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贴近学生 品读品德与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即在品社课中想生活,在生活中想品社。教科书的编写把儿童当做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也应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前,自己先通过教材内容转换角色,想学生可能想到的生活情境,共同进入这种生活情境,去感受、去品味。所以,让我们师生一起品读品社,品味生活。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如学习《逛商场》一课,我这样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商场,这些商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接着提问学生:“天冷了,如果我想买件羽绒服,可以到哪去买、怎样买呢?”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我抓住时机,总结:“看来买东西的学问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商场吧!现在出发!”马上板书课题,学生个个兴致盎然。这样,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亲身活动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访、调查、辩论、表演、辨析等,让学生自己调查、自己画、自己说、自己表现,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对于“农民工对城市发展有利吗”这个话题,学生意见不一,在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就议论纷纷。于是,我索性让他们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开了个小小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大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还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听完大家的观点后,有些学生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全班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确实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和他们为城市所做的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城市生活离不开农民工。因此,我们在关注和尊重他们的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些合理的建议,让农民工能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通过一个小小辩论会,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农民工有了客观公正的认识,从内心理解、关爱农民工,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没有情感做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如上《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警察,我好像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食堂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就不能吃到这么好的午餐了。”学生通过这些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我又选择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做为重点,通过播放保洁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四、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2)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活动和互相交流,丰富学生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模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准生活”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在学完教材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让学生讨论、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
【正】 龙城,又名“龙都”、“和龙城”、“黄龙城”等,故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区。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春,“燕王”慕容皝“使唐国内史阳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立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实验小学是一所教育现代化学校,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怀揣着最美好的情愫,踏上了种桃栽李、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的征程。睿智的数学课堂,广博的语文教学,“快乐
小学生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县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会上,四位教师就同一个课题《轴对称图形》(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进行了同题异教。每一节课教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后笔者在思考:我们还能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大发展,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过渡?高效的课堂离我们很远吗?    一、情境导入要“一针见血”    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初
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是决定语言所表达之意义的关键.要明确英语所表达的真实意义,必须研究其文化背景.因此,文化导入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搞好文
【正】 近来,我国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我国专业银行的分工应改变以往以对象原则为主,资金原则为辅的设置方法,即首先根据服务对象划分专业银行,进而再根据经营资金的不同,
一、创设教学情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才能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景: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辛辛苦
在新时期国际人才大比拼的舞台上,在我国综合国力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如何肩负起美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现在我就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国际交流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公示语起着连接中国和外国友人间沟通桥梁的作用。作为有特殊性应用的公示语,其规范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