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才有大角

来源 :Newton(科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的是生活在北美、北欧和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驼鹿(学名:Alces alces).驼鹿是最大的鹿科动物,大型个体的肩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700千克.它们特征性的巨大掌状角,左右宽度可达2米.实际上,只有雄性(照片右侧)才有此角,雌性(照片左侧)则没有.rn每年春季,包括驼鹿在内的鹿科动物的角都会再生.从春季到夏季的角被称为“鹿茸”,表面包裹着皮肤而比较柔软,内部有毛细血管携带钙质形成角.当角达到一定大小时停止生长,表皮开始剥落.到秋天前后,表皮完全脱落,暴露出坚硬的角核,形成像照片中的枯角状态.最后,角在冬天(1月左右)自然脱落.鹿科的角由骨质形成,而犀科的角则由与皮肤和爪相同的角质形成.虽然都是角,但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这些疾病的定义全都遵循“DSM”或“ICD”.虽然这两种诊断标准都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什么精神疾病的定义有两个标准呢?
期刊
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每个人头上.处于人生最后阶段的患者不得不忍受器官等功能下降和疾病所带来的各种身体上的痛苦.rn另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伊丽莎白·罗斯所说的“接受死亡”.在不断逼近的死亡面前,精神上产生痛苦和动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姑息治疗”的目的就是缓解这种身心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Quality of Life).rn根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定义,姑息治疗的对象是“无法治愈的患者及其家属”.因此,姑息治疗给人的印象是“在医院实施的以临终期患者为对象的护理”.
在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3期临床试验中,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并未被纳入,导致目前有关COVID-19疫苗接种在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数据极有限.自2020年底以来,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学术协会等对COVID-19疫苗的接种已经发布了一些共识或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对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妊娠(自然或借助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但由于发布时间有先后等原因,对于上述特殊时期女性接种COVID-19疫苗的意见并不一致.本专家共识在参
我国原发性肝癌(肝癌)疾病负担严重,预后不理想.通过简便的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是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肝癌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在肝癌的早期筛查方面,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等血液学检查仍是主要手段,但是其灵敏度及特异度有限,存在高漏诊风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检测方法的改进以及新兴标志物如甲基化DNA、微小RNA等的出现,为进一步提高早期肝癌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带来了希望.此专家共识总结了传统及新型血液学检查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肝癌早期筛
儿童和年轻人死于癌症的比例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癌症以及因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在日本,7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半数患有癌症,这其中又有大约半数因此死亡.rn癌症是因DNA受损而引起的,DNA的损伤则是由紫外线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即便没有这些损伤,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虽然细胞具有修复这种错误的机制,但如果修复失败,DNA就会受损.
期刊
时光倒流,如果两百年前的古人能够穿越到现代,知道“人类的平均寿命超过了70岁”,将会多么惊讶!在1800年左右,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30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达到40岁.rn人类的寿命在最近二百年里实现了急剧增长.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19年,全球平均寿命是72.6岁,这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二百年间增长了两倍多.
期刊
从本期开始连载的“科学与伦理”系列文章,将对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各种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第1篇的主题是“改造和增强人体的伦理”.rn2018年11月,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下图)宣布,一对改变了受精卵基因、不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的婴儿诞生了.这一事实在全世界引发了争议,在伦理上受到了广泛批评.
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罗斯(1926 ~ 2004)是研究人在接受死亡之前心理变化的开创者.她对200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了采访,详细调查了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变化,发现人在接受死亡之前,要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5个阶段.rn克服四大苦恼,直到接受死亡rn根据罗斯的研究,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晚期癌症时,首先会否认事实,认为“这是弄错了吧”.之后,当事实不容否认时,就会变成“为什么是我”的悲愤情绪.
“丢掉太可惜了”“说不定哪天能用到”……随便找个理由,舍不得把没用的东西扔掉.如果仅是如此,还算不上疾病.但如果到了家里凌乱不堪地堆满了杂物,甚至没有落脚的地方,这种情况则有可能是患上了“储物癖”.有储物癖的人,有时会把物品当作自身的一部分,因而难以割舍.如果不了解这种特征而擅自扔掉其收集的物品,反倒会使情况恶化.本文将基于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来介绍储物癖的特征及适当的应对方法.
期刊
“依赖症”是怎么也戒不掉摄入某种物质或进行某种行为的一种疾病.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疾病离自己很遥远,但201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有100万的酒精依赖症患者,如果包括潜在患者,人数估计会高达1000万人.因此,依赖症其实是很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