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猪肉冷藏过程中沙门氏菌的生存模型

来源 :肉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鲜猪肉为基质,测定在冷藏温度(4、7、10、12、15 ℃)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采用Curve Expert 1.4软件,分析生长数据,选取4 种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MMF)进行S形曲线拟合,确定最适用模型。结果表明:在4 ℃条件下,沙门氏菌在鲜猪肉片上未见生长,7 ℃条件下贮藏后期出现缓慢生长。7 ℃和10 ℃条件下,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9和0.994 0。12 ℃和15 ℃条件下MMF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 4和0.998 2。
  关键词:鲜猪肉;冷藏;沙门氏菌;预测;生长模型
  Abstract: Salmonella is one of the most pathogenic bacteria known. In the present study,to predict Salmonella growth during chilled storage of raw fresh pork, a single strain of Salmonella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model its growth on pork slices. Kinetic data for the pathogen’s growth on fresh pork slices at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4, 7, 10, 12 and 15 ℃) were fit to Gompertz, Logistic, Richards and MMF models using Curve Expert 1.4 softwa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ichards model was optimal at 7 and 10 ℃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of 0.996 9 and 0.994 0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MF model was optimal at 12 and 15 ℃ with an r value of 0.997 4 and 0.998 2 respectively. No single model could give a consistently preferable goodness-of-fit for all growth data.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dentifying the consumption safety of raw fresh pork.
  Key words: raw fresh pork; refrigerated storage; Salmonella; prediction; growth model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4)10-0020-04
  沙门氏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肉及肉制品的污染率最高,在我国,健康牲畜猪、牛、羊沙门菌带菌率约为8%左右[1-3]。宰杀前患病的家畜带菌率较高。健康鸡、鸭的带菌率一般为0.5%~5%[4-5]。正常情况下,刚屠宰的健康动物深层组织是无菌的,但在屠宰、加工、运输、贮藏等阶段都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污染。
  我国一直是热鲜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而热鲜肉不会经过充分预冷,直接通过各种销售场所进入消费环节,卫生条件无法得到保障。一旦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热鲜猪肉进入到家庭环境,便会对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造成危胁。虽然中国的烹饪习惯有助于高温高压下杀灭这些致病菌,但在烹饪之前的处理过程中,未免会造成肉与砧板,生肉与熟肉及蔬菜水果之间的交叉污染。传统的肉品检测要通过抽样、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划线分离、目标菌验证等过程,费时费力且时效性差。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利用数学模型描述指定环境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残存状态,从而预测食品的微生物安全[6-8]。
  迄今为止,关于猪肉产品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较少,Velugoti等[6]对辐照灭菌的真空包装碎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丹麦学者M?ller等[7]研究了猪肉本身所带的微生物群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我国对猪肉中微生物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研究[9-10],但对鲜猪肉中的致病微生物沙门氏菌等生长的研究却比较少[11],且研究表明,基于肉汤培养基建立起来的沙门氏菌生长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沙门氏菌在实际食品中的生长[12]。国外有研究报道,在无菌猪肉上接种微生物建立生长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菌在猪肉中的生长情况[13]。因此,本实验以无菌操作取新鲜屠宰猪肉背最长肌作为实验材料,通过预测微生物学,建立家庭常见贮藏温度下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对指导家庭消费,防止食物中毒,节约社会资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猪肉(猪背最长肌)购自南昌市华润万家超市;沙门氏菌标准菌株CMCC(B)50094(Salmonella)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HE琼脂、无菌均质袋(225mL)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SPX-250BSH-Ⅱ生化培养箱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拍击式均质器 法国Interscienc公司;超净工作台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LMQ.C灭
  菌器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比浊仪 法国   生物梅里埃公司;滤纸 英国Whatman公司。
  3 结 论
  本实验取新鲜宰杀的猪背最长肌,通过无菌操作取肌肉内部,切成片状后接种沙门氏菌,并分别于4、7、10、12、15 ℃条件下培养3.5~7 d,得出各温度下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除4 ℃条件下的生长曲线不能拟合S形曲线外,其他各温度下的生长曲线均能拟合S形曲线,且得出的最佳拟合模型的回归相关系数r都在0.99以上,这表明拟合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相应温度下沙门氏菌在猪肉中的生长动态。在4 ℃条件下,沙门氏菌在鲜猪肉上基本没有出现生长,因此无法进行S形曲线拟合。在7 ℃和10 ℃较低贮藏温度下得出的最佳拟合模型为Richards模型,12 ℃和15 ℃较高贮藏温度下最佳拟合模型是MMF模型。与其他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相比,沙门氏菌在4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均大致相同,在一定的时间内,4 ℃条件下的猪肉,牛肉、禽蛋、鸡肉、鱼肉及液体营养培养基中的沙门氏菌均不会出现明显增殖[14-16]。7 ℃和12 ℃条件下,沙门氏菌在杀菌液全蛋[16]中生长的最佳拟合模型是Richards模型。鸡肉丁[12]中的沙门氏菌在12 ℃条件下的最佳拟合模型是MMF模型,15 ℃条件下的最佳拟合模型是Richards模型。鱼糜制品[17]中沙门氏菌在10 ℃条件下,在实验时间内生长不符合S形生长曲线规律,在15 ℃条件下的最佳拟合模型是MMF模型。
