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教育顶层设计与体系构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现代大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新型城镇化为动因,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初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民、较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提高区域发展软实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为探寻房山教育大发展、大跨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人民论坛杂志社曾先后邀请10多位来自教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其均衡教育、学前教育、区域教育等内容进行了三次专题调研,并分别作了深度报道(详见《人民论坛》2010年第7期、2011年第6期、2012年第1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又组织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共同主办了“房山教育创新发展与改革理论研讨会”。会上,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郭志族全面介绍了房山教育改革的背景、思路、举措和成就。他认为,房山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渗透到区域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房山区教委领导、机关干部和来自幼、小、中、职、成的校长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了参与房山教育改革的体会和收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房山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顶层设计,提出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以系统思维统筹协调、以创新思维增添活力的“1123”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充分体现了房山教育创新改革的前瞻性、科学性、独创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房山教育创新改革的探索表明,推动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系统思考、顶层设计是前提条件,锐意改革、讲求创新是强劲动力,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专家们指出,房山教育工作思路和探索经验,对同类山区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在推进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近年来,针对山区和农村地区教育布局分散、体系残缺、办学效率低等问题,北京市房山区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职能,合力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成功构建起一个覆盖全民、较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区域教育步入科学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轨道,大大推动了区域城乡一体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
  注重顶层设计,明确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向
  进入21世纪,教育与学习过程的终身化成为必然趋势。
  从国际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与信息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国都纷纷把打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凸显了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房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房山教育发展现状看,房山是北京城郊的农业大区,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受自然、历史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制约,这里山区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正面临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转变。虽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在教育的布局、规模、条件、质量、体系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类地区。
  2001年,房山区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撤并区文教委、教育局和成人教育局,组建新的房山区教委。房山区教委深刻认识和把握区域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紧密结合房山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着力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以“1123”工作思路为核心的房山区域教育发展思想。
  据房山区教委主任郭志族介绍,“1123”工作思路中,第一个“1”是指要牢固树立一个终身教育理念。从横向上看,终身教育需要一个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并且这个体系还得不断优化;从纵向上看,要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创造和发展的能力。第二个“1”是指要围绕一个核心——提高质量效益。这是衡量一切教育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2”是指要实现两个目标——基础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两者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符合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3”是指把教育划分为三个板块——公共教育、准公共教育、民办教育,并采取不同的指导方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由于其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指导方针是“均衡化、高质量”,而不应该向重点校和重点班发展;把其它所有非义务教育的公办教育称为准公共教育板块,包括学前、职高、高中等,因为这些学段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接受的教育,所以只能加一个“准”字,对其指导方针是“健全体系、壮大实力”;对民办教育板块,指导方针是“规划引导、依法管理、业务上统一指挥”。
  同时,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房山区教委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设计。比如,为克服传统教育效益低下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其保持内在的统一性和可持续性,提出要突出“两大主题”——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为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粗放,打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为突出所有工作的目的性,避免精力过于分散,提高育人效益,提出要达到“三个聚焦”——各项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课堂向学生发展聚焦。
  通过科学、系统、超前又符合实际的顶层设计,彻底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和管理体制的束缚,明确了房山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内涵,为全区今后一系列教育改革创新确立了思想保障。
  按照房山区域教育发展思想的要求,房山区教委在改善基础设施、调整教育布局、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八大体系,夯实建设学习型社会基础
  十多年来,在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和“1123”工作思路指导下,房山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突出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全面完成。学前教育形成了市立园为示范、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格局,走在北京郊区和全国农村地区前列;成人教育形成了成教中心为龙头、乡校为中坚、村教为基础的三级教育网络,走在全国前列;职业教育实现了升学和就业两条腿走路、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并举,同时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两所省部级重点职高竞相发展;基础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完成,形成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局面。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成果丰硕。课程、课堂、考试、评价四大要素管理日渐显著;德、智、体、美教育管理集约程度大幅提高;各类人员职责和工作规程使人与事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阶段性教学质量标准、课堂质量标准、教师考核标准,实现了评价有标准、考核有目标;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干部管理、研修管理等领域,全部实现了程序化管理的目标;综合评价实现全区全覆盖,成为全面评价学校的权威指标。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成为优化各学段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的逐渐展开,为干部教师成长搭建了崭新平台;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主体,以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两翼,形成了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国际英语教师培训、初中教师脱产培训,成为做长短板的重要手段;新任领导干部培训、副书记培训、党政正职培训,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课程化、常态化。
