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与音乐擦出火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怎样让小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学会欣赏,并感受音乐之美成为不少教师执着探究的一大课题,虽然音乐的美妙人人皆知,但是对于还没有欣赏水平的小学生来说,调动他们的兴趣并非易事。而随着奥尔夫教学法走入音乐教学课堂,其所包含的节奏训练、歌唱、即兴创作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尝试发现和表达运用习得的音乐知识以及乐感,从而培养他们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中段;欣赏;有效;运用
  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怎样让小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学会欣赏,并感受音乐之美成为不少教师探究的一大课题,虽然音乐的美妙人人皆知,但是对于还没有欣赏水平的小学生来说,调动他们的兴趣并非易事。而随着奥尔夫教学法走入音乐教学课堂,其所包含的节奏训练、歌唱、即兴创作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与音乐紧密接触,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在探索律动中欣赏,学生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尝试发现和表达运用习得的音乐知识以及乐感,从而培养他们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一、倾情共舞,培養学生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长短、强弱的现象。在课堂欣赏教学中,加入节奏训练是惯用的教学手段。而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舞蹈、体态律动和声势活动等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声势活动更是奥尔夫的独创之法。通过代表不同音色的拍手、跺脚、拍腿和捻指这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借助身体乐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表达节奏,这一组合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并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感。比如《森林的歌声》一课中,教师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从音乐基本节奏入手,用姐姐和妹妹散步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奥尔夫声势节奏的体验之中,引导学生一边听教师讲故事,一边用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模仿姐姐和妹妹的脚步声,学生在身体律动下,感受到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借助声势活动一遍遍体验音的强弱、长短,熟悉作品主题,并对音乐中所包含的速度、情绪、力度等要素变化有了深切感受。其间,鼓励学生学着发出大自然中动物的叫声,从而走向一段美丽而富有生机的乐章,学生聆听背景音乐并与之有节奏的同频共振,完美地与森林相融,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深化,浸润心灵。
  二、即兴创作,培养学生想象力
  音乐的一大美妙之处在于可以无限放飞想象,乘着音乐的翅膀天马行空,使得精神世界丰盈无比。在欣赏课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基于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充满了奇思妙想,以提倡通过即兴创作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奥尔夫教学法成为教学的一大手段。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催生学生即兴创作的激情,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埋下伏笔。如,教学《摇篮曲》一课,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以及真实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领悟意境、感悟母爱。教师上课伊始通过弹奏《牧童短笛》引出作者以及《摇篮曲》,并播放摇篮曲,让学生闭目聆听,随着音乐摆动。之后有学生分别扮演母亲和孩子,采用听觉和身体律动结合,即兴创作与音乐想象结合,使得母亲哄孩子入睡的一幕真实出现在音乐课堂上,时而有暴风骤雨,宝宝被惊扰,时而母亲与宝宝对话,温柔安抚……这样的唯美情境之中,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并随着乐器音色变换,体验蕴含其中的母爱,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扩展,学生的创造力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和孕育。
  三、图形演绎,培养学生欣赏力
  运用旋律图形谱成为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又一手段,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图形谱,学生从读图形谱中学习和欣赏音乐。为了引领学生更为充分地感知音乐节奏、感知音色乃至音乐中的情感,用长短线条、旋律线或者是各种图形、不同颜色等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要素,并与音乐的起伏旋律、情感脉络相契合。图形符号成为一种对声音要素的视觉记录,包含有节奏强弱、曲式结构、音乐情感、风格特征等,将音乐中的各要素及结构变成了有形的可直观感受的符号。如《小小少年》一课,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海因切快乐而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改变页面颜色、浮点节奏和画拍谱,让学生在直观中体会到声音的强弱变化,情感的欢乐与否,结合节奏、旋律、和声这三种音乐要素,学生根据音乐力度、音色变化,为图形谱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粗细的线条等,从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海因切不同的心情变化。通过这一方法实现了音乐的鲜明与简单化,帮助学生充分分析、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在直观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让孩子去做”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奥尔夫教学法的主旨是“回归人本”,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这一主旨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因此,通过在小学音乐中段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音乐欣赏课发挥出了生机与活力,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音乐欣赏者。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欣赏课中巧妙运用奥尔夫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2]郑萧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探讨 [J].北方音乐,2016(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梳理近年来对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入手,指出目前翻转课堂研究的一些不足:如支撑翻转课堂研究的例证单一、主观性强等。结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谈谈如何有效设计初中英语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并提供相应范本,以期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单的制作思路与框架,助力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多模态教学   一、研究背景   “翻转课堂”从20
期刊
摘 要: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抓好基础年级,为转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倾注一颗爱心,偏爱基础薄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一直是教学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学困生转化问题,笔者介绍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期刊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中考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注重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强化教学能力,尤其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重视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理解与运用,并且用文明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课堂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声和谐》教学为例,阐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施:重视“共情关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挖掘“音乐要素”,贯穿学生音乐学习的素养“线”;善于“迁移拓展”,形成知识体系实践“面”。   关键词:初中音乐;以学为中心;共情关注;音乐要素;迁移拓展  
期刊
摘 要:一个民族的屹立必然少不了文化的屹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必然要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优美的祖国语言,正心修身的传统美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时代传承的经典文本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新课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
期刊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部编版教材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自身拥有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要求学生“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但这在县城以及城镇的基础教育中却经常无法有效落实。  就以我县城关某校二年段为例,不爱阅读的孩子占年段总人数的百分之四五十,不怎么爱阅读的孩子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而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已不再单一化,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呈现出不断交叉、综合的数字化形态,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学习方式由接受式转变为探索式和创造式,要求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小学科学采用思维型教学模式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模式  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改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当教师将目光投注在阅读、写作等的重点教学中,是否关注了语文中的词语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细节的组成部分,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轻描淡写走过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从基础开始的,词语作为不可或缺的组织细胞,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深入理解,从而熟练掌握与运用,学会遣词造句,夯实基本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语文;词语;兴趣
期刊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生必备的两种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阅读和写作不是语文的两个独立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为表里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和深化,阅读是学生不断积累和吸收知识营养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途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讀促写;策略  语文教学两个最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广泛、大量、有效阅读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擴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阅读带给学生的知识容量、语感培养、情感熏陶、审美情趣是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所远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