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禄洪是彝族诗人中写作边塞诗数量较多、成绩较突出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独具艺术魅力,描写了壮阔的边塞风光,饱含着慷慨报国的激情,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在彝族文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禄洪;彝族 ;边塞诗
禄洪,字霄宾,彝族,家居宁州甸尾(今华宁县城),明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出身于明朝云南滇中世袭的土官家族,是禄厚的次子,于崇祯年间承袭宁州土知州。禄洪自幼便酷爱诗文、喜绘画,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育,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允文允武,忠君爱国,有“黔借滇为外护,滇借洪为长城”之誉。然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使其驰骋沙场之志不能实现,只得归田隐居。
禄洪一心报国,早年有过从军经历,正因为有了长途跋涉和冲锋打仗的体验,其所作边塞诗格外动人。在现存的《北征集》(钞本,云南省图书馆藏,收录赋3篇、诗60题67首、文2篇)中,收录边塞诗20余首。书法家董其昌和文学家陈继儒分别为之作序。陈继儒序云:“其诗赋小令,气骨沉雄,风华秀整。”可谓评价中肯。
一、壮阔的边塞风光
崇祯三年(1630年),建州(在今辽宁大凌河岸一带)土酋入犯关内,危及京师,禄洪被征调,带兵三千,北上勤王,然历数月奔波抵京时,土酋已退兵,皇帝为慰劳禄洪,命其驻防密云墙子岭口。这段宝贵的人生经验,不仅丰富了禄洪的生命历程, 同时,也为其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源泉。
明人屠隆说:“其言边塞征戍!离别穷愁,率感慨沉抑,顿挫深长,足动人者,即悲壮可喜也。”[1]禄洪不管是抒写心灵感受,还是描绘壮丽的北国风光,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豪壮的情调。
禄洪才华横溢,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离开繁华的云南,走向遥远的边疆。经过风沙雨雪的锻炼,行军作战的洗礼,他的身心和诗笔逐渐变得粗犷开阔,豪放不羁,于是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和艰苦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军营生活,在他笔下凝聚成铿锵动人的诗章。如《塞上雪》:
盈尺自今夕,边风吹白沙。为怜穷戍冷,天雨木棉花。
塞外风卷飘雪,浩浩荡荡,诗人却将之视为上天的怜惜,将雪比作木棉花,别致至极!再如《冬日塞上》:
漠漠千溪动,萧萧万卉残。烽烟日月掩,剑气斗牛寒。
霜色戍楼重,雪花边塞繁。朔风起画角,壮士亦悲酸。
边塞的萧索和寒冷,在“朔风”与“雪花”的相衬下愈发凄苦,但是自己依然坚信“剑气斗牛寒”,表现出了戍边的艰辛和豪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又如《师行》云:
二月春分折柳稀,旌旗此去故乡违。离亭丝管催弓马,不斩单于誓不归。
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自豪感,使整个作品洋溢着胜利的情绪。描写的战争气势奔放, 场面宏大,悲壮激昂,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
禄洪既是个将士,又是个诗人,因有过这样一段边塞生活, 故他的边塞诗并非一时感兴之作,而有实际的体验在内,是他军旅生活的自我写照。
二、慷慨的报国激情
禄洪的诗有着盛唐边塞征战诗的风韵,就抒发个人情怀来说,尽管诗中有着壮志难酬、乡愁难遣等深沉哀婉的感情,但都抵不过他的一腔报国热忱。禄洪的诗作,功利色彩淡薄, 爱国主义精神强烈, 英雄气概突出,他把把报国理想表现得单纯热烈而又执着。
禄洪执着追求自己的报国理想,忠君爱国的信念坚定不移, 虽屡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自身抑郁不得志,但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下去,相反却激起他奋发向上的雄心,如《春日北征途次有怀》是这样的诗句:
千山迷故国,万里赴都城。夜夜闻鸡声,朝朝祭马行。
鸟啼思乡动,花拂剑光生。一洗腥膻净,齐歌奏凯声。
因诗人有着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才毅然北上勤王,不远万里奔赴塞外疆场,“一洗腥膻净”表现出了他的一片赤胆忠心, 表现出他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又如《入卫》:
虎符承世泽,羽檄翊勤王。独有存心在,恨无双翼张。
乡随关塞远,愁逐道途长。誓断单于颈,归来庆画堂。
诗歌中鲜明地表现出了对明王朝的忠贞感念,字里行间也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安定边陲,建功报国的抱负,深深感染着读者的心。
边地的风霜,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残酷,功业上的挫折,这一切都未能动摇和改变禄洪感慨忠义、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百年后读之仍虎虎有生气哉!
