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与实施中的问题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的定位问题,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有效衔接
  高中新课标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些教师由于新课标培训不够及时和不到位等原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存在偏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技术内涵及能力培养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这些都是课程的定位问题。因此有些教师会把必修模块的有些教学内容作简单处理,没有往课程的深度去挖掘,而是停留在“教软件”和“学软件”的层次上,并没能体现出“用软件解决问题”这一学以致用的基本出发点上。
  由于根据2000年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已无法很好地适应高中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省于高中课改开始后的第三年,即2007年初制订了《江苏省义务育教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并根据此纲要重新开发了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在当年的秋季学期开始使用。这一举措较好地解决了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衔接问题,弥补了高中课标因不再迁就零起点问题而导致的学时不足或重复教学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各地区实施的差异太大而导致的不均衡性,造成了某些学校或班级的“多起点”问题严重,即学生的差异过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大难题。
  不难发现,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高中必修模块存在的必要性随之受到质疑,原因在于高中阶段的许多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低层次的重复,教师教学中简单的低水平重复,导致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这和新课标设置必修模块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如何调整高中教学的内容,尤其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成了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课程的开设问题,即能否真正的落实教学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有些学校和教师。按高中新课标规定的课程计划,高中三年开设信息技术应不少于72学时。一般按每周1学时来计,要学满4个学期,即高一和高二每学期都应该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有的学校在高一上学期并不开设,只是从高一下学期才开始每周2学时的教学,到高二上学期的12月下旬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就终止信息技术教学。不难发现,实际学时仅64学时左右,真正用于新课学习的不过50学时,教材每个模块是按照36学时来编写的,所以教师普遍反映“时间太少,内容太多”。
  另外,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置了选修模块,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选学选修模块,但因为学校师资有限或是地区统一要求而变成了教师选、学校选或地区选。尽管高中新课标设置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这5个选修模块,但目前这5个模块都能开设并由学生自选的学校寥寥无几,许多学校和地区往往只选择“网络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这3个选修模块,学生和教师并非不感兴趣,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曾经在课改之初有不少地区和学校选择开设,之后却几乎绝迹,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对于课程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够,规范操作的意识不够,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课程实施的督导力度也还不够。
  三、教学的评价问题,即是否能正确对待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江苏在新课改之后制定了新的高考方案,信息技术成为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个科目,取代了之前的等级考试,并和高中学生的升学毕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挂钩。因此,学校对这门考试的要求很高,对合格率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迫于压力,教学中采取“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的对策,课堂上实行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为了考试,学校会在课时安排上普遍采取集中开设的办法,这样做的教学效率似乎很高,但对于高中教学的持续性却有极大影响。高二上学期12月份学业水平测试一结束就绝少会再有学校开设选修模块的,因而对选修模块教学的真正实施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新课程提倡教学的多元评价,学业水平测试不该是评价的全部,尤其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更要体现其过程性、操作性。基于题库的机考模式,虽然每年都在进行考题的更新,考题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碍于这种做法在评价方式上的局限性,也由于现在的机考软件在操作题和主观题评价上存在着先天不足,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准确的评测,而且在短时间内还较难弥补,所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有限。因此,如何加强日常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如何做好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这些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正确处理的问题。
  四、教学研究的问题,即能否切实解决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虽然高中新课程已在江苏实施了7年有余,但从刚开始的满腔热情和充满干劲,到后来的回归常态和继而出现的略显疲态,有些一线教师或许是因为对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了然,或许是因为迫于考试的现实压力,或许是因为对自身成长的目标缺失,开始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趋向。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教学评价的低效、片面等方面。尤其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由于学校比较看重学业水平通过率的指标,也就渐渐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调查发现,近几年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没能显著提高。在各大市为我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做的选拔工作中,高中教师不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或是在“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比拼中,未能显示出比初中和小学教师应有的优势。整个外部环境似乎对高中教师的要求也低了,比如有些高中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是有些内容因为选修不到而疏于教学,导致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这是一个警醒,是迫切需要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分析了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996-2005年间R&D活动投入和产出情况,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96-1998年、1999-2002年、2003-2005年,3个阶段的R&D经费投入增加十分显著.随着经费投入
<正> 当前,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早出人材、快出人材而奋斗。提高教育质量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本文仅从加强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舞龙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舞龙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运动,
具有88年历史和国内外著名品牌“红三角”的天津碱厂,建厂后坚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卖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调整效益型产品结构为手段的模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竞争力获得大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追求师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创师生“互慧”成长的平台。  策略一:以情点“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要达到这种境界,须借助情感渲染这一教学手段。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配着带有淡淡哀愁的音乐深情地说出这样一段话:“‘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
轻工产品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应该确保其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与人和谐、与环境和谐、与自然和谐。提出轻工产品的设计应该走和谐化道路,在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的同时
数学知识具有广泛性和多变性,通过"变式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及其蕴藏的数学思想。
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阐述"着"字句的用法。语义方面,讨论了"着"字句的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语义指向;句法方面,讨论了"着"字句的句式变换和结构层次;语用方面,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清洁燃料的比例,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燃气应用新技术。对几种燃气应用新技术作了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