  通过对比各种食品介质上沙门氏菌的生长情况,发现沙门氏菌在不同的载体上最低生长温度是不相同的,在不同介质中生长情况和最适拟合模型是不尽相同的,分析的可能原因如下:1)实验进行的时间不同,10 ℃条件下沙门氏菌在鱼糜制品中生长3 d左右的时间是不足以发现其S形曲线生长规律的[17]。因为在低温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速度变得缓慢,如果想要得到沙门氏菌在低温下的生长规律,必须观察一周以上的时间。2)食物种类不同,肉类食物介质和蛋类食物介质,以及乳类等其他食物介质的营养组分不同,沙门氏菌在其中的生长情况会有所不同。3)食物介质在接种沙门氏菌前后的存放温度和时间不同,有的是采用常温下的热鲜肉作为材料[11,18];有的是采用冷冻后或在冷藏温度下的冷鲜肉[12]作为材料;有在接种沙门氏菌后直接进行实验;也有接种沙门氏菌后在一定冷藏温度下预冷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实验[19]。
  本研究得出的模型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度。由于本研究是用通过无菌手段取鲜猪肉内部肌肉进行的实验,但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从猪肉售卖点买回的猪肉都携带有大量其他种类微生物,特别是肠道菌群。而已有研究表明沙门氏菌与许多种类微生物存在生存竞争关系[20]。因此,不同地方不同来源的热鲜猪肉上,微生物组成是不一样的,沙门氏菌在微生物群中生长所形成的曲线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构成了模型的局限性。本实验形成的模型虽然不能精确计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但对指导安全消费还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通过调查消费者冷藏贮存新鲜猪肉的习惯,建立了猪肉片中沙门氏菌在7、10、12、15 ℃条件下的预测模型,预测值具有合理有效性,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在不经过传统微生物检测的情况下,对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供理论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对指导百姓正确贮藏和消费鲜猪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储倩, 朱晓霞, 岳华, 等. 川西北牦牛沙门氏菌的健康带菌调查及药敏实验[J]. 四川畜牧兽医, 2011(1): 24-25; 28.
  [2] 张玮, 魏建忠, 詹松鹤, 等. 规模猪场健康猪沙门菌带菌情况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 26(9): 888-890.
  [3] BERENDS B R, URLINGS H A P, SNIJDERS J M A,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in animal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regarding Salmonella spp. in pi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96, 30: 37-53.
  [4] 张纯萍, 宁宜宝, 宋立, 等. 北京地区健康肉鸡携带沙门氏菌状况调查[J]. 中国兽药杂志, 2012, 46(10): 9-12.
  [5] 刘军军, 张宏海, 方艳红, 等. 合肥地区鸡沙门菌带菌情况调查及其血清型与基因型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23(7): 582-585.
  [6] VELUGOTI P R, BOHRA L K, JUNEJA V K, et al. Dynamic model for predicting growth of Salmonella spp. in ground sterile pork[J]. Food Microbiology, 2011, 28: 796-803.
  [7] M?LLER C O A, ILG Y, AABO S, et al. Effect of natural microbiota on growth of Salmonella spp. in fresh pork : a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approach[J]. Food Microbiology, 2013, 34(2): 284-295.
  [8] PIN C, AVENDA?O-PEREZ G, COSCIANI-CUNICO E, et al. Modelling Salmonella concentration throughout the pork supply chain by considering growth and survival in fluctuating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pH and a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1, 145 : S96-S102.   [9] LI Miaoyun, NIU Huimin, ZHAO Gaiming, et al.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f Pseudomonas spp. growth in pallet-package pork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 Meat Science, 2013, 93: 855-864.
  [10] TANG Xiaoyang, SUN Xiaohong, WU V C H, et al. Predicting shelf-life of chilled pork sold in China[J]. Food Control, 2013, 32: 334-340.
  [11] 高丽娟, 翁绍苏, 刘清珺, 等. 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 32(12): 143-146.
  [12] 赵瑞兰. 沙门氏菌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出口分割鸡肉中沙门氏菌的风险分析[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13] GILL C O, GREER G G, JONES T, et al. Induction of a lag phase by chiller temperatures in Escherichia coli growing in broth or on pork[J]. Food Microbiology, 2001, 18: 141-149.
  [14] MANN J E, SMITH L, BRASHEARS M M. Validation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values as critical limits for Salmonella and background flora growth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ground and boneless pork products[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04, 67(7): 1389-1393.
  [15] SMADI H, SARGEANT J M, SHANNON H S, et al. Growth and inactivation of Salmonella at low refrigerated storage 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inactivation on raw chicken meat and laboratory media: mixed effect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Global Health, 2012, 2, 165-179.
  [16] 李昱妲. 杀菌液全蛋中沙门氏菌预测模型的建立[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0.
  [17] 王力卫, 雷晓凌, 彭镜林, 等. 鱼糜制品沙门氏菌生长模型的建立[J].食品工业, 2011(12): 72-75.
