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到什么地方去,若是忘带了一方手帕,就会感觉到种种不便的人,恐怕不只是我一个吧。
  在幼小时候,当鼻涕拖出在唇边而不以为羞,或者至多用袖子去抹拭掉的那年纪,是决不会有手帕这东西的需要的。自从知道凡鼻涕之类的秽物需要有一方手帕给随时抹拭掉之后,手帕遂成为我每日服御品之一了。然而在今天以前,我对于手帕的功用,始终没有在抹拭涕洟之外,有过什么别的认识。而今天,因为出门时忘带了一方手帕,使我对于一方尺的纱布引起了许多回忆,竟由此发现了它对于我的生活———或说对于人生———的丰富的意义了。
  现在我觉得,抹拭涕洟并不是手帕的唯一的功用,甚且也不是它的主要功用。手帕对于它的主人的唯一帮助,还是在于它能使主人随时得到一个适合的姿势。我们姑且把那些穿洋服的青年绅士们妥帖地插在左襟袋中而露出了一角的美丽的手帕除外,单说那些被藏在裤袋中或袖筒里的手帕。它的主人虽有意识地把它当作是抹拭涕洟用的东西,但实际上,在并没有涕洟可抹的时候,它却时常被驱使的。
  你或者会想到,不错,手帕可以被用来遮掩口鼻,防阻秽气;或是掸拂座上的灰尘;或是包裹零碎的物件,例如在赴宴时,可以用来包一些水果回去给小孩子;此外,在你与亲友离别的时候,也可以挥飏着它作为离情别绪的表示,或是在结伴登山的时候,可以挥动着它,向远距离的人表示种种意义,像童子军用的旗一样。这些固然是抹拭涕洟以外的功用,但我的意思还不在乎此,因为这些用处都还是人人所意识得到的。
  我想,当你忽然邂逅了一个客人,不论是路上立谈,或是在车中坐谈,若是偶然有什么话应答不上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得不自觉地抽出手帕来擦一下脸颊。或是在演说的时候,若是有一段意思忽然接不上来,你也会不期然地抽出手帕来在额角上抹一下。或是在大庭广众之间,偶然你觉得自己好像在被一部分人所注视着,那时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抽出手帕来掩一掩项颈或擦一擦耳朵根。诸如此类,你当时决不会自己意识着要这样做的,你说你是在擦汗吗?分明是没有汗。你说你是在揩尘垢吗?分明是干净得很。手帕的这种应用法,完全是在帮助你补足你的自然的姿势,你何以一向竟邈视了它呢?
  但是,手帕的功用还不止此。当你去看跑马,看足球赛,看恐怖电影,或其他一切竞技的时候,每逢在最紧张的场面,常常感觉到两只手空虚得没有办法。若是眼前有栅栏或椅臂的话,我们一定会紧握着这木棍,若是没有这种抓握物的时候,口袋里的一串钥匙,或一柄洋刀,固然可以代用,但如果有一方手帕的话,无疑地你会紧握着它,一直到它被你掌心的汗所湿透了。为了这个方便,我觉得我们平时不妨在左右两个裤袋里各放一方手帕,可以免得两只手的享用不均的争执。
  还有,当你在公园里或海滨游玩的时候,若是高兴去躺在那翠绿的草坪上或松软的沙滩上,这时候,遮隔那直射在你脸上强烈阳光的最好东西,就是你的一方手帕。
  一柄遮阳伞或一顶呢帽,哪里能及得上它的舒服?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手帕对于妇女们的意义。我想,一方手帕之在妇女身上,与其说是一件实用品,毋宁说是一件像臂钏指环一样的装饰品。你没看见多数妇女都把手帕拴在右腋下的纽扣间,或是把它折叠成为方巾的样子约束在臂钏中吗?除了作为一种装饰物以外,这难道还有什么别的意味?
  手帕被妇女们应用的时候,一定很少是抹拭涕洟用的。她们一颦一笑,要用到手帕,她们说一句话,要用到手帕,她们看一个熟人,要用到手帕,她们看一个素不相识者,尤其要用到手帕。总之,我们可以说她们善于在每一个动作中利用手帕,而她们的手帕也永远能够不辱使命,帮助她们增添许多妩媚。至于在关于恋爱的种种感情及动作上,妇女们尤其非乞灵于手帕不可。你没留神李凤姐手里的那方丝帕吗?她把它扭着,她把它甩着,她把它咬着,她不说一句话,你懂得了她一切的热情。若是没有这一方手帕的话,我真要怀疑这本戏该当怎么做法。
  据说法王亨利第三世在克莱维郡主与龚岱亲王订婚的那一天,偶然拿克莱维郡主刚才从胸前取出来的手帕揩了汗,就对她害了终身的相思病。接着亨利第四世有一次在跳舞会里,从一个女郎珈索列儿手里接过了一方手帕来抹了一下额角,也就热恋起她来了。
  从这无独有偶的史实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妇女们的手帕,对于男子们有何等样的魅力,她岂特是一种用以抹拭涕洟的东西而已哉?