三、浓郁的思乡之情
禄洪对自己的故乡云南宁州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北游的数年中,始终怀念着家乡,所以在他的边塞诗中,经常能看到他久戍边塞思乡的种种诗句,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禄洪的思乡之作都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他的诗歌《塞上中秋》:
三五寻常夜,何如此夜明?戍楼急刁斗,荒署冷弓旌。
烟树鸟惊宿,沙场人断行。故园今夜白,户户断肠声。
在中秋月圆之夜,想到了故乡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故乡人。将士久戍不归的深沉乡思,情感沉重哀怨,情绪凄凉感伤,整首诗把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真切感人,较有气势。又如《秋日旅怀》:
来时记饮菖蒲酒,又觉芙蓉秋可怜。战马常嘶明月夜,宾鸿又报早霜天。
琴间枕上三更梦,香尽风前一缕烟。每恨黄昏愁入幕,无端秋思不堪眠。
故乡的酒、战场的马,暗示征途艰辛,意境含蓄,在使读者深知诗人思乡心切的同时,又给人一种幽怨悲壮的美,感情真挚,意境深沉。
戍边日久,远离家乡,自然会增添许多思乡之情。禄洪远在边关,对故土浓浓的思念和依恋,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加深,盈盈乡情跃然纸上分外动人。
禄洪踏走大江南北,行军边关要塞,以军人之姿,描绘着绮丽壮阔的边塞风情,谱写着大气磅礴的军旅风流,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新鲜奇特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大量悲壮豪宕的边塞诗,在彝族诗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5》[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4940.
关键词:禄洪;彝族 ;边塞诗
禄洪,字霄宾,彝族,家居宁州甸尾(今华宁县城),明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出身于明朝云南滇中世袭的土官家族,是禄厚的次子,于崇祯年间承袭宁州土知州。禄洪自幼便酷爱诗文、喜绘画,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育,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允文允武,忠君爱国,有“黔借滇为外护,滇借洪为长城”之誉。然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使其驰骋沙场之志不能实现,只得归田隐居。
禄洪一心报国,早年有过从军经历,正因为有了长途跋涉和冲锋打仗的体验,其所作边塞诗格外动人。在现存的《北征集》(钞本,云南省图书馆藏,收录赋3篇、诗60题67首、文2篇)中,收录边塞诗20余首。书法家董其昌和文学家陈继儒分别为之作序。陈继儒序云:“其诗赋小令,气骨沉雄,风华秀整。”可谓评价中肯。
一、壮阔的边塞风光
崇祯三年(1630年),建州(在今辽宁大凌河岸一带)土酋入犯关内,危及京师,禄洪被征调,带兵三千,北上勤王,然历数月奔波抵京时,土酋已退兵,皇帝为慰劳禄洪,命其驻防密云墙子岭口。这段宝贵的人生经验,不仅丰富了禄洪的生命历程, 同时,也为其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源泉。
明人屠隆说:“其言边塞征戍!离别穷愁,率感慨沉抑,顿挫深长,足动人者,即悲壮可喜也。”[1]禄洪不管是抒写心灵感受,还是描绘壮丽的北国风光,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豪壮的情调。
禄洪才华横溢,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离开繁华的云南,走向遥远的边疆。经过风沙雨雪的锻炼,行军作战的洗礼,他的身心和诗笔逐渐变得粗犷开阔,豪放不羁,于是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和艰苦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军营生活,在他笔下凝聚成铿锵动人的诗章。如《塞上雪》:
盈尺自今夕,边风吹白沙。为怜穷戍冷,天雨木棉花。
塞外风卷飘雪,浩浩荡荡,诗人却将之视为上天的怜惜,将雪比作木棉花,别致至极!再如《冬日塞上》:
漠漠千溪动,萧萧万卉残。烽烟日月掩,剑气斗牛寒。
霜色戍楼重,雪花边塞繁。朔风起画角,壮士亦悲酸。
