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罗得西亚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津巴布韦在2008年3月29日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包括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地方政府选举在内的联合选举,却迟迟不能得出总统选举结果。对于这个非洲内陆国家的政治、经济困境,一些了解当地情况的分析人士称,这和当年那段“罗得西亚”“片面独立”的历史有很大关系。
  
  从“英国南非公司”到罗得西亚
  
  津巴布韦历史上曾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到19世纪中叶,在今天津巴布韦境内,还有由恩德贝莱人建立的布拉瓦约王国,和由绍纳人建立的莫诺莫塔帕王国。
  1888年,英国人罗兹(Cecil John Rhodes)和拉德(C. D. Rudd)在南非建立了“英国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的前身,开始染指津巴布韦地区。同年10月,他们和布拉瓦约国王洛本古拉签订拉德租约,取得在布拉瓦约领地全部采矿权;次年10月,BSAC从英国获得皇家特许状,允许其在英国驻南非高级专员监督下“发展工业、商业、文化和政治”,实际上是授予了殖民的特许权。1890年,罗兹在南非组建了一支包括212名白人探险家,500名英属南非殖民地警察的“探险纵队”,取道博茨瓦纳,于当年底进抵马绍纳兰,建立了第一座殖民要塞,并以前首相索尔兹伯里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后来“罗得西亚共和国”首都索尔兹伯里(Salibury),也就是今天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
  
  由于当地黑人根本不知道这伙不速之客的真正目的,竟未组织任何反抗,罗兹放心大胆地将部队解散,分头侵占土地,给每个探险队员分配3000英亩土地和15处金矿开采权,每个警察分4500英亩土地。这些殖民者很快吞并了津巴布韦大片沃土,1895年,BSAC宣布自己是这片新殖民地的主人,并以罗兹的名字命名为“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为今天的赞比亚)。
  黑人王国这才如梦初醒开始反击,1896年3月,两个黑人王国开始向分散在各个农庄的白人殖民者发动进攻。由于白人力量分散,罗兹又缺乏军事经验,一开始连遭挫败,450名殖民者被杀,BSAC困守索尔兹伯里要塞,被迫向南非高级专员求助。
  1897年,英国政府授意南非高级专员派兵增援,很快打垮了装备落后、组织松散的黑人。至当年11月,“津巴布韦第一次解放战争”失败,两个黑人王国先后倾覆,英国政府趁机接管BSAC武装,并派出特派专员负责殖民地行政,这是南罗得西亚由私人殖民地转为英国官方殖民地的开始。随即,大批白人开始向这里移民。
  一战结束后,英国大量失业者纷纷向海外殖民地转移,其中不少来到了耕地肥沃、糊口容易的南罗得西亚。日渐增多的白人移民要求建立自治政府,1922年,英国政府同意罗得西亚白人进行表决,结果多数同意“内部自治”,1923年罗得西亚建立自治政府,被允许成立内阁和议会,总督由英女王任命。
  二次大战后,英国国力衰退,不得不给予殖民地更多自主权。在其主导下,1953年10月成立英联邦统治下的“中非联邦”,由南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组成,由于三地关系疏远,不论统治者白人,还是被统治者黑人均怨声载道,“中非联邦”仅维持了两个月就破产了。
  长期以来,英国在非洲推行“自警制”和“多数原则”两项制度,即白人武装自卫,和在不影响英国统治权的基础上,在白人中实行“一人一票”的普选,成立自治议会和内阁。但随着白人在南罗德西亚经营日久,土生白人渐渐居于主导地位,他们把南罗得西亚而非英国视为“祖国”,要求更多的自主权以致独立,而这种要求遭到英国政府的反对和压制。
  20世纪60年代,土生白人组成了本土化政党“罗得西亚阵线”(RF),领袖为史密斯(Ian Smith ),该党不断与英国政府谈判,要求“高度自治”,但均不得要领。
  被激怒的史密斯于1965年11月11日采取了让全世界震惊的行动:那天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点,当地时间13点,史密斯向伦敦英国首相府发出“独立专电”,宣布罗得西亚(由于赞比亚独立,1964年南罗得西亚改名为罗得西亚)在英联邦体制内独立。
  这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战纪念日,按照传统,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点,英国将举行两分钟默哀以悼念阵亡将士,首相威尔逊也不例外。等默哀完毕,罗得西亚的“独立”已生米煮成熟饭,英国驻罗得西亚高级专员公署已被史密斯派人接管,高级专员约翰斯顿被扫地出门,罗得西亚“独立”了。
  由于罗得西亚的“独立”是在未得到宗主国同意、也未获得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因此被称为“片面独立”或“单方面独立”(UDI),史密斯和他的罗得西亚当局,也就成为UDI的始作俑者,由于科索沃的UDI引发全球性争论,这种“片面独立”的影响至今还是国际问题专家的热门议题。
  