  教育质量指标体系逐渐清晰。质量监测分析评价、中高考评价指标日益集约精确;德育评价、体质健康测试,使质量标准更加全面;考试评价平台的研发使用,使命题和考试实现了多维目标评测的系统化、科学化。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评价的引进,增添了与国际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的窗口。
  教育资源体系日渐丰富多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的执行和开发,使课程资源日趋丰厚;以大课堂和职成实践基地为载体,使很多社会资源成为有效的实践教育资源;以加拿大、北京西城区为主体的区域优质资源和名校、名师资源的整合逐渐丰厚;以刘永胜等为代表的名校长,以吴正宪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师相继进入房山,成为教育成长的重要人力资源;以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标志,家长资源日渐丰富,家委会初具规模。
  教育创新成果体系多位彰显。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展思路、实践路径、评价标准等创新成果初具规模;多次获得国家、市、区教科研课题奖项和教育成果奖项,彰显了房山教育人的活力和实力;岳各庄中学、房山二中、良乡附中、周口店小学、良乡中学等一批课改成果凸显;先后被评为学习型先进区、职成教育示范区,创新成果被国家教育权威机构认可;教育科研、教育创新项目使干部教师的创新成果成批涌现。如在北京市政府四年一次的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2009年,房山区共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3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012年,在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房山区又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获一等奖、5项获二等奖,获奖人次居全市郊区县前列。
  教育政治保障体系日趋有力。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保障地位日益突出;全区教育党组织坚持抓好党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严格的管理使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提高;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日益常态化;双争活动、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区教育风气越来越好。
  教育物质保障体系日益丰满。以校舍功能化、操场塑胶化、设备配置标准化为主要标志,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区办学条件标准化;以经费全口径达标为标志,不仅使学校运转有保障,而且历史性地把校长从保运转的压力下解放出来;网络全覆盖,门户网站、网络研修平台、安全监控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正在有力地改变着管理形态;办学条件标准化、布局调整及山区工程的实施,为教育均衡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饮水、旱厕改造、土操场改造、煤火取暖改造,这四大涉及师生生活质量的指标得到历史性解决,使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有了现实基础。
  以上八个方面的成就所构建起来的教育体系,为房山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区域发展软实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遵循发展规律,改革创新带来的三点启示
  从十多年前的全面落后,到如今的教育整体水平处于北京郊区乃至全国山区和农村地区前列,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程度大幅提高,初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房山教育走出了一条符合规律和房山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专家们认为,房山教育的探索和经验,在当下有三点启示。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思想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事业是一项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民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房山区教委始终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大胆提出并不断丰富“1123”工作思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使房山教育实现了科学发展。
  第二,遵循规律、探索规律、系统思维是内在依据。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房山区教委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大教育观,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国情、市情、区情,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提出并践行了符合实际的、具有超前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思路及发展策略,并一以贯之,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
  第三,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是根本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房山区教委抓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会,实施“山区教育”工程,启动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通过建立一系列新机制,确保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了一个幼、小、中、职、成等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和教育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责编/王志远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依靠科教兴林,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浏阳市科协周春庚浏阳市有山林517万亩。为了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该市林学会注重发挥林业科技人员在林业建设和科技兴林活动中的作用,为繁荣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经验,人的情绪因为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就有可能会造成焦虑。焦虑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弗洛伊德将焦虑分成对象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对象焦虑是人感知到外在世界的危机所导致的应激反应;神经焦虑是来自人的本能的危机感觉所导致的应激反应;道德焦虑则是来自人的良心的危机感觉所导致的应激反应。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的生活情形中感受到焦虑。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焦虑成了一个问题,干扰
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当前,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新精神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引,高度重视改革的方法论。  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重要关系。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
宁波绣品厂的金银彩绣“百鹤朝阳”立屏;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会上,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荣誉——“珍品”,成为这届百花奖唯一获“珍品”的绣品;为浙江省和宁
福建省领导关怀赞誉医学会连续四年被评为“学会之星“的福建省医学会,最近在榕隆重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全省260名医学专家代表出席盛会。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省
1993年5月19日至25日,全国首届学会史学术座谈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协学会部的支持下,由《学会》杂志编辑部发起召开的。来自北京、上海、
围绕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组织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活动,开展科技决策服务。以能源研究会牵头、10多个学会联合完成的“重庆能源发展战略初探”、该会承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仍然比较普遍地面临着“三难”和“六乱”的困扰。传统的剥肖』理论构成了非公有制经济进~步发展的理论障碍。而要消除这一障碍,必
用R矩阵传播方法解耦合态方程,计算了He-NH3碰撞过程的转动跃迁截面和速率常数,与其它作者及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好于其他作者。因此,可为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物结构应当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指示,1988年10月,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农学会牵头,会同作物、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科技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