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玥今年六岁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玥玥,英语名字Catherine,是女儿的第二个孩子。当得知女儿第二胎是女孩时,家人都很高兴。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一男一女合起来是个“好”字。玥玥比较着急,比预产期早了两三个星期来到这个世界。女婿打电话给阿姨,告诉她孩子已经出生了。阿姨说,我还在外面度假呢。女婿说,方便的话你就尽快来吧。女儿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我们没请人帮忙,女儿女婿、先生和我四人分工就忙过来了。女儿当时还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读博士,比较节省,现在她已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了,说这次要请个阿姨,花点钱大家轻松些。
  新冠疫情暴发。今年3月,弗吉尼亚州学校关门,改为网上上课。哥哥和玥玥都开始了居家新生活。6月,哥哥小学毕业进中学,玥玥学前班毕业,成了一年级小学生了。
  疫情蔓延,大人们不敢放孩子们外出,孩子们除了自己家,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外婆家。四年前,我们考虑要退休了,就在女儿家附近买了房搬过来。朋友说我们两家是“一碗汤距离”(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端到另一家,还是热气腾腾),如今来来往往方便许多,不像从前,单程一个半小时,常常鞭长莫及。
  疫情期间,原来的中文学校关门了,改为网上教学。同时推出了一些兴趣爱好课。女儿给玥玥报了《三字经》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六岁的玥玥似懂非懂跟着老师唱歌一般念着,她没觉得难,不费劲就背到“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而且一直跟着老师学到“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既然能背《三字经》,为什么不背唐诗啊?《三字经》课程结束了,我开始教玥玥学唐诗。
  从“鹅鹅鹅”开始,玥玥说,这个我学过。“锄禾日当午呢?”“爸爸教过。”“好,我们学新的。”那天晚上,我开始整理手里现有的教材。《彩图古诗词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991年我们出国时,给十岁的女儿买的,扉页上女儿还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年月,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书传给女儿的女儿了。陈伯吹为这部书写的序言中说,全书“选收三百零二首诗,起自周、秦,迄于明、清两代,凡适宜于少年儿童阅读程度,而又能欣赏理解的,尽量择优选收”,看来教外孙女古诗,以此书为基础是不错的选择。我又从书架上找出两本朋友送的《唐诗三百首》儿童版,一本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一本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毕竟比较新,有图,有文字,有拼音,有注释,有解说,确实是为孩子们设计的。比较两本儿童读物,大小格局都几乎一样,浙江少儿出版社的书,图画比较精致,但电影出版社的每首诗字体较大,看起来更清晰。我决定用中国电影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
  “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白日依山尽”,“空山不见人”,“君自故乡来”,“松下问童子”,“苍苍竹林寺”,“泠泠七弦上”,“日暮苍山远”……我们翻山越岭,轻松从五言诗到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古人西辞黄鹤楼”,“远上寒山石径斜”,“月落乌啼霜满天”……疫情期间,背诵这些轻松愉快的唐诗,仿佛在中国美丽的高山流水之间行走、穿越,心情就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畅快,诗歌的欢乐洋溢在祖孙两人的脸上。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是玥玥最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玥玥还喜欢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夏日,女儿在网上买了荔枝,我们剥荔枝,念着诗,古人与今人竟在这样的情景中融合。以后玥玥每次背到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必加一句“荔枝来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般人都会背前四句,后四句我也是这次与玥玥一起学的。第一天学这首诗,晚上玥玥回家前问我:“外婆,你会背了吗?”我背了前四句,新学的后四句还是没记住。到家后,她打电话给我,说她全部都会背了,背了一遍給我听,果然一字不差,还问我,“外婆,你会背了吗?”原来她回家后,让女儿赶紧给她补补课,再来督促外婆。第二天,她告诉我,爸爸给姑姑打电话,她给姑姑背了“离离原上草”是八句的,姑姑说“很棒”。就这样,我们互帮互学,半年背了几十首唐诗。
  玥玥爱美食。我一喊“吃饭了”,众人尚未入席,她已第一个坐在自己位置上,啃着浸在卤汁中的鸡爪。她喜欢啃鸭翼、鸡爪、鸡翅,还啃得干干净净,她还喜欢海鲜,龙虾、扇贝、各种鱼类、虾,也喜欢猪肉、牛肉,但要做得好吃。也能吃点辣,麻婆豆腐、回锅肉。玥玥还特别喜欢喝粉丝汤。
  玥玥有时也会有点烦心事。她对我说,哥哥房间里有书架,我没有。“No fair(不公平)”。我说,三楼游戏室有好几个书架,是外公给哥哥买的,你跟哥哥、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搬一个到你房间可不可以?哥哥在一旁说没问题。她就拨通她妈妈电话,要我跟她妈妈说。我说,你说吧。她说,你说你说。我告诉她,你妈妈同意啦。她高兴得手舞足蹈“耶耶”乱叫,想她那点小心思,为什么要外婆去跟妈妈说,她一定觉得胜算更大。
  孩子们一岁后进托儿所,回来后满口英语,不想说中文。我和先生都对他们说,外公、外婆只会说中文,听不懂英语,在我家一定要说中文。现在习惯了在家说中文,周末还上中文学校学中文。
  小时候,玥玥听妈妈叫爸爸“老公”,她也开始叫她爸爸“老公”。众人笑。“笑什么呀?”“你不能叫你爸爸‘老公’。”“为什么呀?”花了几个星期时间,她终于搞懂了人物关系与称呼。前两天,她对我说:“外婆,我想住你们家。”“可以,只要你妈妈同意。长大了,也可以来外婆家住。”“长大了,那我老公不同意呢。”“那你就听你老公的吧。”玥玥,外婆要好好活着,等着你把你老公领进门的那一天。
其他文献