  “罗得西亚共和国”
  
  UDI后的史密斯起初仍谋求和英国的某种形势共存,英国驻罗高级专员虽被驱逐,却受到良好对待和周到保护,不仅如此,他自称“总理”,领导内阁,却仍扶植了“官方行政长官”杜邦作为英联邦统治的象征。然而这仅仅是表面文章,史密斯和英国、英联邦早已貌合神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坚决拒绝接受英女王任命的总督吉布斯。
  英国无法容忍这种公然藐视帝国权威的“大胆妄为”,在英国的坚持下,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1号决议,决定对罗得西亚实行强制性经济制裁,禁止成员国与罗得西亚间除人道主义性质外的一切贸易、金融交流,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这类制裁。
  221号决议规定,制裁维持到罗得西亚“重新纳入英联邦秩序”为止,但史密斯显然不想走回头路。自遭受制裁以后,罗得西亚当局不断尝试外交突破,不但同时和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眉来眼去,甚至和正在尼日利亚闹分裂的“比夫拉共和国”建立联系。在他们的努力下,南非、葡萄牙、伊朗等国分别给予罗得西亚或明或暗的帮助,使得这个内陆“国家”得以在联合国制裁下维持生存。
  史密斯还力图和美国搭上线。正与苏联、古巴在非洲争夺势力范围的美国积极响应了他,1970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发出信号,如果罗得西亚正式宣布独立,美国“没有理由不予承认”,美国甚至还派出外交官,准备在索尔兹伯里设立美国领事馆。这让史密斯十分振奋: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和津巴布韦建交,仅有一个“国家”(已经在1970年1月15日灭亡的“比夫拉共和国”)承认其独立的合法性。
  自认为获得巨大外交突破的史密斯当局觉得,是时候甩掉英联邦的旗号,走自己的路了。1970年3月2日,“罗得西亚共和国”宣布成立,并脱离与英联邦的关系,克利福德·杜邦,一位1953年移民罗得西亚的前英国律师,被选为总统,但国家实行内阁制,实权掌握在总理史密斯手里。
  出乎意料的是,共和国的建立并未带来预期的外交空间:由于英国的强烈抗议,美国在最后关头退缩了,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宣布取消建立驻索尔兹伯里领事馆的决定,这样一来西方阵营竟无一国承认罗得西亚共和国,而东方阵营因史密斯政权的白人殖民属性也拒绝承认,罗得西亚共和国注定要一生孤独下去。
  虽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仍和罗得西亚维系一定经济关系,1971年,美国国会通过“伯德修正案”,允许美国从罗得西亚进口铬、铬铁和镍等战略物资;此外一些走私集团也建立了从罗得西亚将当地特产烟叶走私出境,再冒充其它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的渠道,使得罗得西亚可以苟延残喘下去,但从总体而言,罗得西亚一直处于准封闭的状态。
  
