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证热”席卷大学校园
南京大学生物系大四王同学为找工作频繁赶人才交流会“场子”,每到一处招聘单位摊位都要骄傲地掏出拼搏4年取得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而据他自己称还正在准备考CRE证书。
在大学校园里,像王同学这样拼命考证的学生比比皆是。这股时下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考证热,热的程度令人始料未及。随便找一位学子问上一句:“最近在忙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给你一个答案:忙着考证呗!想出国的,一定在考TOEFL、GRE ;爱电脑的,有的早已将计算机等级证书收于囊中;学经济的,正在为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埋头苦读;有的已经不声不响地在兜里揣了一张驾照。有些大学生参加的考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公务员考试、外销员考试、报关员考试、导游资格证考试、LOMA寿险管理师考试等等。在不少高校的海报栏里,高档证书考证广告也频频露面,包括国际注册会计师、AutoCAD计算机绘图、国际IT咨询、微软软件专业资格证,甚至还有ISO9001质量体系内审员认证等。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2003年报考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生总人数达到81.4万人,其中34万是在校学生,包括职高、技校、中专、高职和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学在校生(指大专或以上程度)的报考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2000多人。负责组织考试的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透露,以前几年在校大学生报考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数,每年从未超过1万人。 接近半数的大学生报考计算机类工种,其他被热捧的工种还包括“秘书”“公关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等等。
近日笔者在中南大学随机询问了1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他们当中6人已加入到考证大军,其中两位还是大一的新生。接着,笔者又走访了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发现校园里的考证热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一些大学生甚至逃课参加考证培训。
高校“考证热”缘为哪般?
湖北大学新闻系申波涛:英语四级是大学生必须通过的,理科生一般还要通过计算机二级,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你有的大家都有,根本显示不出你的优势。要想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就必须拿出比别人更高、更多、更实用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英语六级早就过了,这次又通过了中级摄影师考试,“既然我是学新闻的,我就想通过证书来表明我的实力。”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王祁:暑假不打算回家,计划专门留在宿舍备考。我已经考取的证书除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以外,还有施工员证、预算员证、设计员证等等, 还准备考取项目经理证、注册结构,工程师证、建筑CAD、3DMAX辅助设计证等。作为土木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拥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因为它们已成为许多职业能否上岗的“门票”。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刘文:这学期我已经确定了拿证目标: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导游资格证。我准备先去请教一下有经验的师兄,然后再去书店转转,买一些有关的书。“肯定会很累,但是没有办法呀。现在找工作这样难,多考一个证书,就业时就多一个砝码。”
各方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就业办公室文书锋老师:学校支持学生参加考证,但不能本末倒置。职业资格准入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学生参加考证与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关,而且考取了相关证书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在收入上也会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参加考证,应不影响正常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烟台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杨老师:大学校园里出现的考证热,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就业意识在转变,自主择业已深入人心。但与前几年相比,许多招聘单位不再以证书的多少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从近期在我市举办的几场招聘会来看,招聘单位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如果专业技能不过关,证书再多也没用。
杭州时比特电子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祝卫龙: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角逐中赢得一席之地,我参加了ACCP软件工程师认证考试。2004年大专毕业在深圳参加高招会时,公司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但看到我持有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当场与我签约。因为这种认证含金量较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格者能直接做项目。虽然职业资格证书能为找工作增加筹码,但如果急于拿到资格证书,靠短时间的死记硬背通过理论考试,而没有实践经验,反而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录用。
2004年电气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侯泽:考证热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忙于考证的同学,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一位同学,去年报考了JAVA认证考试,因忙于突击该认证考试,使得他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锐减,从而在今年1月份的CET-4考试中沉痛“折戟”。现已大三的他很着急,也很后悔,对于校园考证热,他不无担心地说:“如果忙于考证,而忽视了专业知识和外语的学习,甚至出现不能毕业的情况,那么这些证书还有什么用呢?”
长沙乘风广告文化传媒公司市场部伍先生:我们曾招聘过一个有CPA证书的应届毕业生,事后发现,他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弱,连作账都不会。这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用人单位录用新人最主要的应当看求职者有没有具备适应岗位的工作能力,而非证书和学历。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李先生:其实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有些人证书太多,反而不知道该将他放在什么岗位上,何况现在一些证书“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考证根源:知识与市场脱节
首先,大学生考证能让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找到有效平衡点。当前的大学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单纯的高校专业基础知识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生们才通过“考证”来弥补高等教育本身的不足。我们知道,考证都是要通过自学或培训的,是在一定专业基础上的能力的提高。比如国外的MBA培训,其培训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依据实践对某一专业知识的补充,这种培训都是为了更好地去指导实践。
其次,大学生考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加入WTO以后,高新技术、高级经营管理、法律等高层次人才已供不应求。人才流动的空间日益广阔,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今后的人才就必须顺应多重性的要求。这种人才多重性表现为技能型、技术型、普及型、提高型、研讨型、学习型等等。这就必然需要一种更为合理、更能联系实际的系统的经过培训的人才认证。显然,“考证”是最为合理的人才认证方式。大学生们在大学时期完成符合人才需求多重性要求的“考证”,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
大学生“考证”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专业+技能”的科学施教模式,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中专业基础知识不足的有效补充,也是将大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效衔接的体现。大学生通过培训学习考得的“证书”,本身就是对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肯定,从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持证者”素质和能力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见一证而知其能”。因此,大学生“考证热”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大学生为自己的将来加上一个厚重的“砝码”,使自己更加适应多重性就业形势的需要。
理性考证:为自己腾飞插上翅膀
湖南中医学院学生处刘燕青副处长:我对大学生考证热在态度上是赞赏的。这说明大学生已经认清了文凭与职业证书的区别,文凭更多的是知识的证明,职业证书则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有了文凭,再去考各种不同的证书,说明大学生对能力这种外在表现的认识有了提高。但我不赞同盲目考证,考证是好事,但不是说什么证都要去考,也不能不分考证时间。考证时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另一点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深圳大学就业办李主任:大学生为求职早做打算,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仅为追求时尚就不可取。证书应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即使有十张八张顶级证书也不一定被人认同。同时考证要从实际和专业出发,选择也应慎重,因为许多“高、精、尖”证书主要是为在职专业人士而设,并不适合大学生。
光大银行南宁支行廖翰廷行长:由于我国目前衡量毕业生素质高低缺乏一个标准,因此一般只能从应聘者手中的职业资格证考虑。但证书仅仅是一块敲门砖而已,如果没有具备相当的工作能力,在试用期将露出马脚,最终还是会被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