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珠辨良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_12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些狐女形象塑造得尤为生动、鲜明,她们通过慧眼识珠辨得良人,从而收获了幸福,显示出女性婚姻自主的观念和择偶尚德重才的品质。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女;择婿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是现实的反映。《聊斋志异》成书于清代,作者用传奇笔法以志怪,光怪陆离、花妖狐魅的世界曲曲折折隐现着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人情。其中众多的女性塑造得异常生动、逼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性光芒。尤其是一些狐女形象,其进步的择婿观、婚姻观、人生观使她们收获幸福的同时,向后人呈现出女性觉醒的意识萌芽。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中,狐狸作为一种具有灵性、神秘的动物,常被赋予人的性情、外貌、神态和思想,且大多数被巧妙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而且,“狐狸精”的面貌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作为妖精,狐妖是庞大妖精群中无与伦比的角色,堪称妖精之最。狐妖在从宗教、民俗文化进入审美文化后经历了全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改造,成为最具有魅力的审美意思。”[1](P38-42)但是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作者所刻画的某些狐女却用智慧大胆地追求爱情,挣脱封建礼教的藩篱,展示出女性自主择夫的独特魅力。
  《名山记》中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太平广记》引《玄中记》说:“狐善蛊魅,使人迷惑失志。”[2]可见狐狸的形象在中国早就被视为祸害,人皆唾之、诛之。然而不同的是,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多了几分善良,少了几分邪恶;多了几分可爱,少了几分妖媚;多了几分智慧,少了几分虚情。她们在选择夫婿的时候看重的是品行,而不是世俗女子注重的门第仪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社会人们普遍秉持的婚姻观。爱情对于养在深闺中的女子是一种等待、憧憬。尤其是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更是谨守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对于寒门书生大多持有冷漠拒绝的态度,但是狐女不同,她们跳脱出礼教世俗,以崭新长远的视角去寻觅她们的伴侣,从而获得了圆满和认可。
  例如《青梅》一篇,描写的是狐女青梅与官宦小姐阿喜共嫁穷书生张生,几经曲折最终获得美满幸福的小说。狐女青梅在父亲去世后被堂叔卖入官宦人家为婢,侍奉小姐阿喜,她在遇到租住在王家的穷困书生后细心观察,发现其“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他对父母的孝顺奉养、对学业的勤勉上进、对道德品行的遵守,感动了狐女。即使目前穷困贫寒,但她料定其贤必贵,劝小姐阿喜嫁给他,可是阿喜的父母不允,哂笑奚落,无疾而终。阿喜本人也不愿下嫁贫寒书生,为世耻笑。青梅欲自媒,向张生陈情告白却被“三不可”严词拒绝,当阿喜听闻后也加以赞赏。“不苟合,礼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轻然诺,信也;有此三德,天必佑之,其无患贫也已。”[1]青梅想嫁他却苦于无钱赎身,小姐笑她不能自主,青梅慨然曰:“不济,则以死继之。”阿喜被她坚定的信念所感、卓越的眼光所服,遂仗义相助,阿喜如愿嫁给张生,后来张生考中举人,成为达官显宦,青梅成为司考夫人,后与阿喜寺中相遇,阿喜深叹:“今日相看,何啻霄壤。”阿喜父母的嫌贫爱富与她之前的固有观念,与青梅重贤轻财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长期生活在一种状态下的人们,要去接受另一种有异于生活形态的事物是有相当难度的。狐女,人们眼中的异类,却同时具有着人類相对陌生的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先进行为及思想,她们作为女性觉醒的代表,要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生存,必须具有充分的生存智慧。既要得到人们接纳,又要保持自身的性格和独立的思想。她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同化人类的时候,逐渐地改变人们的观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她们的特殊性,并爱上她们的特殊性。呼吁女性同胞要觉醒,要独立,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独立自主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改变被人操纵命运、安排婚姻的生存状态和理念。
  例如《辛十四娘》,在与丈夫冯生愚昧无能的鲜明对比之下,凸显出辛十四娘的聪明睿智、谨慎干练,越发让人感到辛十四娘的多谋善断、察言观色,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的同时,能够预见事情的发展。辛十四娘以她的知人、冷静、沉着以及周密的思维、缜密的分析,发散出了独特的智慧光芒。男性是封建社会的主导,是生产生活的主要的劳动力,而女性却处于柔弱无地位的处境。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拥有聪明才干,可以独当一面,为家庭和家人谋幸福。故事中两个典型的愚昧至极的男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在女性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无能。蒲松龄依靠这些聪明能干的女性形象,对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些女性不甘心做依附男性、无所作为的人,这明显地表明了女性的自立意识,也意味着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一种意识的觉醒。女性没有必要去依附男性,每个人都会有弱势和优势两个方面,当男性处于弱势时,此时女性未尝不可展示自己的能力,补救男性的劣势, 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男性和女性不应当处在高低两个不同的社会地位上,而应该使二者成为彼此平衡的两个部分,成为一种互补。通过这种优劣之间的互补来达到男女之间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建造家庭生活,使人们在一种稳定的生活中去建构和谐的社会环境。《辛十四娘》这篇故事展示了辛十四娘的察言观色和料事如神,其优于男性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为人称道。她对丈夫不是依赖和仰仗,而是具有独立的品格,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补救丈夫的不足,重视自身的价值,这对封建社会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不得不算是一种进步的人格和夫妻观念。触及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等领域内的思想启蒙和个性解放等女性主义问题。