边塞的萧索和寒冷,在“朔风”与“雪花”的相衬下愈发凄苦,但是自己依然坚信“剑气斗牛寒”,表现出了戍边的艰辛和豪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又如《师行》云:
二月春分折柳稀,旌旗此去故乡违。离亭丝管催弓马,不斩单于誓不归。
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自豪感,使整个作品洋溢着胜利的情绪。描写的战争气势奔放, 场面宏大,悲壮激昂,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
禄洪既是个将士,又是个诗人,因有过这样一段边塞生活, 故他的边塞诗并非一时感兴之作,而有实际的体验在内,是他军旅生活的自我写照。
二、慷慨的报国激情
禄洪的诗有着盛唐边塞征战诗的风韵,就抒发个人情怀来说,尽管诗中有着壮志难酬、乡愁难遣等深沉哀婉的感情,但都抵不过他的一腔报国热忱。禄洪的诗作,功利色彩淡薄, 爱国主义精神强烈, 英雄气概突出,他把把报国理想表现得单纯热烈而又执着。
禄洪执着追求自己的报国理想,忠君爱国的信念坚定不移, 虽屡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自身抑郁不得志,但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下去,相反却激起他奋发向上的雄心,如《春日北征途次有怀》是这样的诗句:
千山迷故国,万里赴都城。夜夜闻鸡声,朝朝祭马行。
鸟啼思乡动,花拂剑光生。一洗腥膻净,齐歌奏凯声。
因诗人有着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才毅然北上勤王,不远万里奔赴塞外疆场,“一洗腥膻净”表现出了他的一片赤胆忠心, 表现出他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又如《入卫》:
虎符承世泽,羽檄翊勤王。独有存心在,恨无双翼张。
乡随关塞远,愁逐道途长。誓断单于颈,归来庆画堂。
诗歌中鲜明地表现出了对明王朝的忠贞感念,字里行间也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安定边陲,建功报国的抱负,深深感染着读者的心。
边地的风霜,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残酷,功业上的挫折,这一切都未能动摇和改变禄洪感慨忠义、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百年后读之仍虎虎有生气哉!
三、浓郁的思乡之情
禄洪对自己的故乡云南宁州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北游的数年中,始终怀念着家乡,所以在他的边塞诗中,经常能看到他久戍边塞思乡的种种诗句,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禄洪的思乡之作都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他的诗歌《塞上中秋》:
三五寻常夜,何如此夜明?戍楼急刁斗,荒署冷弓旌。
烟树鸟惊宿,沙场人断行。故园今夜白,户户断肠声。
在中秋月圆之夜,想到了故乡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故乡人。将士久戍不归的深沉乡思,情感沉重哀怨,情绪凄凉感伤,整首诗把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真切感人,较有气势。又如《秋日旅怀》:
来时记饮菖蒲酒,又觉芙蓉秋可怜。战马常嘶明月夜,宾鸿又报早霜天。
琴间枕上三更梦,香尽风前一缕烟。每恨黄昏愁入幕,无端秋思不堪眠。
故乡的酒、战场的马,暗示征途艰辛,意境含蓄,在使读者深知诗人思乡心切的同时,又给人一种幽怨悲壮的美,感情真挚,意境深沉。
戍边日久,远离家乡,自然会增添许多思乡之情。禄洪远在边关,对故土浓浓的思念和依恋,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加深,盈盈乡情跃然纸上分外动人。
禄洪踏走大江南北,行军边关要塞,以军人之姿,描绘着绮丽壮阔的边塞风情,谱写着大气磅礴的军旅风流,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新鲜奇特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大量悲壮豪宕的边塞诗,在彝族诗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5》[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