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技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阐述,提出技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未来职业生活及时纳入课程与课堂,让学生着重掌握好语文“听说读写”的工具作用,才能使技校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功能 生活化 教学方法
社会长时间赋予语文课程低到尘埃的“纯粹应试”功能,又或者高入云霄的“人文素养提升”功能。因此,针对目前技工院校开设语文这门基础课程,学生抱怨的声音不小,如“都不参加高考了,还学语文干吗?”很显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批判学生的学习功用主义。深挖内里原因,是语文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知识学习与应用脱节,学生没有感受到语文的用处,自然不愿意主动学习。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尴尬,语文须得践行生活化教学。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向
顾黄初先生曾指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堵墙围合而成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书本那几篇课文上,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是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交际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向。我们可喜地看到,2016年最新发行的全国中职学校通用教材(第六版)正在践行这种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滲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掌握好语文“听说读写”的工具作用,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
以前的语文教学目标,多指向“为考试服务”,教师从给难读的字注音到串讲课文大意及分析词句,唯恐讲得不深不透,语文教学俨然成为“一言堂”。其实,技校的学生摆脱了考试的指挥棒,语文教学目标可以指向“为生活服务”,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笔者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前,就大胆设计了这样的语文预习题: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说说你认识的居里夫人。课上,学生这样描述居里夫人:第一,她是个女强人。她是个女人,与丈夫有共同的事业;她是个强人,女科学家不多,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全世界就她一个。第二,她是一个很有教育理念的母亲。有人劝她把巨额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她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第三,她是个有荣誉、有钱的人。她一生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第四,她是个“山人”,淡泊名利,100万以上法郎都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其他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等。
仔细考究,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名人、历史、自然、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加上现在学生人手一部上网手机,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运用手头工具、身边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2.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生活化
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强化语文活动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共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才能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1)与学校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与新生入学活动相联系。新生来到新的环境,语文教师此时可以让出部分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给予学生在公开场合开口说话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与班级秋游活动相结合。笔者在教授“计划”这种应用文文体写作时,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答出他们班即将开展的秋游烧烤活动怎么组织。学生的设想非常周全,甚至考虑了班级通讯录、应急药品以及下雨延期等等问题。
其实,各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必定会组织学生社团和各类赛事。如此一来,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紧盯校园文体动态,把校园中学生们最为关心关切的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引进语文课堂,比如让学生学习制作社团招募海报、撰写各类比赛的校园广播稿等等。学生关注了,听课参与率自然大幅提高,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2)与家庭生活相结合。许多心理学研究已证明,家庭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莫言先生的《卖白菜》就以一个12岁少年单纯而又任性、倔强的语气刻画了自己坚强、慈爱、自尊、诚信的母亲形象。在拓展与交流环节,笔者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问题:说说你爸爸或者妈妈对你的影响。学生们畅所欲言。笔者又顺势引导学生回家跟随自己的父母一起去上班,如果很有感触,就写成字数不限的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收到的文字或温暖感动,或发人深省。学生的文字,不一定性灵曼妙,但它情感真挚,“我手写我心”,真正达到了写作的最高要求。
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其中品尝了太多的苦乐酸甜。实际上,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尤其是习作课上,若是善于寻找与学生家庭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写,这样他们写出的作文才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为心声,言之有物。
(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技工学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坐不住。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教室只是小课堂,社会生活才是大学校。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例如,我们平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招牌、报刊、网络、电视中的错别字并记录下来,课堂上请他们以小组拼拼的方式进行比赛,他们就会告诉你很多商家把家具店、哈密瓜、文身、洗车打蜡误写为“家具店”“哈蜜瓜”“纹身”“洗车打碚”如此种种。网络中的错别字更多,比如少年、孩子、同学、这样子、什么、是的、怎么办、惨剧、喜欢、过奖常被网友们写成“骚年”“孩纸”“童鞋”“酱紫”“神马”“素的”“肿么办”“餐具”“稀饭”“果酱”。这一社会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搬到课堂,在学生的“叽叽喳喳”声中,笔者想正确使用我国文字的思想已经灌输进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大部分也认可了故意使用错别字不是时尚的问题,而是关于文字会流失的问题。 (4)与未来职业生活相结合。第一,培养专业所需的技能。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方面,跟学生明确讲清楚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与人交流。关于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可以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中正视中职生口语能力偏差特点,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篇章,由完全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自说到对话再到辩论。内容上可以是身边人、身边事,也可以是新闻、美文。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在应用文教学方面,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或到企业做員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当文秘人员要写计划、总结等,当车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市场营销人员的要会写《市场调查报告》,当财会人员要会写《年度收支情况报告》,自己开店办厂首先得向工商部门递《营业执照申请书》,与人合作生意还得会拟定合同。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精准针对学生专业,有选择性地教授应用文写作,让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专业领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第二,培养职业素养。其实,中职语文教材选择了众多关于职业的课文,譬如《信客》《那一年,面包飘香》《景泰蓝的制作》等,都传递尊重热爱职业的情感、勇于实践的务实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童叟无欺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活动、理解职业生涯、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但在教授这些课文时,笔者总觉着学生受到的冲击力似乎还可以更大。笔者曾试着把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请进课堂,让同学们听同专业的师兄、学姐们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很显然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
3.语文课外拓展生活化
语文课外拓展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语文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自办刊物、报纸,自办广播站,成立小小表演社等,又比如让学生走上街头,查纠错别字;搜集口语、社交媒体上的病句;收听收看网络、电视、广播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阅读报纸杂志,摘抄美文;收集民间故事、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在班上交流分享;“致敬我的偶像”,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偶像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特产、文化习俗,制作展板、PPT等这样的课外作业,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他们懂得“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学生觉得很有趣,愿意去完成。语文课外拓展成了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不知不觉得到增强,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确实,语文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教学必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各项生活更加贴近,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为生活做准备的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语文功能 生活化 教学方法
社会长时间赋予语文课程低到尘埃的“纯粹应试”功能,又或者高入云霄的“人文素养提升”功能。因此,针对目前技工院校开设语文这门基础课程,学生抱怨的声音不小,如“都不参加高考了,还学语文干吗?”很显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批判学生的学习功用主义。深挖内里原因,是语文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知识学习与应用脱节,学生没有感受到语文的用处,自然不愿意主动学习。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尴尬,语文须得践行生活化教学。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向
顾黄初先生曾指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堵墙围合而成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书本那几篇课文上,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是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交际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向。我们可喜地看到,2016年最新发行的全国中职学校通用教材(第六版)正在践行这种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滲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掌握好语文“听说读写”的工具作用,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
以前的语文教学目标,多指向“为考试服务”,教师从给难读的字注音到串讲课文大意及分析词句,唯恐讲得不深不透,语文教学俨然成为“一言堂”。其实,技校的学生摆脱了考试的指挥棒,语文教学目标可以指向“为生活服务”,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笔者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前,就大胆设计了这样的语文预习题: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说说你认识的居里夫人。课上,学生这样描述居里夫人:第一,她是个女强人。她是个女人,与丈夫有共同的事业;她是个强人,女科学家不多,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全世界就她一个。第二,她是一个很有教育理念的母亲。有人劝她把巨额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她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第三,她是个有荣誉、有钱的人。她一生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第四,她是个“山人”,淡泊名利,100万以上法郎都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其他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等。
仔细考究,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名人、历史、自然、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加上现在学生人手一部上网手机,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运用手头工具、身边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2.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生活化