  狐女形象除了自主择婿外,还表现出叛逆思想。“女性在爱情方面从古至今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的位置。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动精神,习俗令她们雪上加霜。”[3]但是《聊斋志异》中出现了一些挣脱封建正统思想、勇于私奔的狐女。如《鸦头》这篇描写了少女鸦头和王文生死不渝的爱情。鸦头不愿意做妓女,有见地、有决断,在认识王文之前,重金鞭楚也无法改变她的信念,一旦爱上了书生王文,便毅然决然地与王文私奔宵遁,被母亲抓回,横施楚掠,欲夺其志,依然誓死不二,展现了她强烈的叛逆和自我意识。无论是鸦头的理性决断,还是王文对鸦头发生缠绵恋情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清代某些女性富有主见和抗争礼教的行为。
  《聊斋志异》中充满了奇幻离诡的故事,但是花妖狐魅都是现实中人的影子,他们的性情代表了一部分人类,尤其是一些狐女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在她们身上,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立足于女性的“此在”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4]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当中被看做是明清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而且被誉为精神启蒙和妇女解放的先锋。”[5]这些具有进步的择婿观、婚姻观、人生观的女性获得了好伴侣、好生活。她们富有主见和不以贫富论人的尚德重才品格超越了古今和虚实,为人津津乐道,流芳百世。
  注释:
  [1]本文所引《聊斋志异》原文均出自孙通海、于天池译注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2015年版,后文不再注明。
  参考文献:
  [1]李剑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汪玢玲.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4]於齐.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意识觉醒.[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5]徐艳蕊.从聊斋志异的性别话语质疑传统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征.[J].河北学刊,2005.(7).
  作者简介:金凤蕊,1989年4月,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其他文献
作品(五)
期刊
【摘要】:美学这一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来的。建筑美学是由建筑科学与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两者的联系为个别与一般之间,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建筑美学”是以研究建筑和环境美的规律以及本质为主要内容,研究的中心主体是审美经验,分析建筑各要素之间的审美联系,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的方法。当代建筑美学与一般美学的研究趋势基本一致,自20世纪开始,西方美学研究开始转型,从传统的对“美”的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节奏训练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节奏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音乐综合能力。因此,高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对节奏训练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高校音乐教
期刊
作品(八)
期刊
作品(一)
期刊
【摘要】:边坡工程由于岩石特性的不均匀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力学作用和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边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复杂。在此基础上的边坡初步设计和治理措施往往存在不能完全把握边坡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另外边坡工程施工是一个的动态的过程,加之边界条件不同程度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对于这种非确定的、动态变化的边坡变形失稳的判断和预报需要依赖于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控、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
期刊
作品(三)
期刊
【摘要】:诗词意象是诗人情感传达的主要载体,也是构建诗词意蕴、情境的重要元素。我国古代诗词文化“重意”的文学创造特征,更是将诗词中景观性创作描绘的栩栩如生。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底蕴的研究,主要从宋词中的“西湖意象”的视角,分析传统文化意象中隐藏的文化蕴涵,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析,传承与创新提供探究向导。  【关键词】:宋词;“西湖意象”;文化蕴涵  引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创新,是我国全面发展的
期刊
作品(四)
期刊
【摘要】:本文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并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1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民办高校办学以巨大的空间,很多民办高校不断扩建并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相应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财富,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但是,很多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