  [18] OSCAR T P. Response surface models for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vious temperature on lag tim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on cooked ground chicken breast[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1999, 62(10): 1111-1114.
  [19] INGHAM S C, LOSINSKI J A, BECKER K L.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Salmonella serovars on raw beef, pork, chicken, bratwurst and cured corned beef: implications for HACCP plan critical limits[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2004, 24: 246-256.
  [20] MANN J E, SMITH L, BRASHEARS M M. Validation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values as critical limits for Slamonella and background flora growth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gound and boneless pork products[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04, 67(7): 1389-1393.
其他文献
摘 要:为研究臭氧水喷淋对冷鲜牛肉品质的影响,对臭氧水喷淋冷鲜牛肉贮藏过程中pH值、挥发性盐基氮、色度(L*、a*和b*值)、感官品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喷淋对冷鲜牛肉pH值影响不显著;挥发性盐基氮显著降低(P0.05);a*值从第8天开始高于对照组;b*值无明显影响;延缓了不良感官品质出现时间。可见,臭氧喷淋可延长冷鲜牛肉货架期。  关键词:臭氧水;冷鲜牛肉;品质  Abstract
期刊
摘 要:研究育成期日粮营养对育肥皖南牛背最长肌的上脑、眼肉和西冷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影响。采用30 头去势的相近的7 月龄皖南牛,随机平均分成5 组,各组根据体质量的1.9%、1.6%、1.3%、1.0%和0.7%补充育成期精料饲养到24 月龄进行育肥,各组在饲养程序相同条件下育肥期3个月屠宰。结果表明:育成期按体质量1.0%饲喂精料的G1.0组的营养水平最有利于育肥期皖南牛上脑、眼肉和西冷的
期刊
摘 要:利用发酵菠菜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开发新型绿色肉制品。将菠菜打浆后进行自然发酵和接菌(萨科WBL-45复合菌株)发酵,发酵过程中分别为不调节pH值和每0.5 h调节pH值至中性,测定发酵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然后将加工猪肉灌肠分3组,CK组(不添加亚硝酸钠)、SN组(添加0.15 g/kg亚硝酸钠)、FS组(添加136 g/kg发酵菠菜液),测定猪肉灌肠在冷藏过程中的抗氧化性(T
期刊
摘 要:冷冻是加工鸡肉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快速冻结能够使鸡肉的汁液流失率降低、肌原纤维盐溶性蛋白及Ca2+-ATPase活性下降减少,并且提高鸡肉色泽的亮度。随冻藏时间的延长,鸡肉的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加剧;但在一定冻藏期内,冷冻鸡肉的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程度不大,鸡肉还是新鲜的。一般认为快速冻结和低温冷藏是加工鸡肉产品比较理想的加工工艺。但考虑到实际生产应用,超快速冻结和极低温
期刊
摘 要: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TD-GC-MS)检测不同等级、不同部位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等级金华火腿不同部位之间差别也很大。特级火腿第一签中甲苯、苯甲醛和壬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1.74%、9.93%和8.
期刊
摘 要:分析市售3种川式腊肠的理化特性,考察其微生物分布情况,并进行感官差异比较,以期更好的描述川式腊肠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3种腊肠产品中瘦肉含量越多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也越大,水分含量均小于35%,水分活度均小于0.87;pH值均呈弱酸性,差异不大;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2号川味香肠的组织形态与风味口感较好。菌相分析表明:3种腊肠产品中微生物总数较少,其中乳酸菌和球菌为优势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
期刊
摘 要:建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肉及肉制品中铅、砷、镉、铬、硒、汞、镍7 种痕量元素同时检测的方法。用微波消解仪对肉及肉制品进行前处理,以铑作为内标,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针对7 种痕量元素进行测定。优化微波消解条件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内标法能克服仪器信号漂移及样品基体效应的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0~20 ng/mL,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各
期刊
摘 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冰温贮藏牛肉品质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近红外光谱的pH值、失水率、挥发性碱基总氮、色差值(L*/a*)的校正模型,能同时预测出牛肉样品的多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建立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都在0.70以上,校正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决定系数均在0.90以上,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并且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贮藏阶段肉品近红外光谱的数据进行了分类处理,聚
期刊
西班牙研究人员探究了4组膳食补充(diet supplementation,DS):1、2、3×10-4 VE;1.5×10-4 富含黄酮类化合物(product rich in flavonoids,PRF);1+1×10-4 VE-PRF;无补充)对羔羊肉取样贮藏10d期间品质的影响(拟发表于2014年10月Meat Science)。对背最长肌的pH值、颜色、肌红蛋白形式和脂肪氧化情况进行了
期刊
摘 要:以猪气管软骨为原料,利用二次酶解法提取硫酸软骨素,设计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了硫酸软骨素的纯度、含氮量、含氯化物量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条件为温度40℃,酶质量分数1.5%,提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平均得率达到10.98%,纯度达到85.22%。该工艺简便易行,有望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气管;酶解;硫酸软骨素;工艺优化  Abstract: In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