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特点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有9套,除了上海卷、北京卷是延续去年的命题特点,继续不单独设置语言语用题,而是在阅读材料题之中渗透进去字音、字形、成语等考点之外,其他7套试题依然一如既往地专门设置了语言语用题。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新,守正出新”的原则。而语言语用题,又一直被视为语文命题中的一块试验田。所以,每年的语言语用题,总是能够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2017年的高考题也不例外,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热点题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成语题、病句题等热点题可以说是历年语文高考题中的常客,但命题者从不因循守旧。比如,今年的成语题,新课标I卷、II卷、III卷要求考生辨析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将6个成语交叉组合成每组3个的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江苏卷采取的是语段填空的方式,将3组近义成语交叉组合成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在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而北京卷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在“身不由己、感同身受、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四个成语中选出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山东卷要求考生选出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天津卷是将4字格成语与2字词语放在一起考查,要求考生选出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考查了16个词语,考查的词语量最多。浙江卷则是将一个4字成语(独一无二)和三个2字词语(开启、付与、不管)放在一起考查,要求考生选出文段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成语题的考查,大家不难看出命题者在命题时的追求,让命题充满了活力与变数。有时的变化,或许只是形式上的,比如全国新课标的3套卷,将原来的成语下加点,变成了成语加粗。
  2.冰点题不甘寂寞,偶有现身。
  标点题、得体题、修辞手法判断题等冰点题,在高考题中现身的机会不多,但从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比如,全国新课标的Ⅲ卷第19题,就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得体。江苏卷第2题考查了4个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浙江卷第4题,考查了标点符号。这也反映了命题者对高考大纲的尊重,高考大纲中的所有考点,都不应被长期冷落,正是命题者孤独而执着地坚守最后的阵地,让广大备考者在备考的紧张时段里也来分一杯羹,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考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盲点。
  3.文化题强势介入,典雅厚重。
  近年来,语言表达与运用题中,出现了一些需要考生有文化积淀的题,比如,全国新课标的三张卷均考查的口语表达中的雅词,江苏卷第3题考查了对联:“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江苏卷第5题考查了古诗:“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天津卷竟然不是在古诗文版面中考查文化常识,而是在第4题考查“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些题目,无不体现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需要考生平时注意文化方面的积淀。
  4.组合题渐成气候,一材多考。
  今年的语文试卷中,在语言表达及运用考点上,组合题与单项题各占半壁江山。命题者为了适应减少考题数量的大趋势,开始在一材多考上下功夫,就是说,给考生提供一个较长语段,然后,利用这一语段,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若干个(3个左右)考点。形式上看,好像是语段阅读题,而实际上,每一个小题,还是考查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这也符合在语境中考查语用的命题精神,能够有效规避高考考查一度脱离实际运用的尴尬局面。
  5.逻辑题有所加码,值得关注。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开的亲密兄弟,今年的语言表达及运用题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考查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全国新课标的Ⅲ卷,除了第20题继续考查语言连贯的补写句子题之外,第20题又结合句式仿写,考查了逻辑推断能力。这一加码,值得关注。广大语文教师,平时教学中需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以适应这一命题趋势。
  当然,总体上看,高考在这一板块上的考查,还是“稳”字当头。此外,变化的题,也不是变得面目全非。多数题虽然在形式上变化了,但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在本质上变化,坚决贯彻了“注重基础、注重能力、尊重大纲、贴近生活”的原则。从各套试题的命题情况看,基本上都充分考虑到了前几年的考查情况,在反猜题、押题的同时,尽量考虑到考查点的覆盖面,一些考点呈现轮考的特点。在控制题量的大背景之下,个别考点采取了合并考查的办法。从考查内容上看,对字音、字形题的考查是注重基础,不刻意为难考生,字音多考查音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的辨识,字形多考查常见易混字,与考生平时的专题训练十分接近。词语(包括成语)题、病句题在提供语境时,尽量关注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有现实感、時代感。
  命题展望
  未来的语言知识题考查,将继续沿袭已有的考查途径与方向,稳步向前。具体表现为:
  1.推陈出新。
  在考查知识点不变的前提下,形式上追求有一定的变化。比如,近年的成语题,有变化,有稳定。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查的是四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变成了对三个近义成语的辨析;2016年、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变成了对六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不过,考生应明确,形式变化,只等于换了个马甲,改变不了的是它的本质。考生只要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绝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2.热冷兼顾。
  以往考查的冷点,也可能在高考题中出现,成为新的亮点。2017年的试卷套数仅有9套,但语言语用题的考查覆盖面却丝毫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标点、修辞、得体等以往的冷考点,都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抢得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全国卷的领衔开拓之下,今后的命题创新已经吹响了冲锋号,广大备考者不可再胶柱鼓瑟,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然,对于使用全国卷的考生而言,也大可不必为此人心惶惶, 因为这毕竟只是命题人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而且比重较低,不会引发巨大的震动。   3.语文味浓。
  今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题,语文味会更浓,更接地气,不再考查那些依靠机械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考查实用性更强,更能体现文人涵养的东西。题面力求雅致厚重,信息含量很丰富,时代感鲜明,中国元素突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题目将会现身高考题,考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在备考中针对训练,未雨绸缪。