  真正的威胁在境内
  
  如果说外部压力还可以抵御,境内黑人谋求真正独立、平等的斗争,则是罗得西亚当局最可怕的梦魇。
  根据1978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罗得西亚境内有白人26万,黑人600多万,白黑人口比例高达1:22,而黑人在白人集权的罗得西亚共和国却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经济上也处于受压迫的地位。
  更严重的是,国际社会施加于白人政权的经济制裁,迫使原本从事烟叶生产的白人农场转而生产谷物、肉类,以摆脱制裁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烟叶几乎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而谷物和肉类则容易出手得多。谷物和肉类原本是黑人经济的命脉,白人农场技术、设备、管理先进,土地也更肥沃,很快就压垮了脆弱的黑人自然农业,到70年代末,原本占谷物和肉类市场份额65%以上的黑人,已被挤压得只剩30%份额了。显然,黑人成了国际制裁的最大牺牲品。
  罗得西亚境内原本就有一些黑人民族主义政党活动,最有影响的是提出“一人一票”的恩科莫所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ZAPU),以及由穆加贝等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并已从合法斗争开始向暴力夺权方向转化。1964年8月,史密斯宣布紧急状态,取缔两个黑人政党,并将恩科莫、穆加贝等投入监狱(穆加贝被关押10年),这种粗暴做法激怒了黑人,令其义无反顾地投入武装斗争。
  1966年4月28日,ZANU的武装“津巴布韦民族解放军”(ZIPLA)在奇诺伊地区袭击了一个白人农场,打响了后来成为“布什战争”或“津巴布韦第二次解放战争”的内战第一枪;不久,ZAPU的武装“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家”(ZIPRA)也在乌伦圭地区采取了同样行动。这两支武装前者以莫桑比克为基地,主要成员为修纳族,后者以赞比亚为大本营,主要成员为恩德贝莱族,这两个民族分别占总人口79%和17%,二者成立的爱国阵线(the Patriotic Front)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并得到苏联、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支持和资助。
  由于殖民主义已日薄西山,民族自决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史密斯所坚持的、由占人口总比例不到7%的白人统治整个国家的种族主义理念越来越得不到认同,黑人爱国阵线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几乎整个欧洲,甚至津巴布韦的前宗主国英国,商界、政界的许多重要人士都曾隆重迎接出狱后来访的恩科莫,并给爱国阵线以大量资助,这些资助很快变成了武器、医药和补给。
  起初史密斯对这一切都不甚在意:虽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但南非和葡占莫桑比克仍是其军火的可靠供应者,而它们的背后,则是号称“最后一个在非洲死守殖民地的宗主国”葡萄牙军政府,依靠这些输血,罗得西亚当局在内战的最初10年占据上风,黑人游击队只能依靠袭击分散的白人庄园显示武装斗争的存在。但很快这一切都变了,1974年葡萄牙发生“康乃馨革命”,极右派军政府被推翻,1975年,莫桑比克独立,即使同病相怜的最后盟友南非,也因深陷安哥拉泥潭和国内种族冲突而力不从心,屡屡促使史密斯政权尽快“政治解决”国内问题。
  
