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兴趣;指导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是检验学生朗读训练是否有效的一种标志。在目前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已经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不过现实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乐观。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流利的读出文章,但是声情并茂的极为少数。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帮助学生正确读通课文,这是基础
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初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生字新词的认读困难,以及断句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准确地断句,从而读通课文,即首先做到“正确”。“正确”是基础,也是重点,只有把句子读正确了、通顺了,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以前,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我只注意到让孩子们读准生字词的音,而忽略了指导孩子们如何读长句子,如何断句,结果学生常常在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出现了所谓的“破句”。破句一旦出现,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其读出感情来呢?所以,我们在学习新课前的生字词、长句指导教学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为后面的朗读作好铺垫。
二、 用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最容易感染学生,它能以场传情,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老师的“范读”还能让学生学着去思考、鉴赏和推敲,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因此,教师须借助美的声音、美的动作来吸引学生,把文中丰富、细腻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带他们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的感知。
教学《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加上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使学生对小鸡孵出来后看到的美丽的世界充满了想象,那种想出来的急切心情和出来后的兴奋心情感染了学生,占据了学生的全部心胸,学生也急于模仿老师来朗读。朗读的效果当然不错。
三、 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使朗读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录音等来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一会儿把学生带入夏天满地鲜花的情境中,让他们感觉自己就置身于这鲜花丛中,正采摘着一朵朵艳丽的鲜花;一会儿把学生带入夜晚满天繁星的情境中,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正坐在月亮船里数着一颗颗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再加上老师語言的渲染,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候,再让学生来朗读,这种情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四、 用恰如其分的朗读评价,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过去,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都是非常理性与呆板的,如:这句话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那句话应该读出伤心的语气等等。这样的指导,学生很难真实地感受到高兴的语气怎样,伤心的语气怎样。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学习,我觉得教师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性语言,能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最佳感觉,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了这一方法,把“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句话的朗读指导到位的。刚开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只注意了字音正确,声音响亮。这样的读算不上朗读。因而,当一个学生读完后,我立刻说:“哎呀,我怎么一点儿也不冷啊?”学生马上有所意识,又重读了一遍。“恩,有些冷了。不过冷得还不至于让人哆嗦。”我又说。这时,别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举手要读。我请了一个孩子读。读完后,我故意问大家:“你们感觉到寒冷了吗?”有的孩子说:“好冷啊!”有的孩子还做出了抱着双手打哆嗦的动作。“是啊,这西北风刮得太猛烈了,我也觉得好冷!”我说。老师这恰如其分的评价性语言,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前进的方向。
五、 用课余故事来丰富学生情感,培育朗读幼苗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觉得还应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用情感来培育朗读的幼苗。因此,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将不同主人公的不同经历、命运等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试着体验各种情感。我相信,这些情感的积累将对学生的朗读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
陈玲,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西街小学。
关键词:朗读;兴趣;指导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是检验学生朗读训练是否有效的一种标志。在目前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已经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不过现实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乐观。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流利的读出文章,但是声情并茂的极为少数。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帮助学生正确读通课文,这是基础
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初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生字新词的认读困难,以及断句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准确地断句,从而读通课文,即首先做到“正确”。“正确”是基础,也是重点,只有把句子读正确了、通顺了,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以前,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我只注意到让孩子们读准生字词的音,而忽略了指导孩子们如何读长句子,如何断句,结果学生常常在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出现了所谓的“破句”。破句一旦出现,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其读出感情来呢?所以,我们在学习新课前的生字词、长句指导教学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为后面的朗读作好铺垫。
二、 用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最容易感染学生,它能以场传情,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老师的“范读”还能让学生学着去思考、鉴赏和推敲,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因此,教师须借助美的声音、美的动作来吸引学生,把文中丰富、细腻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带他们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的感知。
教学《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加上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使学生对小鸡孵出来后看到的美丽的世界充满了想象,那种想出来的急切心情和出来后的兴奋心情感染了学生,占据了学生的全部心胸,学生也急于模仿老师来朗读。朗读的效果当然不错。
三、 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使朗读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录音等来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一会儿把学生带入夏天满地鲜花的情境中,让他们感觉自己就置身于这鲜花丛中,正采摘着一朵朵艳丽的鲜花;一会儿把学生带入夜晚满天繁星的情境中,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正坐在月亮船里数着一颗颗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再加上老师語言的渲染,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候,再让学生来朗读,这种情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四、 用恰如其分的朗读评价,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过去,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都是非常理性与呆板的,如:这句话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那句话应该读出伤心的语气等等。这样的指导,学生很难真实地感受到高兴的语气怎样,伤心的语气怎样。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学习,我觉得教师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性语言,能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最佳感觉,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了这一方法,把“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句话的朗读指导到位的。刚开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只注意了字音正确,声音响亮。这样的读算不上朗读。因而,当一个学生读完后,我立刻说:“哎呀,我怎么一点儿也不冷啊?”学生马上有所意识,又重读了一遍。“恩,有些冷了。不过冷得还不至于让人哆嗦。”我又说。这时,别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举手要读。我请了一个孩子读。读完后,我故意问大家:“你们感觉到寒冷了吗?”有的孩子说:“好冷啊!”有的孩子还做出了抱着双手打哆嗦的动作。“是啊,这西北风刮得太猛烈了,我也觉得好冷!”我说。老师这恰如其分的评价性语言,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前进的方向。
五、 用课余故事来丰富学生情感,培育朗读幼苗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觉得还应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用情感来培育朗读的幼苗。因此,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将不同主人公的不同经历、命运等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试着体验各种情感。我相信,这些情感的积累将对学生的朗读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
陈玲,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