  备考指导
  1.字音题
  ⑴多音字。⑵形声字。⑶疑难字。⑷易混字。
  2.字形题
  任何语言都有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高考字形的考查,总会设置一定语境,或词语,或句子,因此需要仔细揣摩,凭借语境,抓住关键字,达到辨别字形的目的。如:针砭时弊,常常误写为“贬”,如果借助成语构成的语境,“针砭”是指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自然会想到为“砭”。
  3.词语题
  近义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缺乏理性,仅凭感性,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思考脱离具体语境,难以从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找出正確的解题途径。缺少积累,无章可循,只凭语感答题,跟着感觉走。
  虚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不能统览语段,不能瞻前顾后,导致顾此失彼。逻辑思维能力弱,不从逻辑关系入手进行辨析。缺少必要的知识积淀,凭感觉想当然地答题。
  成语辨析答题三误区:掌握的成语数量明显不足,致使答题时只能靠猜,靠蒙。对成语没有高度的警惕性,习惯于望文生义。受思维定势,不对具体语境进行认真分析而灵活辨析。
  4.病句题
  病句题备考,既需要平时注意多阅读,增强语感,又需要掌握辨析语病的基本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备考:
  ⑴语感审读。⑵结构分析。⑶逻辑分析。⑷造句类比。⑸标志辨识。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对于这些标志进行分析,就可以快速辨析句子是否出了毛病。比如: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文言词或成语、关联词、介词、谦敬词。
  5.连贯题
  主要是瞻前顾后,注意话题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关键词的暗示、前后的照应、事理的逻辑性。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要训练到位。
  6.文化题
  文化题,主要指的是涉及节日民俗、古诗词、对联、古代文化常识等的语言语用题,对于这类题,答题时除了需要语言语用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文化、文学积淀。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以备不时之需,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为什么……”,这可是咱小朋友的提问习惯,也刚刚好代表了咱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可是,有哪个大人能回答得了咱们全部的问题呢?  嗨,那就去问聪聪博士吧!没错的,准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评出了2007年世界最佳发明,包括各类科技新产品和新技术,有汽车、飞机、航天、机器人、生活、环境、建筑等。    一、波音787梦想飞机    这架有250个座位的商用飞机,有更大的窗户、更好的气压和湿度,以及更多的放脚空间。50%的复合结构使它成为目前最环保的飞机,而它消耗的燃料与它同等大小的飞机相比要少20%。    二、自驱式电动车    这款3座电动汽车,依靠风力和太阳
闲暇之时,翻翻试题集,找两条有新意的题目,动动脑,动动笔,问题解决后的快乐,找到好解法后的激动,尤其是久攻无果,灵机一动,豁然开朗,更是让人刻骨铭心,这就是学习的一种乐趣. 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和大家一同来探讨.  例1 (2013·哈尔滨)如图1,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O作OE⊥AC交AB于E,若BC=4,△AOE的面积为5,则sin∠BOE的值为______.  【难点剖析
小松鼠第一天上学就学会了“1”,心里可高兴了。松鼠妈妈要考一考他,给他看了一组东西:  松鼠妈妈要让小白兔找出可以用“1”表示的东西。小松鼠说:“1颗草莓、1朵花、1瓶矿泉水。”  松鼠妈妈又拿出一些水果,让小松鼠找“1”。  小松鼠说:“只有1个西瓜,别的没有‘1’了。”  松鼠妈妈笑了,指着那片红红的西瓜说:“这不是1片西瓜吗?”  小朋友们,你们找到“1”了吗?
内容摘要:新疆多元文化在其历史行程及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民族、多宗教的复杂特征。为了维持不同文化、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和谐共存局面,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新疆高校通过创造良好的理解、沟通环境,倡导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以促进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学习、理解、尊重与包容,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多元文化意识,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为新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推进新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一个优秀的中华民族,致使我们的母语学科——语文,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系统,更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语言文字中无不渗透着民族个性,它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由此可见,语文作为学习母语的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因此,我们不能把语文课单纯地看作是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教学决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
人虽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自身。  ——楊绛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是盗名欺世。  ——陈忠实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文化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人们常说,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喧嚣,各种烦躁。其实,心在哪儿,风景就在哪儿。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我们,好像都少了一份沉静下来的心情,去看看身边每天错过的风景,去听听那悄然流逝的文化之音。  少时,我总爱呆在剧院里听奶奶唱戏,一呆就是一整天,我最喜欢那一曲《霸王别姬》。看:奶奶锦衣华裳,一撩衣摆便若西子捧心,揉断人肠。华风夏韵,洛水天依;一腔戏曲,百转千回,唱尽别姬泪;一嗓绘出汉阳的花,一腔祭出战死
今天晚上我写完作业,收拾好书包和文具,准备上床睡觉时,妈妈对我说:“你该理发了,头发长得都可以扎(zā)起来了。来来来,妈妈给你理理发。”我摸摸自己的头发,也感觉确实该理发了。   妈妈找来她的花围裙,给我围在脖子上,我坐在卫生间的小椅子上等着妈妈给我理发。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妈妈并没有给我理过发。她能给我理好吗?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可既然答应了,就相信她一回吧!妈妈先拿喷水壶把我的头发淋湿,再
大象手里拿着一卷布,想给自己做条裤子。但是,他自己不会做,只有干着急。  狗熊看见了,笑着说:“那还不简单,你把布给我,我来帮你做裤子。”  过了几天,狗熊十分得意地来到大象家门口。“砰砰砰”地敲门。  “噢,是狗熊啊,快请进!”大象高兴地将狗熊请进屋。  “大象,你试试,保准合身!”狗熊很有信心地将做完的裤子递给大象。  大象接过裤子看了又看,自言自语地说:“这裤子我穿不进去。”  狗熊说:“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