  从罗得西亚到津巴布韦
  
  迫于国际压力,罗得西亚当局不得不同意和黑人反对派谈判。1975年8月,在南非和赞比亚的斡旋下,谈判在赞比亚边界的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但在会谈中,罗得西亚代表和黑人代表间未进行过哪怕一句直接交谈,在即席发言时,罗得西亚代表公然宣称,如果黑人打算凭借人数优势夺取罗得西亚的主导权,那么当局“将不惜战斗到底”。会议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此后的战局越来越对罗得西亚不利。由于周边国家公开站在支持黑人的立场上,博茨瓦纳、赞比亚等国允许爱国阵线利用其领土设置基地,黑人武装的战斗力也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飞速提高,开始有效地实施破交、攻击政府军孤立据点、袭扰经济目标等具有战术价值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史密斯政权则采用美国在越南实行的政策,强制建立“战略村”(PV),将居民强行驱赶并入,并在战略村内实行坚壁清野,村外肆行焦土政策,企图尽可能拖延时间,等待国际局势变化。
  然而史密斯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弱点:人口。由于罗得西亚当局实行种族隔离,因此只敢征用白人当兵,但大量青壮年入伍导致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崩溃,即使这样兵力仍捉襟见肘,不得不大量使用雇佣军,而这更加剧了当局的财政负担。
  经济和兵源的枯竭已经让史密斯当局支撑不下去,而南非又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1976年和美国合谋,切断对罗得西亚的武器、军需和油料供应,并撤回此前偷偷提供的人员和装备支持,这不啻釜底抽薪,罗得西亚军队此时只有25000名士气低落的士兵、8辆从波兰走私的T-55坦克和9架老掉牙的英国“猎人”战斗机,不得不转取守势,并试探用投放毒素等“生物战”手段挽救败局,但都是徒劳,反引来国际社会更大压力。
  1978年9月3日,一架匈牙利航空公司的“子爵号”民航机在卡利巴地区被ZIPRA击落,12月1日,另一支黑人游击队奇袭索尔兹伯里郊区油库,击毁油罐,焚毁大量政府战略石油储备,浓烟在索尔兹伯里上空盘桓5天之久,并直接导致当年罗得西亚年度预算赤字增加20%。这两件事成为罗得西亚命运的转折点,此后包括基辛格在内的许多国际名人都公开站出来促使史密斯尽快和黑人和解。
  当年底,四面楚歌的史密斯不得不表示谋求“和解”,罗得西亚当局在索尔兹伯里和一些温和派黑人领袖进行了会谈,并在当年宣布进行“改革”。1979年4月,改革后的选举完成,罗得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主教穆佐列瓦主教(Abel Muzorewa )在一次“有所改进”的选举中作为非洲民族委员会(UANC)领袖当选总理,一些温和派黑人领袖入阁,国民也改为“津巴布韦(罗得西亚)共和国”,但黑人所要求的“一人一票”却毫无下文,史密斯虽然退到幕后,却仍然掌握实权。对此穆加贝、恩科莫等主要黑人领袖拒绝承认新政府,恼羞成怒的史密斯在1979年曾组织特务赴卢萨卡企图暗杀恩科莫,但失败,此举让罗得西亚当局更形狼狈和孤立。
  不仅如此,英国、美国等纷纷宣布不承认穆佐列瓦政府,要求罗得西亚实现真正的种族和解。1979年9-10月,在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主持下,罗得西亚当局和黑人爱国阵线在英国伦敦兰开斯特宫举行历史性的制宪会议,在12月31日达成《兰开斯特宫协议》,主要内容为:1、双方自1980年1月1日起停火,3万游击队员在16个指定集结点集结,政府军在军营集结,由英联邦军队维持停火;2、罗得西亚当局取消“片面独立”,暂时恢复英联邦托管地位;3、在1980年2月举行由所有党派、种族参加,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决定罗得西亚未来命运。
  协议达成后罗得西亚白人产生严重恐慌,许多人策划逃离。此时黑人领袖穆加贝表现出远见卓识,主动向史密斯等提出“10年不土改”,并在议会中为白人保留20个议席,从而确保宪法不会被黑人多数派单方面修改,在历史大潮面前,一贯顽固的史密斯明智地选择了顺应,在他的努力下,白人情绪渐渐平复,并积极投入到选举准备之中。
  1980年2月,历史性的罗得西亚普选拉开帷幕,100个议席中,白人的20个保留议席均为史密斯的罗得西亚阵线获得,不分种族的80个议席,穆加贝的ZANU获57席,恩科莫的ZAPU获20席,穆佐列瓦的UANC获3席。
  3月11日,穆加贝宣誓就任总理,4月18日,新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宣布独立。
  和许多人的理解不同,严格意义上的“罗得西亚”历史,为1965年11月11日至1979年12月31日,“罗得西亚共和国”历史则为1970年3月2日至1979年12月31日,因为根据《兰开斯特宫协议》,自1980年1月1日起“罗得西亚”取消单方面独立,恢复英国领地地位,尽管这一“重新殖民化”的过渡期,仅有短短的71天。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即自这一刻起,单方面独立的始作俑者、非洲现代史上唯一从未得到任何国家正式外交承认“罗得西亚共和国”,在自己短暂的历史扉页上,画完了最后一笔。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深基坑支护工程越来越多,地下空间被我们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加强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加大,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等工程大幅度增加,为了节约地上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深基坑工程随之增加,如何保证建筑基础稳固,保证高层建筑稳固,基坑开挖所
音乐是一门靠音的高低、长短、轻重等诸多因素组成的旋律之美作用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如果,教学中仅仅让学生会唱,初步感受其旋律之美,而他们的情感没能被充分地激发释放出来,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建筑设计对于整体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要对其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并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整体质量、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设计活动不是一个人单独的活动,它是一种集体合作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时候,切记一定要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确保最大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以变形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的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学子打开了成才立业的大门,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创新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高职
加快慈善机构民间化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慈善机构应逐步与政府脱离人事关系、财务关系、组织关系,这是一个大方向。慈善的民间性与职业化,是世界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
今年是苏联封锁西柏林60周年,长久以来,西方将这一事件当作冷战的起点,并指责苏联是“罪魁祸首”。然而从苏联的角度来说,冷战早就在1945年5月21曰拉开了序幕,美英情报部门支
随着我们经济飞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施工单位生存压力极大;本文通过分析投标报价与成本的关系,列举施工单位经营案例,说明目前施工企业报价与成本存在不平衡的关系,从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良,采用隔油、气浮作为预处理,去除水中石油类物质,然后通过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处理,将大部分的污染物去除,最后通过MBR膜生物反应器作为深度处理,使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