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89—01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或因单亲家庭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新闻媒体。铁一般的事实,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和幼儿生存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强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及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个体自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安全、和谐、健康地发展。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担当,不能依赖别人。阅读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等人的心理。
二、挖掘渗透点、抓好拓展点
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安全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素材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引导和教育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安全及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渗透和拓展点。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散文里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同时融入了安全教育,只有我背起年迈的母亲,妻子背起幼小的儿子,这一老一小才能安全回家,一家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针对这个散文结局,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认识事物,领悟到做一个儿子和父亲肩上担子并不轻,上有老下有小。同时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一个优秀的爸爸。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的他能不能做到《散步》的“我”?怎么才能使一个家庭合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家庭合谐了,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人们就平安了!
三、守住主阵地、捕捉契机点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安全及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教学中契机点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受社会事件、自然环境、时令气候、个体差异、群体讨论制约。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89—01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或因单亲家庭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新闻媒体。铁一般的事实,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和幼儿生存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强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及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个体自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安全、和谐、健康地发展。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担当,不能依赖别人。阅读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等人的心理。
二、挖掘渗透点、抓好拓展点
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安全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素材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引导和教育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安全及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渗透和拓展点。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散文里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同时融入了安全教育,只有我背起年迈的母亲,妻子背起幼小的儿子,这一老一小才能安全回家,一家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针对这个散文结局,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认识事物,领悟到做一个儿子和父亲肩上担子并不轻,上有老下有小。同时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一个优秀的爸爸。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的他能不能做到《散步》的“我”?怎么才能使一个家庭合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家庭合谐了,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人们就平安了!
三、守住主阵地、捕捉契机点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安全及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教学中契机点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受社会事件、自然环境、时令气候、个体差异、群体讨论制约。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