丽
北魏经学制度多参袭魏晋南朝故制,然亦间有别创。例如在学校制度方面,刘芳等士人发掘出《礼记·祭义》中天子"四学"之说,在郑注的基础上结合北魏实际,创立了专收普通士庶子弟的四门小学,在宗经复古的同时,也呼应了太和改制强化门第、姓族的观念。不过,北魏改制也有未尽周全者,如阙里、京师并置孔庙,以及天子视学讲经礼的施行等,显示出北魏虽试图通过经学制度的调整彰显尊经复古之意,但由于未明相关仪制背后之经义与故事,得其形而未得其实,终难免邯郸学步之弊。不过,这些制度大多仍为北齐、隋唐所继承,显示出北魏在中古制度史演变中的
《药地炮庄》因觉浪道盛所托,始撰于1653年—1655年,后再三增补、修订,于1664年雕版,最终于1667年由福建"大集堂"梓行."大集堂"本标明系"此藏轩"版."此藏轩"版《药地炮庄》,在该书现存四种版本中刻印质量最优,学术价值最大.有学者断言:《药地炮庄》系方以智解《庄》两书——早期的"炮庄"著作与因觉浪所托而写的《炮庄》——"合为一书",证之《炮庄发凡》关于该著形式架构的交代:"训词,注之于下;诸家议论,汇之于后;别路拈提,列之于上,"此论断难以存立.《药地炮庄》称引诸家议论,多采取省称.省称方式
在承继先民使用惯例的基础上,两宋理学家在使用"巧贼拙德"及其相关、相近话语时,对其内涵进行了转换.周敦颐《拙赋》从体、用、文三个层面,对"巧""拙"这一对范畴进行了界定.北宋理学"五子"门人及其后学,继承了其理学前辈的"巧贼拙德"思想,而从本体论、价值论、目的论、工夫论等方面,对"巧贼拙德"话语进行了深入开拓.胡寅、张栻等湖湘学者在性理层面上论证了"巧贼拙德"的合理性,提升了其在理学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及其后学,在理学工夫论、价值论及诗文批评标准等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巧贼拙德"的义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