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END,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END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恶化组39例,非恶化组109例。与非恶化组相比,恶化组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多伴有心房颤动,且两组在血管狭窄程度及梗死部位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OR=0.873,95%CI 0.768 ~ 0.993)、入院时NIHSS评分(OR=1.120,95% CI 1.008 ~ 1.24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71,95% CI 1.048 ~ 1.542),以及心源性卒中和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均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14 d)与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205,P=0.013)。

结论

相比于非恶化患者,恶化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较低。高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END的保护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短期预后存在相关性,白蛋白水平越低,mRS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7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Liddl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严重低血钾以及低醛固酮血症,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寻找与血钾代谢相关的36个基因所有外显子的突变位点,直接测序法对患者及其父母加以验证。基因测序结果显示,SCNN1B基因13号外显子第584密码子1751C-T,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缬氨酸(A-V),确诊为Liddle综合征。复习万方数据库和
文章简要介绍《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制订的背景、思路和目标,强调应切实提高高血压控制率,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总体风险管理,并对高血压相关的证据不足和争议问题的处理做了补充说明。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力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患者116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四肢骨骼肌量(ASM),同时测量肌力、完成6 m步行试验。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回归分析老年CHF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其肌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内容的纳入原则,以指导社区纳入适宜的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方法于2017年7—9月,基于判断抽样法,邀请上海市6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安宁疗护资深执行人和管理者代表23人进行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咨询内容包括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内容纳入原则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完整性评价。根据咨询结果,构建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内容的纳入原则。结果三轮都参与咨询的专家19人,年龄35(29~55)岁,工作时间(1
目的分析131I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557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房颤者50例(房颤组)、未合并房颤者507例(无房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两组数据进行随机配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甲亢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对慢病分级诊疗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实施社区强化管理达标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经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治疗血压未控制患者307例,采用社区强化管理达标模式,由全科医师在三级医院专家指导下进行治疗调整,以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类药)、利尿药(D类药)为主要降压方案,并实施社区与三级
上门医疗服务评估工具能判断社区老年居民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介绍国际上已有的一些应用于上门医疗服务的成熟评估工具以及国内上门医疗服务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探索我国上门医疗服务评估工具开发方向。
体外震波又称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从而聚集产生能量。体外震波在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大转子疼痛综合征、髌腱炎、跟腱炎和足底筋膜炎等末端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