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ufangfang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载,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始终在高耗低效的峡谷中徘徊,往往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焦头乱额。经常会听到说:“语文课真乏味。”“我一点也不喜欢上课。”……面对种种的责难,我陷入了深深困惑之中,在苦苦反思和求索中,我终于惊喜的发现了指路的明灯――情感教学。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了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于赤壁之战后兵败华容道,狼狈不堪。遇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虞,最后关羽迫于昔日的知遇之恩而义释之。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既可能因为朋友的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了一句鼓励的话语而欣喜。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优势,抓住这一情感要素,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只有激发了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手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在教学中对情感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首先,情感架起了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伦的光辉,但许多的学生读之却索然无味。尽管教师不断提示“这是名家名篇”,但他们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识春风的温馨,仍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其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文章之美。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让那些富含情感的美文去感染、激荡学生,让学生内心极易被点燃的感情与之共鸣。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考虑到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难以想象潮起潮落的壮观与柔美。我便先通过多媒体投放海浪的温柔静美和汹涌澎湃,让学生们心中那抽象的海浪形象化,然后要求在潮起潮落的声中,根据旁注的提示来感情朗读。随着朗读的进行,们在大海那时而喃喃细语,时而汹涌澎湃的咆哮声中领略出大海那深沉而丰富的内涵……他们沉浸在大海柔情脉脉的静美中,陶醉在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里,一往情深。这样教学任务也就很自然地迎刃而解了。其次,情感为培养的人文思想注入了源头活水。以人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而情感教育恰恰是尊重学生,培养人文思想的最佳渠道。记得上学期,我班有一名令老师头疼的后进生,他上课搞小动作,课间疯打闹,课后不完成作业,还经常和老师唱对角戏。我“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后来我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他母亲早亡,父亲外出打工,他一直随奶奶艰难度日,缺少母爱也许就是他自暴自弃的根本原因。于是我经常找他谈话,谈社会、谈人生和理想,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并让他与年龄相仿且同样喜欢篮球的弟弟交为朋友。在多次的交往中我们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我,我很自卑,但现在语文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感觉我也是一个与同学平等的人。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表现。”果然,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观,回答问题开始活跃,对其他的态度,也不再敌对和冷漠。许多班级活动他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学习成绩(特别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看来,的心灵并不是封闭的坚冰,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的高谈阔论,而是真情的关注与真心的交换。只要我们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给予平等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关怀,必然会激发他们朴素的人文思想的萌芽,从而变得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寓情感于語文教学中,其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将这份情感寓于教学中呢?第一,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储蓄情感。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站在大、大阅读的高度上才能有效弥补在长期应试中流失的丰富情感。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在大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意见之外尽量不要给他们提出苛刻的要求,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无形之中积蓄他们丰富的情感。可以推荐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一些课外名着或《辽宁青年》、《读者》等杂志,并辟出专门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如通过阅读《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等使学生领略祖国的风光文化美,储蓄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父爱如山》、《母爱如潮》等美文来让学生领悟人世间的亲情可贵,从而储蓄学生的人文情操;通过课外读物《培根随笔》、《名人传》等来引导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挫折,从而储蓄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勇气。教师还要注重引导他们重视加强实践生活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往往不是生动精辟的讲解,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走进生活,去感受那寒风的凛冽、沼泽的泥泞和花开的喜悦,没有这种感受,他们的情感就无从获得,便无法领悟文章内在的情感之美,从根本上斩断了他们对文章作品的情感再现和再造的途径。第二,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在本质上就是要让通过阅读、想象再现和再造生活,真切体验文章美质。其方法有多种:(一)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引领学生听录音,让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然后跟着录音齐读。同学们读着读着,读出了春天的色彩,读出了春天的气息,读出了春天的声音,也读出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欢乐气氛。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越读越有劲。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绘画是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儿童画从中看到幼儿的内心世界。绘画也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儿童总是会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看世界,能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透出了一种纤细的感情和强烈的认识和欲望。包豪斯艺术教育的思想宗旨就是以“一切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完整的建筑物”,“让我们一起期望、设想和创造出建筑、雕塑、绘画结合一体的未来新大厦”──体现了20世紀艺术与科学
期刊
摘要: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现在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变中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说真话 写事实 叙真情 用绘画 靠想象 多肯定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小学生能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培养计算能力弄清算理法则口算能力     下面就是我通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1、弄清算理是计算的关键 2、把握重点的问题  二、加强口算训练
期刊
摘要:化学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经常性复习在化学教学中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常性复习的类型有:1,预备型复习,2,归纳型复习,3,比较型复习,4,实验型复习,5,变化型复习,6,强化记忆型复习,7,总结性的复习。重视了经常性复习,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学、经常性复习、归纳、比较、实验、记忆、总结。     化学复习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复习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
期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笔者结
期刊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法。即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把学生的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并得
期刊
[摘要]: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从而增强思维能力,激活创新潜力。  [关键词]: 探究欲望 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 合作交流  [Abstract] : The new curri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
期刊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