  只就我們日常生活中考察起来,在决不用到手帕的时候,它竟能显出最大的功用来,手帕之所以可贵就在乎此。
  从今以后,你倘若出门去,请不要忘了带一方手帕在袋子里。万一忘了的话,在街上买一方新的固然最好,不然,即使离家已远,回去拿也还是最聪明的办法。
  选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儒林外史》中最有名的人物肯定是范进,因为他进入了中学课本,占了普及方面的便宜。其实,除了范进,还有一位下层人物也塑造得很成功,那就是匡迥,又叫匡超人。匡超人出身贫寒,年轻时流落在外,拆字为生,衣食难保,幸亏得到当时学界有名的马纯上先生资助,才得以返乡。匡家是标准的“矮矬穷”家庭,匡超人的父亲是个老实人,生平没挣下半分产业,老年又瘫痪在床;大儿子也没什么出息,卖些布偶、糖果糊口,对爹娘不是太孝顺。
中国幅员广大,基于气候、地理和物产的差异,饮食习惯南北判然有异,大抵南方重稻米,北方重麦类。在我的家乡福建,人们不会做馒头,也不会包饺子。记得幼时,馒头是山东人营销的,叫山东馍馍,有专门蒸馒头的店,店一般都小,往往供不应求。到北方久了,也发现北方邻居很少做米饭,他们宁可到集市去买现成的面食。这种南北差别是明显的。在诸种主食中,能被南北方“通吃”的很少,面条似乎是个例外。面条古称汤饼,西晋束晳有《汤
提到北宋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欧阳修,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醉醺醺、自得其乐的可亲的老头儿。这都要归功或者归罪于他自己的名作《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你吃了吗?”“吃了,你呢?”“吃了。”往昔年景,邻里碰面,这样的一问一答,彼此互動,百说不烦,乐此不疲,我们再熟悉不过。并非知堂老人说的那种“饿鬼转世”,只是百姓之间的习惯招呼用语,与健康、快乐,与祝福有关。中国人自古笃信“民以食为天”,饿的滋味不好受。揭不开锅、食不果腹的日子实在刻骨铭心,不堪回首。“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能不能担得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人过门能不能填饱肚子,是最起码的考虑。
我的外祖父是木匠。小时候,外祖父还能干活。早上起来,清扫过院子,就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用大茶缸满满泡上茶,盘算着一天的工作。那茶是茉莉花茶,散发出暖暖的香气。把茶喝透了,他心里也有了清晰的图样,便开始下木料。斧、锯、刨、凿,十八般兵器轮番上阵。忙活过一阵,再坐下来,喝上几口茶,琢磨着下一道工序。外祖父说,“木工是聪明人干的。”个人的童年往往被某种感官体验打上烙印,挥之不去。比如,我常想起那些个早晨,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着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
父母之爱是人间最圣洁的爱,望子成龙是古今普遍的情怀。从通常的情感深度上讲,父母对子女之慈要超过子女对父母之孝。但是,儿女对父母一生中的成败、毁誉、荣枯、祸福、生死等人事的影响较小。有许多名人的子孙都默默无闻;有许多不平凡的天才生出一些平庸的后代;有许多伟人甚至一辈子单身;人们绝不会因子孙不肖就贬低或否定他们自身的社会贡献和历史地位。爱因斯坦使世人折服的是相对论,而不是他有个天才的儿子;谢安流芳百世
母亲推我上了大巴车,一摆手,头也不回的原路走去,感觉得到母亲也是痛苦的,可为什么这么狠心,竟然头也不回就要走?我这可是要离她而去,踏上几千公里之外的塞外边疆啊,母亲竟然还厉声斥责我快速上车!我不解,更不舍,我流着眼泪,大声呼唤着母亲,我试图打开车门,打不开;我便疯也似的推开车窗,向母亲大喊,撕心裂肺,满车的人都纷纷劝解父亲:你快哄哄这丫头,天这么冷,哭久了,脸上会出冻疮的。父亲也不吭声,只是拉着我
这个城市发烧、咳嗽,呼吸困难。黄鹤楼上的鸟惊飞,屋檐颤抖了一下,落下几粒尘埃。窗户纷纷拉紧窗帘,春天戴上口罩,风景藏匿在远处。冬日的风如此凛烈。病毒带着王冠强劲,尖挺,狰狞,比冰凶猛,凝固在人的体内。生命的脸庞看不到天空,扭曲,枯萎。你知道冠状病毒来自另一种病毒的变异。它学会了《孙子兵法》,很狡猾,与人类兜圈子。它学会了隐身术,隐蔽于动物为宿体,悄悄攻击人类的肺部。肺疼痛,变白。有逆流而上的小舟,
我家书桌的面儿,是一块树的囫囵的横截板,什么也没有染,只刷了一层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在这张书桌上,我伏案了十年,读了好多文章,又写了好多文章。闲着无事了,就端坐着看起桌面,心里便也感到沉静。因为桌面上是有了一幅画的。画儿就是木的年轮。一个椭圆形,中间是黑黑的一点,然后就一圈白,接着从那白圈的边沿,开始了黑线的缠绕。当然很不规则,线的黑一会儿宽了,一会儿窄了,一会儿又直,一会儿却弯起来;几乎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