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舞弊是一个具有近300年历史、令人头痛的问题。早在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就因存在舞弊行为,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至2001年11月8日,美国著名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宣布,在1997~2000年间,通过特殊目的的主体举债融资,及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等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52亿美元。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会计舞弊案席卷全美,一时间震惊了世界。然而,仅仅十年后相似的一幕又在地球的另一端上演,这一次,主角变成了奥林巴斯——日本著名的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
2011年11月8日,自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伍德福德一个月前披露天价咨询费丑闻以来,奥林巴斯首次承认在财务方面存在“非常不恰当的”行为。此消息公布后,奥林巴斯的股票价格当日大幅下挫29% ,至今已跌去48%。日本警方、证券交易监察委员会、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及美国司法部先后介人调查, 目前查出的历时13年的造假金额可能高达l7亿美元,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奥林巴斯公司的股价市值缩水额最高时超过70亿美元。人们不禁追问,会计信息到底怎么了?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本质
什么是会计信息?它与会计的本质有什么关系?它应该有哪些质量特征?
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需要追溯到现代会计、审计发展的本源。现代会计、审计的诞生,主要脱胎于现代公司制的产生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现代公司制下,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分离。企业的管理层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管理企业的资产,他们面临着向多疑的股东传递汇总的信息并取得股东信任的难题。股东则需要得到更多、更及时的信息,以便在遇到不利事件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信息不对称。而会计是解决此一难题的方法,它使股东和管理层执行他们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成为可能。现代公司财务报告制度(进而现代公司会计)由此诞生,公司财务报告成为公司一系列契约的基础和纽带。
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尤其是保证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会一方面要求公司建立一套内部治理结构,于是便产生了现代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并诞生了对审计执业行为进行监管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或者类似的行业管理和准则制定机构等,负责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质量控制标准等的制定和审计的监督管理。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产生实际上源于公司会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投资者决策、证券监管等的共同需要。
会计规则以及规范的建立是20世纪会计发展的一大特点,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同时会计、财务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如成本理论、公司金融(财务)理论,成为管理经济学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并最终成为其一主要领域。财务计划与会计控制被纳入企业整个管理活动中去。正如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1982年曾指出:“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各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这便是“管理活动论”的会计本质观。
另一种有代表性的会计本质观就是“信息系统论”,它受计算机发明及应用之启发,认为:“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它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控制总体系研究方面相关联地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作用问题,从而将其作用扩大到公司以外,并最终与“国民经济总控制系统”建立起关系。但无论是“管理活动论”或是“信息系统论”,从今天看来,都未从本质上走出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仍是偏重具体管理活动或会计程序。这也是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由来及其治理已久,但全球仍为之困扰的原因。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就是分析确认何种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性如下:
(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其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准确的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要及时,即在会计年度终了较短时间内报送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
(5)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用性指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任务。
三、总结
总之,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既受制于技术规范,又受制于企业治理结构。一个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经济主体,其财务报告很难达到真实公允的目标,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与此同时,各种信息质量及责任保障机制如果再失效,会计信息失真便终成定局。因此,只有认清会计的本质,厘清会计信息的概念及其质量特征,才有可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2011年11月8日,自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伍德福德一个月前披露天价咨询费丑闻以来,奥林巴斯首次承认在财务方面存在“非常不恰当的”行为。此消息公布后,奥林巴斯的股票价格当日大幅下挫29% ,至今已跌去48%。日本警方、证券交易监察委员会、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及美国司法部先后介人调查, 目前查出的历时13年的造假金额可能高达l7亿美元,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奥林巴斯公司的股价市值缩水额最高时超过70亿美元。人们不禁追问,会计信息到底怎么了?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本质
什么是会计信息?它与会计的本质有什么关系?它应该有哪些质量特征?
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需要追溯到现代会计、审计发展的本源。现代会计、审计的诞生,主要脱胎于现代公司制的产生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现代公司制下,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分离。企业的管理层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管理企业的资产,他们面临着向多疑的股东传递汇总的信息并取得股东信任的难题。股东则需要得到更多、更及时的信息,以便在遇到不利事件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信息不对称。而会计是解决此一难题的方法,它使股东和管理层执行他们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成为可能。现代公司财务报告制度(进而现代公司会计)由此诞生,公司财务报告成为公司一系列契约的基础和纽带。
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尤其是保证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会一方面要求公司建立一套内部治理结构,于是便产生了现代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并诞生了对审计执业行为进行监管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或者类似的行业管理和准则制定机构等,负责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质量控制标准等的制定和审计的监督管理。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产生实际上源于公司会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投资者决策、证券监管等的共同需要。
会计规则以及规范的建立是20世纪会计发展的一大特点,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同时会计、财务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如成本理论、公司金融(财务)理论,成为管理经济学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并最终成为其一主要领域。财务计划与会计控制被纳入企业整个管理活动中去。正如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1982年曾指出:“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各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这便是“管理活动论”的会计本质观。
另一种有代表性的会计本质观就是“信息系统论”,它受计算机发明及应用之启发,认为:“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它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控制总体系研究方面相关联地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作用问题,从而将其作用扩大到公司以外,并最终与“国民经济总控制系统”建立起关系。但无论是“管理活动论”或是“信息系统论”,从今天看来,都未从本质上走出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仍是偏重具体管理活动或会计程序。这也是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由来及其治理已久,但全球仍为之困扰的原因。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就是分析确认何种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性如下:
(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其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准确的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要及时,即在会计年度终了较短时间内报送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
(5)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用性指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任务。
三、总结
总之,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既受制于技术规范,又受制于企业治理结构。一个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经济主体,其财务报告很难达到真实公允的目标,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与此同时,各种信息质量及责任保障机制如果再失效,会计信息失真便终成定局。因此,只有认清会计的本质,厘清会计信息的概念及其质量特征,才有可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