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镇旧腮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小,学校位于富宁县城西南方向。目前,学校共设教学班级7个,在校生312人,其中住校生251人,教职工13人。
近几年来,新华镇旧腮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实现走农科技办学路子,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在“土”上做文章。旧腮小学周边主要居住着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群众贫困面广、程度深。过去,学校每年都有许多适龄儿童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教师也为学生垫支书费数目过大,加重了生活负担等,严重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缓解学校办学困难、解决学生辍学率高的问题,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此,学校领导及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勤工俭学力度,走以校养校之路,增强学校自强自立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决心在“土”字上做文章。学校利用寄宿制学生这一丰富的劳动资源,开山掘地,把学校背后60余亩荒山变成了希望的田野,种植了玉米、蔬菜等,不仅改善学生的生活水平,还增加学校的收入。同时,减少教师垫支书费数额,减轻教师生活负担,适龄儿童辍学率也逐年降低。
二是抢抓机遇,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求效益。2003年4月初,富宁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了解旧腮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状况,实地察看后要求学校在勤工俭学上主抓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特别是要结合近几年旧腮小学周边有外来投资企业开山办厂,引进大量劳动力,生活物资需求量大的特点,发展一些种植和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农副产品。为此,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教师到校外实地参观学习,邀请了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技术指导,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进行土地改良,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施远景规划,全面提高种养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经过师生一年多的努力,旧腮小学勤工俭学由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向规模扩大化、结构合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效益化方向发展,在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的同时,学校年实现利润数万元。2011年年初,在上海虹口区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帮助下,学校又对勤工俭学种植园进行全面改造,改种了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沙梨和日本甜柿,保持了种植品种的发展优势。
三是成效突出,在办学过程中彰显教育特色。通过不断摸索,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规范管理办法,转变经营理念,旧腮小学勤工俭学效益日显突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效益。首先,有利于抓好控辍保学。几年来,旧腮小学用于救助困难学生的勤工俭学经费上万元,近百名特困生得到了有效救助,顺利接受低段义务教育。如今,学校没有一名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外。其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旧腮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搞活了校园经济创收,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近年来,在国家或社会各界投入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都能自行安排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来,使学校办学条件较同类学校明显改观。再次,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水平。如今,旧腮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所需的蔬菜和肉类基本能自给自足,学校每月都屠宰2头肥猪,学生每周只需从家中带上足够的米,就不用再交生活费或加工费,同学们都自信地说:在学校比在家生活好得多,猪鸡鸭鱼肉换着吃。许多走读生也纷纷到学校交米就餐,不愿回家吃饭。第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种养过程中,学生均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学习不止局限于课堂,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学到一些种植和养殖技能。第五,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学习园地。学校勤工俭学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农户的耕作不止局限于田野,使科学文化知识与生产劳动得到有机结合,使科技示范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和当地农民的户外大课堂,较好地为当地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旧腮小学发展勤工俭学不仅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搞活学校创收,改善办学条件,还发展无限的教育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初步掌握了广大农村急需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切实把教育为“三农”服务付诸行动。学校也先后荣获富宁县文明单位、文山州文明学校、云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
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王世赋◇
近几年来,新华镇旧腮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实现走农科技办学路子,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在“土”上做文章。旧腮小学周边主要居住着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群众贫困面广、程度深。过去,学校每年都有许多适龄儿童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教师也为学生垫支书费数目过大,加重了生活负担等,严重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缓解学校办学困难、解决学生辍学率高的问题,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此,学校领导及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勤工俭学力度,走以校养校之路,增强学校自强自立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决心在“土”字上做文章。学校利用寄宿制学生这一丰富的劳动资源,开山掘地,把学校背后60余亩荒山变成了希望的田野,种植了玉米、蔬菜等,不仅改善学生的生活水平,还增加学校的收入。同时,减少教师垫支书费数额,减轻教师生活负担,适龄儿童辍学率也逐年降低。
二是抢抓机遇,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求效益。2003年4月初,富宁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了解旧腮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状况,实地察看后要求学校在勤工俭学上主抓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特别是要结合近几年旧腮小学周边有外来投资企业开山办厂,引进大量劳动力,生活物资需求量大的特点,发展一些种植和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农副产品。为此,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教师到校外实地参观学习,邀请了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技术指导,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进行土地改良,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施远景规划,全面提高种养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经过师生一年多的努力,旧腮小学勤工俭学由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向规模扩大化、结构合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效益化方向发展,在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的同时,学校年实现利润数万元。2011年年初,在上海虹口区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帮助下,学校又对勤工俭学种植园进行全面改造,改种了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沙梨和日本甜柿,保持了种植品种的发展优势。
三是成效突出,在办学过程中彰显教育特色。通过不断摸索,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规范管理办法,转变经营理念,旧腮小学勤工俭学效益日显突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效益。首先,有利于抓好控辍保学。几年来,旧腮小学用于救助困难学生的勤工俭学经费上万元,近百名特困生得到了有效救助,顺利接受低段义务教育。如今,学校没有一名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外。其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旧腮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搞活了校园经济创收,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近年来,在国家或社会各界投入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都能自行安排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来,使学校办学条件较同类学校明显改观。再次,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水平。如今,旧腮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所需的蔬菜和肉类基本能自给自足,学校每月都屠宰2头肥猪,学生每周只需从家中带上足够的米,就不用再交生活费或加工费,同学们都自信地说:在学校比在家生活好得多,猪鸡鸭鱼肉换着吃。许多走读生也纷纷到学校交米就餐,不愿回家吃饭。第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种养过程中,学生均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学习不止局限于课堂,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学到一些种植和养殖技能。第五,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学习园地。学校勤工俭学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农户的耕作不止局限于田野,使科学文化知识与生产劳动得到有机结合,使科技示范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和当地农民的户外大课堂,较好地为当地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旧腮小学发展勤工俭学不仅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搞活学校创收,改善办学条件,还发展无限的教育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初步掌握了广大农村急需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切实把教育为“三农”服务付诸行动。学校也先后荣获富宁县文明单位、文山州文明学校、云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
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王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