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内化之我见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理性、个体道德理性向道德情感的渗透、锤炼道德意志和实施多样化的德育等几方面谈了德育内化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内化
  
  对德育内化的问题,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但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德育内化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内在心理机制。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笔者曾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就要求学生剪头发的问题,学生总也据理力争:“我知道留长发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可学生为什么不能留长发?留长发就是坏学生吗?我头发又不是最长的,为什么他们不用剪,我要剪?为什么老师可以长发、黄发、烫发,我们就不可以?……”。
  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明明知道学校的校纪校规,而在具体行动时却熟视无睹?为什么在同样的道德情境下,有的人能够敏感作出符合道德的反应,而有的人却对此无动于衷?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和德育内化的作用。
  笔者以为,德育只有进入“内化”这一层次,学生才能从外力的强制和威慑、被动服从道德的状态走出来,进入主动认同并自觉追求的境界,而这种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主动选择,才真正反映了人的道德精神气质和内在品质。
  
  一、实现德育内化的途径
  
  (一)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理性。
  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而理性的思维能力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外在道德规范开始反思和质疑,继之产生理性的困惑。比如“留长发就是坏学生吗?” “为什么老师可以长发、黄发、烫发,我们就不可以?”等。理性认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第一阶段,是道德内化的开始,“知其所以然”是第二阶段,是道德内化的继续和深化,也是消除理性困惑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道德从他律向自律转换的过程中,合理的阐释和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个体通过学习、思考、反省,然后对外部道德命令形成认同,形成主体道德自觉。而理性认同还要求对道德原则、规范背后的价值观系统予以揭示,形成个体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一方面有利于加深个体对已有道德命令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则会将个体的道德境界从具体的规范层面提升到形而上的价值观层面,个体的自由选择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个体道德理性向道德情感的渗透。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强制认同为知之,理性认同为好之,情感认同为乐之,如果没有超越规则的各种情感,道德就会是冷血的。道德理性要驾驭欲望,必须借助于情感这一中介,必须使情感摆脱盲目冲动的纠缠,与道德理性一起完成对欲望的控制。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其最终标志乃在于个体是否产生了与正确的道德理性相配合的正确的道德情感。情不移则理不通,若不首先从情感上打开缺口,而仅仅依靠道德规范的理性灌输,则正确的道德理性难以进入,与之相应的道德情感更是难以建立。
  
  (三)锤炼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指个体按照一定道德规范来支配、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在促进行为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排除道德规范行为的外部干扰和阻力,使行为方向始终坚定不移地指向道德目标。自然的情感总是带有某种冲动性、盲目性,它的本性容易与道德理性形成冲突。在这种冲突中,理性要战胜情感,就必须借助于意志的力量。意志的自制性、坚定性能够克服情感的盲目冲动,把情感控制在道德理性所要求的范围内。所谓“理性战胜情感”,实际上是理性凭借意志才取得的胜利。
  
  (四)实施多样化的德育。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价值多元化和德育理论与实践自身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德育模式。目前国内对德育模式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德育模式有:自主性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活动教育模式、“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关爱模式和知情行协调发展模式等。
  内化的实现依靠的是个体的自愿自觉,单一的灌输等方式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形成认同。因此,让学生在了解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启发和引导,调动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接受教育内容。目前用得较多的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道德难题课堂讨论法、价值分析法等。
  
  二、促进德育内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德育过程中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
  德育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追求的实际效果就是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变成人们的自觉的行动。注重、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是增强德育内化效果的客观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内化就是为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而存在的。在以往的德育过程中,总是讲阳光一面,不讲阴暗的一面。这就使德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真实性缺乏信任感,而最大的后果是同学们对阴暗面缺乏认识,这样既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又缺乏应对的办法。所以,教育者要客观地讲解社会现实,解读社会生活,还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讲社会不良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改变现实的路径、条件和方法,给德育对象一个客观的态度和增加他们的信心。比如跟学生在谈到头发、抽烟、谈恋爱的问题时,我们应正确评价,客观分析利弊,在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去自主思考、权衡、正确选择。因此,道德教育应该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生命成长性的过程教育。
  
  (二) 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理解、接受。
  “道德是为人而设的,应当顾及大众的需求与实践的意愿,这样才能有恰当的可行性。”德育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德育要深入到学生实际中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他们解决人生困惑,阐释社会问题,提升人生境界,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心理要求,因势利导。
  德育内化的实现需要心理基础,一切外部教育影响,最终都要经过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取得思想心理上的认同,才能发挥效应。
  总之,德育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任何外部的引导、塑造,都要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精神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只有注意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才能有效提高德育的质量。
  (作者单位: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其他文献
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制造、房地产等各行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各行业企业纷纷通过大规模裁员、降薪来应对成本上升、销量下降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而就在各行业遭
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通知强调,各地要把2009年高中阶
1995年以来,莒南县农业战线新闻迭出: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这个县选送的“松针”、“玉芽”、“雪芽”、“龙泉翠芽”、“龙泉银剑”茶叶样品,夺得了“三
摘要:当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已经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完善和规范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将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从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人才市场四方面分析其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当中的角色和定位,力求探析其内在联系,从而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
【正】 黄河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越来越长。1996年和1997年断流河段的上端已达河南开封附近,距郑州已不很远。这严峻的形势,将会怎样
根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中,从业人员持续增加,2005年至2010年将分别达到834万和850万人。据此,有关部门测算山2015年至2020年从业人员将进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指出,要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村劳动
近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对重型车产品的刺激,中国重型车行业发展迅猛,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杭州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的代