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全球1966—1980年期间,面波震级5.4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求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其国际主要测报机构的震级偏差及其分布关系,从而对我国现行面波震级使用效果是一种较好检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全球1966—1980年期间,面波震级5.4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求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其国际主要测报机构的震级偏差及其分布关系,从而对我国现行面波震级使用效果是一种较好检验。
其他文献
处理图象几何失真技术,用途很广。本文提出的矫正算法,已在我室的PC-1000图象处理机及PDP11/03微型计算机上实现,收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此算法尤适用于内存较小的计算机。
本文提出的“线性检查”与“步长控制”的方法,经过电子计算机实例计算,在提高光学自动设计收敛速度方面,获得了成功。
本文介绍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解决三维光弹数据采集及处理的一种方法,重点在于介绍所用的数字图象处理及分析算法。文中介绍了两种数据采集方法,给出了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并把这两个结果与传统方式采集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三者相当吻合,从而表明了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三维光弹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方面的巨大潜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河流为控制点集的陆地卫星多光谱图像的配准技术。它以推广的Hough变换为基础,匹配两个或多个图像中的相应物体(这里用河流),从而检测出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移、旋转,甚至尺度变化。然后使用仿射交换纠正检测出的位移、旋转,达到这些图像的相互匹配。以福建南平地区的MSS图像为例,其实验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配准精度。它可以用于卫星图像与地形图之间的配准,多时相卫星图像之间的配准以及其它各种图像
本文论述用霍太林(Hotelling)变换,从图象中寻找已知模板的目标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图象的方向可以用图象协方差矩阵的主本征矢量来表征。目标图象与模板图象之间的旋转角度,可以通过目标与模板两个协方差矩阵的外积来计算。主本征矢量的方向符号可以四分之一图象的付里叶变换取得。文中给出某些计算结果。此外分块霍太林变换,荷夫(Hough)变换及相关分析也可用于计算主本征矢量方向的符号。在估计对准误差时,还
阐述了以茅山林区为试验区的计算机陆地卫星多光谱数据森林分类研究的成果。针对我国南方林区小而杂的特点,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评价了各种特征信息的提取和组织方法,总结出有监分类流程方案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适合我国南方林区情况的光谱分解分类方案。
ICTAM是国际力学界最重要的大会,由IUTAM(国际力学的理论与应用联合会)组织召开。第一届1924年在荷兰举行,第二届1926年在瑞士举行,以后改为每四年一次,中间因二次大战停顿了几年。我国在二次大战后开始参加该组织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派遣代表参加1956年在比利时的第十届大会。1980年在加拿大的第十五届大会,我国有十几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有三十余名中国代表参加,其中有三名台湾学者。
一、引言地球上的岩石或岩体都处于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受力历史对岩石的声发射活动有何影响,这是研究地震成因方面的一个基本问题。德国学者凯撒(J.Kaiser)第一个研究了金属材料受力历史和声发射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如第二次加载应力不超过第一次加载的最大应力时,金属几乎没有声发射发生,只有当第二次加载应力超过第一次时,声发射才会大量产生。这种现象叫做凯撒效应。以后,古德曼,古川澄夫等,陈颙等,茂木清夫,
在上一讲内,介绍了地震震相的物理基础,即地震波在复杂的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从而知道,介质结构的复杂性是造成地震震相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震相是地震波在地震记录图上的一种反映。在这一讲,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不同类型的波,在地震图上的特征。根据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将分别就地壳、地幔、地核有关的震相、面波震相,其中包括天然地震、人工地震震相、深震和浅震震相等加以介绍。
本文讨论了耀斑发生前后的地磁指数与行星际参数之间的相关。结果论证了不同强度的K_p指数日频次是一种能很好反映行星际扰动特征的地磁指数。K_p=4.5级的中等扰动和K_p≥6级的强扰动和强烈扰动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它们分别主要是由太阳风速和行星际磁场总强度增强所引起的从统计效应而言,A_p、AE和D_(st)指数对不同强度的扰动的响应是不相同的,AE和D_(st)指数对行星际参量的相关不如K_p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