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强化语文活动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共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才能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1)与学校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与新生入学活动相联系。新生来到新的环境,语文教师此时可以让出部分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给予学生在公开场合开口说话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与班级秋游活动相结合。笔者在教授“计划”这种应用文文体写作时,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答出他们班即将开展的秋游烧烤活动怎么组织。学生的设想非常周全,甚至考虑了班级通讯录、应急药品以及下雨延期等等问题。
其实,各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必定会组织学生社团和各类赛事。如此一来,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紧盯校园文体动态,把校园中学生们最为关心关切的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引进语文课堂,比如让学生学习制作社团招募海报、撰写各类比赛的校园广播稿等等。学生关注了,听课参与率自然大幅提高,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2)与家庭生活相结合。许多心理学研究已证明,家庭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莫言先生的《卖白菜》就以一个12岁少年单纯而又任性、倔强的语气刻画了自己坚强、慈爱、自尊、诚信的母亲形象。在拓展与交流环节,笔者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问题:说说你爸爸或者妈妈对你的影响。学生们畅所欲言。笔者又顺势引导学生回家跟随自己的父母一起去上班,如果很有感触,就写成字数不限的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收到的文字或温暖感动,或发人深省。学生的文字,不一定性灵曼妙,但它情感真挚,“我手写我心”,真正达到了写作的最高要求。
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其中品尝了太多的苦乐酸甜。实际上,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尤其是习作课上,若是善于寻找与学生家庭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写,这样他们写出的作文才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为心声,言之有物。
(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技工学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坐不住。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教室只是小课堂,社会生活才是大学校。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例如,我们平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招牌、报刊、网络、电视中的错别字并记录下来,课堂上请他们以小组拼拼的方式进行比赛,他们就会告诉你很多商家把家具店、哈密瓜、文身、洗车打蜡误写为“家具店”“哈蜜瓜”“纹身”“洗车打碚”如此种种。网络中的错别字更多,比如少年、孩子、同学、这样子、什么、是的、怎么办、惨剧、喜欢、过奖常被网友们写成“骚年”“孩纸”“童鞋”“酱紫”“神马”“素的”“肿么办”“餐具”“稀饭”“果酱”。这一社会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搬到课堂,在学生的“叽叽喳喳”声中,笔者想正确使用我国文字的思想已经灌输进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大部分也认可了故意使用错别字不是时尚的问题,而是关于文字会流失的问题。 (4)与未来职业生活相结合。第一,培养专业所需的技能。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方面,跟学生明确讲清楚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与人交流。关于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可以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中正视中职生口语能力偏差特点,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篇章,由完全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自说到对话再到辩论。内容上可以是身边人、身边事,也可以是新闻、美文。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在应用文教学方面,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或到企业做員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当文秘人员要写计划、总结等,当车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市场营销人员的要会写《市场调查报告》,当财会人员要会写《年度收支情况报告》,自己开店办厂首先得向工商部门递《营业执照申请书》,与人合作生意还得会拟定合同。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精准针对学生专业,有选择性地教授应用文写作,让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专业领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第二,培养职业素养。其实,中职语文教材选择了众多关于职业的课文,譬如《信客》《那一年,面包飘香》《景泰蓝的制作》等,都传递尊重热爱职业的情感、勇于实践的务实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童叟无欺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活动、理解职业生涯、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但在教授这些课文时,笔者总觉着学生受到的冲击力似乎还可以更大。笔者曾试着把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请进课堂,让同学们听同专业的师兄、学姐们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很显然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
3.语文课外拓展生活化
语文课外拓展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语文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自办刊物、报纸,自办广播站,成立小小表演社等,又比如让学生走上街头,查纠错别字;搜集口语、社交媒体上的病句;收听收看网络、电视、广播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阅读报纸杂志,摘抄美文;收集民间故事、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在班上交流分享;“致敬我的偶像”,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偶像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特产、文化习俗,制作展板、PPT等这样的课外作业,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他们懂得“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学生觉得很有趣,愿意去完成。语文课外拓展成了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不知不觉得到增强,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确实,语文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教学必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各项生活更加贴近,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为生活做准备的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