笔者近来翻检民国时期报刊,发现洪深书信二通,即致《电声日报》编辑和致陈灵犀各一通。查洪深文集、作品集及年谱均未提及,当为佚简。兹全文照录,并加以释读。一、致《电声日报》编者  1932年7月23日,《电声日报·电影》第八十四期发表洪深致“编辑先生”信一通,题为《洪深之来函》。现照录如下:  编辑先生:  我现在批评人家很是严格,同时我希望人家对于我严格。  外国人到中国来制造中国电影,是一件严重的
期刊
2021年1月25日,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經典中的党史》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遴选出一百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其中第十集介绍了1959年詹建俊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系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涌现出的一个英雄战斗群体。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七万余兵力,对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北岳
期刊
一rn叙介中国私立大学史与湖北高校发展史,中华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与教育部获准的湖北第一所(本科)大学,具有开山之功;钩沉中华大学史,该校的创办人陈时先生倾注毕生的心血、毁家兴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此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清苦教育家”(《陈时教育思想与实践》,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作为衣钵相承中华大学的华中师范大学,在纪念华中师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中华大学一百一十周年华诞之际,推出裴高才、陈齐合著的钩沉陈时的首部传记文学作品《中华大学校长陈时》,旨在
期刊
武汉为九省通衢之地,自然少不了与粤地的商贸往来,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铁器、藤、腊、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汉口至迟在明末清初,已成粤人的主要营商地之一,所以清代汉口五处广东会馆、公所,其中规模最大的岭南会馆康熙五十一年即已建立。特别是一口通商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少出口茶叶即通过汉口—岳阳—湘潭等几个重要口岸辗转南下
期刊
二十多年以前,当我在美国出版我的第一本英文著作,也是我平生第一本著作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对我说,以后会有很多人来找我,为他(她)们的书撰写序言或是赞词。我居然信以为真,还曾经一度幻想,可以成为一个职业写序的人,因为我喜欢读书,如果能够放下一切杂务,专门去读别人的书稿并作序,该是怎样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儿啊!  若干年后,方才大梦初醒,一来是几乎从没有人邀请我作序,二来是偶尔遇上几位硬要让我写序的人,
期刊
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九日(1885年6月1日),杨树达(字遇夫)生于长沙城北门正街宗伯司臣坊侧的租居房屋里.杨氏宗族于明末清初从江西南昌迁入长沙,定居在今长沙县东北角与平江、汨罗接壤的龙华岭一带.先世力农,资产雄于一乡,后因一场大火而使家道中落.到曾祖父春台公时,才移居长沙城区,以种菜为生.春台公虽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尚义侠.祖父炳南公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性格伉直,因家贫而过早辍学,但督促其子翰仙公孝秩读书却非常下力气.杨树达的父亲翰仙公,性笃厚,少时因刻苦力学而病咯血.他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和唐宋
期刊
钱锺书在《管锥编》第三册第1748页(三联书店2019年版)就“信、达、雅”说了一番话,而且还在页注中引了法国人的一句法文原文和德国人的一句德文原文,供读者参考。是册目录中,这番话被冠以“译事三难”的小标题。罗新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编《翻译论集》时,将这番话置于是集第一辑“古代部分”第一篇文章即支谦《法句经序》之后,作为“研究与资料”栏目的首文。全文如下:  支谦《法句经序》:“仆初嫌其为词不雅。
期刊
阳光晴朗的正午,洞庭湖畔的村庄,三三两两的人家,一栋栋彼此独立的楼房点缀道路田间,宛若一幅江南水墨画,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这是我记忆中的家乡——岳阳L市下辖的D村。  可以说,D村基本符合农庄型村落的典型特征,常住人口明显少于户籍人口,现在大约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留守在家。在家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完整,村里的留守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农业劳动力短缺,缺少有活力的自发组织,社区功能基本依附于附
期刊
目前学界基本上将《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看作陈先生的晚期“心史”之作,并认为《论再生缘》的创作,就是其晚年史学的开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余英时先生的说法,其在《试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中说道:“此时《论再生缘》初属稿,尚未有成篇,但蒋天枢在广州十日,陈寅恪必已将全文深意告诉了他,所以唐筼诗才有‘今传付’之语。”余英时在此处认为陈先生的《论再生缘》在创作之初就是以“心史”为目标创作的,所以陈先生的
期刊
一  人们常说,小说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散文与小说之最大的不同,便是散文无法脱卸一个“我”字:“我”的经历、见闻、所思所想,“我”的感情与体悟。美国短篇小说家露西亚·柏林用她的书写颠覆了这个规则。她的儿子们说:“母亲写的故事都是真的。”评论家们则干脆说露西亚的“散文式小说”题材广泛、节奏多变、强烈跃动,就像乐曲中的切分音,不停地变换着抑扬顿挫,也不停地变换着叙事主题。令人情绪起伏的却是我们在读这本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