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 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和单纯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和术后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组于气腹建立后向胆囊表面、胆囊床、肝膈间隙喷洒O.5%罗哌卡因14 ml,在缝合腹壁戳口前向每个戳口局部注射相同药液2ml。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例数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镇痛药首次应用时间早于观察组(P<0.05)。结论:LC中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术后疼痛的存在,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影响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术后镇痛可以减少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释放,避免因疼痛引起的机体生理改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本研究拟探讨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LC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4—62歲,体重55~75 kg,ASA I~Ⅱ级。,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择期行LC术的患者60例,无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免疫疾患,排除以往对酰胺类局麻药物过敏者。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用药均为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常规监测BP、HR、SPO2 及ECG,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h所有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4Oμ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0.004 mg/kg和苯磺顺阿曲库胺0.15mg/kg ,5min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在30-40mmHg。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维持剂量为6mg/kg/h,吸人七氟醚1%-2%。间断注射苯磺顺阿曲库胺、芬太尼维持麻醉。开始缝合剑突下切口时停止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 mg拮抗残余肌松。
1.3 镇痛方法:
观察组于气腹建立后0.5%罗哌卡因向胆囊表面喷洒4ml,胆囊床和肝膈间隙喷洒10ml,在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浸润注药各2ml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min和术后12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
1.4观察指标:
(1)对术后2 h、6 h、12 h、24 h镇痛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0分为无痛,小于3分为镇痛良好,3~5分为基本满意,大于5分为差,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
(2)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安静VAS评分≥5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1 mg/kg,每次肌注间隔时间≥4h,并记录哌替啶的首次应用时问、应用例数、应用次数及术后总用量。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镇痛效果观察组2h、6h、12h、24h各时间点的安静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1),见表1。
3、讨论:
术后急性疼痛是机体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创伤小,合并症少,术后恢复更快,但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可通过腹腔内浸润减轻内脏痛和肩背痛,而体腔腹壁痛可通过戳口局部浸润来处理。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0.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是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局麻作用确切,且作用时间较布比卡因更长,阻滞范围更广泛,副作用更少。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能明显减轻LC术后内脏疼痛、肩部疼痛等非切口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使患者能更早地下床活动,且无相关不良反应 。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为12 h左右。LC术后6-12 h为疼痛高峰期,然后递减,24h降为轻度疼痛水平,故临床中需要做好术后24 h内的疼痛治疗 。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 ,而本研究于切皮前15min和术后12h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即根据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来合理设计用药方案。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哌替啶需求量显著少,即表明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用药方案合理,其应用于LC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术后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青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67—1568.
[2]高晓茜,章宦飞,缪荣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234(3):219—220.
[3]汉生,冯艺,刘怡昭,等.氟比洛芬酯联合戳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53—756.
[4] 段砺霞,李晓玲.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51-852.
【摘 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和单纯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和术后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组于气腹建立后向胆囊表面、胆囊床、肝膈间隙喷洒O.5%罗哌卡因14 ml,在缝合腹壁戳口前向每个戳口局部注射相同药液2ml。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例数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镇痛药首次应用时间早于观察组(P<0.05)。结论:LC中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术后疼痛的存在,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影响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术后镇痛可以减少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释放,避免因疼痛引起的机体生理改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本研究拟探讨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LC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4—62歲,体重55~75 kg,ASA I~Ⅱ级。,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择期行LC术的患者60例,无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免疫疾患,排除以往对酰胺类局麻药物过敏者。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用药均为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常规监测BP、HR、SPO2 及ECG,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h所有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4Oμ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0.004 mg/kg和苯磺顺阿曲库胺0.15mg/kg ,5min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在30-40mmHg。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维持剂量为6mg/kg/h,吸人七氟醚1%-2%。间断注射苯磺顺阿曲库胺、芬太尼维持麻醉。开始缝合剑突下切口时停止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 mg拮抗残余肌松。
1.3 镇痛方法:
观察组于气腹建立后0.5%罗哌卡因向胆囊表面喷洒4ml,胆囊床和肝膈间隙喷洒10ml,在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浸润注药各2ml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min和术后12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
1.4观察指标:
(1)对术后2 h、6 h、12 h、24 h镇痛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0分为无痛,小于3分为镇痛良好,3~5分为基本满意,大于5分为差,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
(2)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安静VAS评分≥5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1 mg/kg,每次肌注间隔时间≥4h,并记录哌替啶的首次应用时问、应用例数、应用次数及术后总用量。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镇痛效果观察组2h、6h、12h、24h各时间点的安静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1),见表1。
3、讨论:
术后急性疼痛是机体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创伤小,合并症少,术后恢复更快,但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可通过腹腔内浸润减轻内脏痛和肩背痛,而体腔腹壁痛可通过戳口局部浸润来处理。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0.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是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局麻作用确切,且作用时间较布比卡因更长,阻滞范围更广泛,副作用更少。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能明显减轻LC术后内脏疼痛、肩部疼痛等非切口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使患者能更早地下床活动,且无相关不良反应 。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为12 h左右。LC术后6-12 h为疼痛高峰期,然后递减,24h降为轻度疼痛水平,故临床中需要做好术后24 h内的疼痛治疗 。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 ,而本研究于切皮前15min和术后12h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即根据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来合理设计用药方案。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哌替啶需求量显著少,即表明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用药方案合理,其应用于LC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术后分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青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67—1568.
[2]高晓茜,章宦飞,缪荣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234(3):219—220.
[3]汉生,冯艺,刘怡昭,等.氟比洛芬酯联合戳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53—756.
[4] 段砺霞,李晓玲.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